AI与大模型技术的蓬勃发展,不断为高校数字化建设提供新的技术方向。AI 正以多种创新方式重塑教育行业,实现教育质量与效率的双重飞跃。未来大模型将如何演进,为高校智能化带来哪些创新思路与帮助?AI 浪潮下,高校如何培养复合型 AI 人才?
5 月 8 日,由腾讯云 TVP 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联合主办的「AI与大模型驱动高校数字化转型——腾讯云TVP走进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活动在南京成功举办。活动邀请产学研专家进行分享与交流,共同探讨 AI 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范式,展示高校数字化转型成果和实践经验,全面展现 AI 大模型在教育领域的融合与演进。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副院长朱旗在开场主持中表示,期待在本次会议中,通过各位专家的深入交流与思想碰撞,为高校未来的数字化转型指明方向。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副院长朱旗
腾讯云 TVP 是腾讯云颁发给信息技术领域具有突出贡献专家的一项荣誉认证,以感谢和鼓励在引领行业的信息技术创新与变革中做出卓越贡献的先行者。腾讯云 TVP 行业大使是腾讯云构建全行业数字化生态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建立各行业专家的交流平台,促进行业内部的 沟通,提升腾讯云的产品能力与行业解决方案,以实现“用科技影响世界”的美好愿景。本次会议作为腾讯云TVP交流会系列的一部分,期待与各位专家走进更多优质校企,进行线下交流,帮助更多从业者了解行业最新鲜、最落地的技术实践。
开场致辞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助理 潘时龙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助理 潘时龙发表致辞,AI与大模型技术掀起全球科技变革浪潮,为高等教育的数字化转型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为知识传播、教学模式创新和校园管理升级注入新的活力。南航积极拥抱技术变革,通过智能化手段提升教育质量、推动科研突破、建设现代化校园。
在教育教学上,南航构建基于AI和大模型的智能教学体系,使用大数据分析学生学习行为,实现个性化学习路径规划,通过24小时在线的智能辅导系统来提升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科研上,利用大模型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来加速复杂课题的研究进程,南航在“三航”、人工智能等方向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研成果;在学校管理上,智能安防系统为师生创造更便捷、安全的校园环境。
潘时龙表示,高校数字化转型之路充满挑战,正因如此,期待通过本次活动以汇聚各方智慧,共探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腾讯云在技术创新、产品研发等方面成果突出,腾讯云TVP汇聚行业精英,拥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今天各位专家齐聚南航,通过交流学习,进一步推动南航的数字化建设,期待与大家携手共进,共同为中国高等教育的数字化转型添砖加瓦。
高校数字化转型是一个长期且持续的过程,不仅需要技术支撑,更需要理念更新和文化的融合。南航秉持开放创新的理念,积极与各方开展合作,期待以此活动为新起点,与腾讯云及各位专家建立更加紧密、持续的合作关系,让技术更好地服务教育,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腾讯教育基础及高等教育总经理 饶臻
腾讯教育基础及高等教育总经理 饶臻表示,腾讯重视与高校的交流合作,每年举办走进高校的线下交流活动。南航作为国内顶尖的211高校之一,在科研和教育方面成绩斐然,设有独立的人工智能学院,在人工智能与“三航”的交叉融合上积累丰富经验,为国家培养大量优秀的人才。
腾讯作为互联网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在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和应用方面取得一些成果,例如万亿参数规模的混元大模型已被应用在腾讯会议、腾讯文档等400多款产品中,大大提升用户体验。腾讯云正助力南航打造AI中台,以赋能教学和校园管理,“i · 南航”App 已接入混元大模型。此外,腾讯还参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多所高校的教学改革项目,通过将大模型技术融入传统教学管理中,改善师生使用体验。目前,腾讯AI持续赋能清华、北大、中国海大等高校的科研工作。
今天,来自产学研的技术专家齐聚一堂,分享前沿技术和实际案例,旨在激发更多创新思维,探索技术发展和应用开拓的新方向。希望通过此次活动来加强腾讯云与南航之间的合作,共同探索技术创新与行业应用的新路径,同时也期待与各位专家深入交流,共同探讨人工智能如何赋能教育教学改革和数字化校园管理,为高等教育的发展贡献力量。
