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巧手销量半年4000,市占率遥遥领先,怎么做到的

互联网
2025
07/04
10:10
分享
评论

在人形机器人与具身智能产业高速发展的浪潮中,五指灵巧手作为机器人与物理世界交互的终极执行器,其性能优劣直接决定了机器人的实用价值与应用边界。

2024年-2025年,据机器人大讲堂不完全统计,有超二十家灵巧手相关企业相继诞生希望分得一杯羹。然而,虽然灵巧手后发入局者甚多,但因时机器人一直以来都是跑在前面的那个。

机器人大讲堂近期独家获悉,仿人五指灵巧手领导者【因时机器人】继2024年遥遥领先的近2000台出货量之后,2025年刚刚过半灵巧手销量就已经超4000台,并且计划近期发布两款新品,不仅包括一款高自由度灵巧手,还有一款据说更懂机器人的灵巧手产品即将亮相。

这不由让我们再次重新审视因时这家企业。

性能为王,落地领先

目前,大多数人形机器人与具身智能企业已经达成基本共识,在人形机器人的下半场,机器人技术最终的价值在于落地应用。在多个人形机器人与具身智能实验室落地项目中,我们经常看到因时灵巧手的身影。

不少人对我们感慨,因时的手确实“很强”。

在具身智能快速落地场景的当下,人形机器人要求灵巧手的高效工作,已经绝非简单的指尖“开合”动作那么简单,而是要求其内在性能指标,能够构筑机器人执行能力的真实天花板。机器人大讲堂发现,因时机器人深谙此道,在产品定义之初,便基于对用户真实需求的精准洞察,凭借精度、力量与可靠性的三重奏,定义起了行业新标杆。

例如深入精密装配、精细抓取等场景中,细微的偏差足以导致任务失败,毫米级精度始终才是决定大多任务成功率的关键密码。而因时灵巧手的重复定位精度高达0.2mm,这一被许多同行忽视的关键指标,恰恰成为其核心竞争力的体现。

0.2mm的重复定位精度,意味着因时灵巧手的每一次抓取、放置、操作都具备极高的可预测性和一致性,在自动化生产线上,搭载因时灵巧手的人形机器人,能够稳定、精准地完成插件、拧螺丝、精密部件组装等任务,无需反复调整,真正实现了高成功率的作业,这无疑帮助人形机器人从“能工作”迈向“能可靠工作”的质变。

除了精度,业内大多做灵巧手的企业另外一个认知误区在于负载。在此前多个公开演讲中,因时机器人CMO房海南都犀利地指出:灵巧手的抓握能力≠整机负载,反倒是指尖力量这一形容,才真正直指灵巧手的核心指标。

其逻辑在于,类似人形机器人末端负载的瓶颈,通常在机械臂而非灵巧手本身,宣称过高的负载往往容易使人忽略了机械臂的实际能力、抓取姿态、物体表面摩擦系数、抓取稳定性等多重复杂因素。

在灵巧手的应用场景和实际语境中,大多用户所真正关心的恰恰只是灵巧手自身输出力的能力,即其“手劲”这个人类的评估指标。针对行业对负载指标的误区,因时提出"指尖输出力这一核心指标,直接且明确反映手指在接触点能够施加的有效作用力。指尖输出力越强的灵巧手越能够牢固抓取形状各异、材质多样的物体,从而使其能够适应从工业生产线到未来家庭服务的广泛需求场景。

除此之外,因时灵巧手还具备毫秒级的动态响应速度。

这意味着它能够近乎实时地执行来自控制系统的指令,无论是快速抓取移动中的物体,还是在精细操作中根据微小反馈进行即时调整,都能游刃有余。这种高速响应能力,确保了灵巧手能够完美匹配日益智能化的人形机器人以及具身智能平台任务执行需求,让敏捷的“大脑”借助同样敏捷的“肢体”,告别“树懒式”执行的尴尬。

无论是7x24小时运转的无人工厂,人潮涌动的商业超市,还是未来进入家庭环境,稳定可靠执行任务是人形机器人以及具身智能必须具备的“万金油”属性。因时机器人的灵巧手,就有着工业级可靠性,其支持突发状况断电自锁,具备更强的安全机制,防止抓取的物体意外掉落造成危险或损失。

