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云携手IEEE发布全球首个金融风控大模型标准,推动金融风控范式创新

互联网
2025
07/21
14:31
分享
评论

在AI大模型的浪潮下,金融行业正迎来数字化与智能化的全新变革。以AI大模型为代表的核心驱动力,正逐步渗透到金融服务各个环节,推动金融机构不断发力数智创新,为效率提升和业务创新打造强劲引擎。

7月18日,2025腾讯云金融数智峰会在京举办。峰会以“加速AI应用, 创造价值”为主题,聚焦数智化在金融领域的前沿应用与 价值挖掘,汇集众多金融行业领袖、技术专家,共同探讨如何借助先进技术和经验,加速AI在金融业务中的落地,从核心系统打造、开发平台构建到精准营销、客户服务等,全方位提升金融机构的运营效率与竞争力。

image.png

会上,由国际权威机构IEEE联动腾讯云及多家行业伙伴共建的《IEEE 3410-2025金融风控大模型国际标准》正式发布,不仅填补了全球范围内金融风控大模型标准化建设的空白,更为金融机构在运用AI技术生成金融风控大模型的过程中提供了系统化、可落地的专业指导。

image.png

《IEEE 3410-2025金融风控大模型国际标准》是全球范围内首个金融风险控制领域的大模型国际标准,旨在为金融机构风控建模环节中应用AI大模型技术提供参考和指引,使金融机构能够在日益复杂和数据驱动的金融环境中高效预测、衡量和管理业务风险。

腾讯云副总裁胡利明表示,在大模型领域,腾讯践行“AI In ALL”战略,不是发展孤立的单一AI产品,而是把AI模型和原子能力嵌入全场景业务矩阵,实现AI大模型技术与场景应用的有机结合。金融风控场景下,风控对抗已从“规则对抗”进入“模型对抗”时代,腾讯云融合过去超过15年的实践沉淀打造金融风控大模型自动化建模工具,极大提升金融机构定制模型建模效率,1~2天便可低门槛实现新场景需求适配,且模型区分度提升20%。

image.png

AI应用加速风控进入“模型对抗”时代

生成式AI的普及,让黑灰产也拥有了技术迭代的机会。通过动态伪造生物特征、虚构身份等手段,黑灰产可对金融机构实施“无固定模式”的欺诈攻击。传统规则和通用模型由于依赖历史数据、人工迭代慢以及场景碎片化,在AI驱动的欺诈面前显得捉襟见肘:人工更新频率的周期以“天”计,而黑产攻击手段迭代速度缩短至“小时级”甚至“分钟级”;客群下沉带来的数据异构性,更使得通用规则在差异化场景中频频失效。

面对黑灰产发起的新型恶意攻击,金融机构已普遍形成新的风险控制策略共识,并积极采纳大型模型以增强风险控制能力。基于AI的风险评估、响应与处置,已广泛应用于现代金融业的风险控制与管理。为确保风险控制的持续有效性,金融机构需针对不同业务领域建立合适的风控模型,并根据风险情况不断迭代模型。尤其金融行业在零售数字化的过程中,为了适应客群下沉、金融产品秒批秒放、快速审核等特点,需要更加敏捷、动态、精准的风控能力。

腾讯云天御金融风控大模型,融合了腾讯安全大量风控建模专家经验,以及过去超过15年沉淀的海量欺诈知识与多场景风控模型能力,通过大量预训练与知识蒸馏方式,帮助金融机构根据自身信贷场景特点与产品客群特征,快速构建定制化的反欺诈风控模型,从样本收集、模型训练到部署上线的全流程零人工参与,建模时间从以前的2周缩短到仅需2天,上线周期从7天缩短至0天。

image.png

在落地实践中,依托腾讯云天御金融风控大模型,某互联网金融公司在贷前和贷中客户留存场景早风险不变的前提下,提升线上通过率,换回超2万高价值客户,新增年化收益750多万;某商业银行在新渠道贷前反欺诈中,获得16%以上性能提升。

标准落地从“技术突破”到“行业共识”

金融行业作为天然的数据密集型行业,是实践大模型的重要领域。模型应用,标准先行,为助力金融机构实现大模型的有效治理和管控,IEEE联动腾讯云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马上消费金融、微众银行、度小满、中信百信银行等多家科研院校及金融机构,历时两年制定并发布《金融风控大模型国际标准》,适用于金融零售信贷场景的风险控制管理,覆盖模型构建、数据治理、实时迭代、场景适配四大核心维度,为金融机构提供三大核心价值:

 ● 低门槛适配:通过“少量样本+无标签数据”即可生成定制化风控模型,解决新市民等长尾客群数据稀缺问题;

 ● 动态防御:以腾讯云天御为代表,将黑产知识库和算法打造成灵活建模的工具平台,金融机构客户不仅可以调整风控策略,也可以通过建模平台快速敏捷地定制适合自身业务需求的反欺诈模型;

 ● 全场景覆盖: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金融风控大模型能够显著提升风险识别的效能,并增强其在多样化场景下的泛化能力。支持信贷、支付、租赁等碎片化业务场景的“一键迁移”,避免重复造轮子。

image.png

金融风控大模型技术架构

传统风控模型相比,基于大AI算法的风控模型能高效融合海量的金融反欺诈先验知识形成大模型,在应用时能显著提升模型的风险识别性能以及跨场景的泛化能力。标准的发布,帮助金融机构明确了风控大模型的典型能力,为大规模人工智能模型在金融风控全生命周期的开发、测试和应用需求提供了专业指导和参考。

自2015年携手微众银行筹建国内首家云上互联网银行并护航其上线开业放出第一笔贷款,10年间腾讯云已累计服务金融全业务领域超过10000家客户。在国内,Top200的商业银行中90%客户在数字化转型中采用腾讯云方案,其中7成应用在核心或关键业务领域;在境外,腾讯云已服务覆盖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家金融客户。

金融关键基础设施的安全稳定,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发展。未来,腾讯云将面向融合创新持续研发投入,携手生态伙伴共建自主创新金融安全底座,助力更多金融机构在AI浪潮中建立“以动制动”的防御体系,为数字金融的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真正实现“让金融更智慧,让风险更可控”。

THE END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 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相关推荐

1
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