人工智能交叉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院长、腾讯云TVP 张道强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院长、腾讯云TVP 张道强发表《人工智能交叉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的报告,分享南航依托“三航”特色优势,培养高水平创新人工智能交叉人才,以及诸多创新成果。
南航重视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早在 2018 年成立人工智能学院。为进一步加强对人工智能人才的培养,南航于 2024 年 6 月独立运行人工智能学院,成为江苏省第二所设立独立人工智能学院的高校。
学院依托南航在“三航”(航空航天民航)特色领域,培养交叉学科领域创新型人才,开展一系列“人工智能+X”的项目研究。学院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人工智能创新步伐,目前已获得诸多创新成果,如面向高维数据降维的理论研究,建立可控可信的大模型文本生成技术、突破视频标注成本高和时序建模难等关键问题,实现视频自监督表示。在AI+脑科学领域,建立适用于早期诊断和大脑认知解码的脑影像智能计算技术;在AI+航空领域,促进飞行器设计中人工智能全周期应用,改善现有飞行器设计效率和质量。
AI交叉探索整体思路是搭建AI+X人才培养平台,培养AI+X复合人才,产生AI+X学术成果,并孵化AI+X产业。具体来说,南航建立脑机智能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目标是弥补机器智能与人类智能之间的鸿沟,打造脑机智能一体化平台,助力社会经济发展,建设脑机智能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在交叉人才培养上,南航构建AI+X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体系,通过面向系统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本研一体化产教融合实践育人体系,构建“三方联动、三链融合、三位一体”的系统能力实践模式,构建创新实践体系,以高质量科研促进人才培养工作等方式,来培养AI+X复合型人才。针对AI交叉科学研究,南航在 AI+多模态脑影像、AI + 数字病理、AI + 脑机接口等前沿领域均有许多落地成果。
以AI能力底座赋能高校数字化特色应用
南京农业大学信息化建设中心主任、腾讯云TVP查贵庭
南京农业大学信息化建设中心主任、腾讯云TVP查贵庭分享《以AI能力底座赋能高校数字化特色应用》的主题演讲,分享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现状、发展趋势及未来展望。
随着AI大模型的快速发展以及国家层面高度重视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大大推动高校AI+数字化转型的创新步伐。在 AI 加持下,智慧校园正发展一些变革:校园环境从数字化到智能化,教学服务从标准化到精准化个性化,管理服务从流程驱动到数据驱动。目前,AI 在高校的应用场景为“1+N”模式,并分为通用+AI、专业+AI、AI+教育三大类型。
查贵庭分享高校落地AI的实践案例,如清华大学的学生AI助手“清小搭”、浙江大学推出的智能体“浙大先生”、同济大学的AI创新平台、西安交通大学的“交小智”,中央民族大学的“AI民大”,山东大学的“智搜”“智办”等。当前,南京农业大学也在探索和落地 AI,建设新校区智算底座,注重锚定高校AI的赋能方向来积极探索,构建相关能力,例如在生物特征 AI 算法 、智能绿色门锁、AI校园打印、“楠小秾”智慧伙伴、建设主题知识库、构建智能助手生态等方面均有落地实践。
面对日新月异的技术发展,查贵庭分享了四点他对AI的思考与建议:一是保持期待,例如多领域应用探索与多AI Agent协同生态的发展;二是保持批判,关注AI幻觉、模型数据污染、伦理与隐私保护、欺诈与滥用风险等问题;三是保持审慎,在实践的过程中,应坚持伦理先于效率,需求牵引而非技术炫技,透明可信高于“黑箱智能”的原则;四是保持合规,在符合安全、合规、伦理的前提下,让AI更好为我们服务。五是保持节奏,从自身的设施条件和场景,以及未来场景扩展来思考,保持自身发展节奏。六是保持清醒,同时致敬每一位为AI工作所做出努力的贡献者。
腾云驾物 借物育人
中南民族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主任,腾讯云TVP张淼
中南民族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主任、腾讯云TVP张淼发表《腾云驾物 借物育人》的主题演讲,围绕中南民族大学在信息化建设与人才培养融合的实践路径来展开详细介绍。
面对学生思想价值与文化背景多元,学业基础差异大、成长资源相对不足等现实挑战,中南民族大学通过精准化育人方式推动教育公平,实现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的转变。