这种无处不在的可靠性设计,也是客户敢于大规模部署、将机器人应用于关键任务的信心之源。

自研自产,掌控驱动“深水区”

灵巧手卓越性能的底层驱动力,源自其核心的驱动单元。

因时机器人“手”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完全自主研发并量产的微型伺服电缸技术。这项技术是灵巧手高性能、小型化、高可靠性的基石,也是因时构建极高技术壁垒的“深水区”。

得益于自主研发并量产的微型伺服电缸技术,因时近年来率先突破行业瓶颈,实现了高集成度的驱控一体化设计,达成了性能与体积的完美平衡。其通过将精密电机、高精度传感器、高性能控制器和精密传动机构高度集成于极小的空间内,这种设计革命性地解决了电机外置+皮带传统带来的效率损失大、响应慢、噪音高、易磨损等一系列问题。

同时,驱控一体化还能在指尖方寸之间迸发出强劲而精准的力输出,具备毫秒级响应速度,能让控制指令直达执行手指末端,无中间环节延迟。因为这种驱动系统内置的做法,使得高精度位置、力传感器能实现控制闭环,从而达到0.2mm这种卓越控制精度,也间接简化了传动链,减少了故障点,使得寿命大幅提升。

为了打通核心元器件全链路,因时机器人近年来强化了自研自产能力,实现了从“根技术”到最终产品的打通。拿高精度行星滚柱丝杠举例,作为实现高精度直线运动转换的核心,因时机器人早在2022年就攻克了微型行星滚柱丝杠的量产工艺难题,并率先将其大规模应用于工业领域。

目前,随着特斯拉人形机器人大火,行星滚柱丝杠被不少机构认为是相比传统滚珠丝杠具有更高的刚性、承载能力和更长的使用寿命的首选。而因时此前仅采用行星滚柱丝杠的微型伺服电缸年出货量就达万台,早已验证了其技术的成熟度和量产能力,构建了因时机器人定义行业标准的“硬实力”。

全栈能力铸就可靠交付

当然,机器人大讲堂认为,在竞争激烈的机器人核心部件领域,半年4000台灵巧手销量的成绩,绝非仅靠单一产品的技术优势就能达成。

因时机器人其实已经构建了一套覆盖设计、结构、算法、工艺、验证的完整产品开发与制造体系,形成了强大的系统性交付能力,这才是其市场领导地位的坚实底座。

由于微型伺服电缸和灵巧手的制造涉及大量精密机械加工、微装配、高精度检测等复杂工艺。在技术基础上,因时近年来陆续建立了完善的内部制造体系,拥有先进的自动化生产与检测设备,并持续投入工艺研发,攻克了如微型行星滚柱丝杠量产、微小精密部件一致性装配等业界难题,最终让产品的品质与一致性逐步达到了业界领先。这使得因时能够满足全球头部客户大批量、高质量、准时交付的严格要求,将“实验室精品”转化为“市场爆品”。

可以说“设计→结构→算法→工艺→验证→量产→交付”的全栈能力闭环,正是因时机器人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统治力的核心密码,而如今半年4000台灵巧手销量的飙升,正是市场对因时系统性能力的最大认可。

全新灵巧手即将亮相

站在人形机器人与具身智能产业爆发的前夜,手握核心技术与量产交付能力的因时机器人,在夯实当前市场领导地位的同时,从未停止对技术前沿的探索和对用户未来需求的洞察。持续的高强度研发投入,即将迎来新的成果转化。

据可靠消息,因时机器人计划于今年内重磅发布两款全新灵巧手产品。这不仅是对现有产品线的有力补充,更预示着其在机器人执行器领域的技术布局进入更深、更广的维度。

2024年近2000台灵巧手出货量,25年上半年达成4000台的辉煌战绩,让因时机器人以绝对的优势稳居灵巧手行业龙头地位。这也向业界持续证明,企业坚持在核心技术上十年磨一剑的自主研发与全链路掌控,正在构建难以逾越的技术深水区,强大的正向研发、精密制造、严苛验证和规模化交付体系,将形成强劲的系统性竞争力。

期待因时机器人能够坚持持续创新的步伐,以及与对技术深水的无畏探索,继续引领全球机器人灵巧手技术发展的浪潮,并为整个人形机器人产业的落地应用注入更强大的动能,也期待未来之“手”,因时铸就。

THE END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 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相关推荐

1
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