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峰乡的“吴管事”——联通支局的“泥腿局长”

互联网
2025
07/15
11:24
分享
评论

清晨六点,薄雾未散,青峰镇支局长吴成波已驾着那辆满身泥痕的小货车出发。车厢里,装机工具、反诈宣传单整齐码放,伴着他驶向乡间地头。在这片土地深耕六年,皮肤黝黑的他早已是乡亲们的 “自家人”,用沾着泥土的双脚丈量为民服务的 ,用浸着汗水的双手搭建乡村振兴的信息化桥梁。

反诈铜墙:守护老年人“钱袋子”安全

“王大爷您瞧,这电话里说要查您银行卡的,都是骗子耍的障眼法!”,吴成波蹲在王大爷家的门槛上,一边下载国家反诈中心 APP一边说道。去年秋天,这位独居老人接到冒充“公安局”的诈骗电话,差点把攒了三年的养老钱转到陌生账户。

从那天起,反诈工作成为吴成波每天必做的工作之一。晨光刚漫过青峰乡镇的石阶,他就带着宣传单页往老街走,裤脚沾着露水挨户敲门。如今走在镇上,常能看见拄拐杖的老人掏出磨得发亮的联络簿,对着陌生来电一笔一划核对。王大爷见人就掀起裤腿,那道去年为凑钱给骗子摔的疤在阳光下泛着浅白:“吴局长教我用国家反诈中心 APP,现在点一点就知真假,比揣着存折还安心!”。

乡镇派出所的统计册上,老年人受骗率同比下降 67% 的红笔数字格外醒目。那些曾被诈骗电话搅得鸡犬不宁的院落,又飘起了乡亲们的家常笑声,连檐角的麻雀也跟着多了几分热闹。

云端守望:让摄像头生长出亲情枝叶

李奶奶的土坯房在山坳深处,儿子儿媳在广东电子厂打工,往年只能春节回来待三天。去年清明前,老人在灶台前摔了一跤,躺了半天才被邻居发现。吴成波得知消息时,正帮村民调试新架的光缆,他立刻背上工具箱往山里赶,路上踢飞了三块石头,手心磨出了血泡。

“婶,咱装个‘千里眼’!”,吴成波踩着木凳把智能摄像头固定在堂屋房梁上。怕老人看不清屏幕上的字,他特意调大了手机字体,调试成功那天,李奶奶的儿子通过手机看到母亲正在喂鸡,突然喊了声“妈”,老人惊得把玉米撒了一地,对着屏幕抹起眼泪。

现在每个周末,吴成波都会绕山路去李奶奶家“检修设备”,实则是帮老人清理摄像头的灰尘,顺便捎带些降压药。他还建立了“云端守望”台账,全镇127户留守老人家庭的摄像头位置、子女联系方式都记得清清楚楚。“这些摄像头不是冷机器,它们是外出打工子女看父母的眼睛,是老人想孩子时能摸到的'电子手。”吴成波说道。

生命哨岗:让报警器成为无声守护者

82岁的张爷爷总爱把柴火堆在灶台边,这让吴成波愁坏了。去年冬天第一次上门时,老人正在用煤炉烤红薯,烟雾呛得人睁不开眼。吴成波没多说什么,第二天带着电工师傅来了,不仅换了全屋老化的电线,还在房梁下装了个亮红灯的烟雾报警器。

“这玩意儿比村口的大喇叭还灵!”张爷爷至今心有余悸。上个月他煮中药时打瞌睡,药罐烧糊的浓烟刚冒起来,报警器就“滴滴”尖叫起来。隔壁邻居听见警报,及时扑灭了灶台上的火苗。为了预防此类事件发生,吴成波带着团队从日出忙到日落为孤寡老人安装报警装置,肩膀被梯子压出了血痕,却笑着对老人们说:“这报警器是咱们支局派来的守夜人,比家养的大黄狗还靠谱!”

暮色中的青峰乡镇炊烟袅袅,吴成波的小货车车灯穿透薄雾,照亮了村口新立的“智慧助农服务站”牌子。玻璃橱窗里,反诈宣传与摄像头说明书并排摆放,墙角的灭火器闪着银光。这个总说“乡亲们的事比天大”的支局长,正用信息化的星火点亮乡土,让每一项服务都带着泥土的温度,在乡村振兴的路上,长成最坚实的守望者。

THE END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 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相关推荐

1
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