如何以轻资金的投入,高效建设校园信息化?学校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推动数字化基础设施升级。张淼表示,腾讯教育以科技创新助力教育提质和创新,张淼表示,通过与腾讯的合作,引入企业邮箱、企业微信等工具和其他云服务来提升办公效率。学校优化网络基础设施,提升网络性能,为每位教职工发放5G专网流量卡、积极推进教学办公区老旧网络的F5G光网改造。学校进行数智促改,助力教育教学精细化,构建统一身份认证等五个大平台,支撑100多个业务系统的运行,提升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的信息化水平。
在智慧教学上,学校自主构建在线巡课系统,强化教学质量监控,保障教学质量。目前,中南民族大学开发精准对接学生需求的学生事务管理50多项微应用,并创建精准分析学生行为的网格化预警平台和精准评价学生成长绩效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系统,建立学生发展指数体系,把脉学生全方位成长。在推动实践育人和培育创新人才方面,建立5个相关学院校内实习实践基地,指导相关专业学生实习实践。同时结合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实际需求,让学生 参与信息化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未来,中南民族大学将持续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实施精准化学业预警与精细化帮扶指导,以“小步快跑”的方式逐步消减学生起点的差异性,优化滴灌式“三学”教学模式。学校将持续深化“腾云驾物、借物育人”的理念,加强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在信息化建设的应用,提升学校智能化水平,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AI 助力高校教学、管理场景智能化
腾讯云AI产品高级架构师 李鑫鑫
腾讯云AI产品高级架构师 李鑫鑫 发表题为《AI 助力高校教学、管理场景智能化》的主题报告,分享腾讯云AI产品如何助力高校教学管理场景智能化升级。
AI Agent 基于大语言模型,具有规划、思考、记忆和使用工具的能力,能自主完成用户给定的任务。智能体也是一种通用问题解决器。腾讯较早布局智能体应用平台的构建,比如腾讯元器可通过提示词插进工作流来实现创建专属的智能体。智能体平台有标准、工作流、Agent这三种模式,李鑫鑫建议,要稳定选标准模式,要定制选工作流,要尝鲜可以选Agent。
在处理复杂业务流程场景时,智能体平台提供可视化拖拽工具进行能力编排,可以轻松组合不同功能模块以适应特定需求。在AI Agent模式下,用户无需手动搭建工作流,只需向大模型提供清晰指令表达需求,大模型能自动处理,根据用户意图在对应节点创建工作流或选择工具插件完成任务。
高校在落地大模型过程中面临一些挑战:例如高校购置DeepSeek相关设备并完成部署后,这些系统往往仅能满足小范围需求,难以支撑全校数万师生的高并发访问需求。因此,一个高效的大模型训推平台十分重要,该平台需具备高效灵活的数据准备、稳定可控的训练调度、方式齐全的模型评测、易用可靠的模型部署等能力。
腾讯云TI平台作为较早支持DeepSeek全系大语言模型进行SFT的工具平台,不仅提供高效的训练和蒸馏环境,还支持从小参数模型到多卡H20资源的灵活配置,使得即便是算力资源有限的高校也能有效开展大模型的研究和应用。基于TI平台精调工具链,迁移R1高级推理能力至小尺寸模型,以更低推理成本满足垂直场景下的业务需求。
目前,腾讯云 AI 产品赋能众多高校落地AI应用,如基于学校App、企业微信、web、公众号来实现校园行政问答助手;迎新问答助手,学生在报道前、报道中、报道后都可以通过大模型获取想要的信息;科研文献智能体,进行科研选题、文献比较、文献精读、课题趋势分析;课堂分析智能体,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与学生学习效果等。
结语
在活动最后,与会专家们实地参观南航,现场感受与深入了解南航在“三航”领域的先进成果。在本次「AI与大模型驱动高校数字化转型——腾讯云TVP走进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活动中,来自学术前沿与产业的专家学者围绕 AI 大模型技术发展、AI赋能高校数字化转型、人工智能交叉人才培养、AI落地高校应用等话题展开深入交流与思想碰撞,既有 的洞察思考,也有真实的落地案例,为我们带来许多创新启发与切实指导,开启 AI与大模型赋能教育数字化转型新篇章。
腾讯云 TVP 继续携手更多产学研大咖,走进企业与高校,分享最新鲜、最落地的技术实践。腾讯云 TVP通过开展各类线上线下活动,为大家提供一个开放、平等、知无不言的交流环境,献上一场场精彩有料、有趣、有用的技术盛宴。
TVP,即腾讯云最具价值专家(Tencent Cloud Valuable Professional),是腾讯云授予云计算领域技术专家的一个奖项。TVP 致力打造与行业技术专家的交流平台,促进腾讯云与技术专家和用户之间的有效沟通,从而构建云计算技术生态,实现“用科技影响世界”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