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利合谱新品亮相第四届高光谱成像应用研讨会,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系统成无锡站焦点

互联网
2025
07/21
17:53
分享
评论

2025年7月17日-19日,由江苏双利合谱科技有限公司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无锡分院联合主办的第四届高光谱成像应用研讨会暨多模态遥感与智慧农业协同创新论坛在无锡成功举办。论坛以“光谱赋能农业,数据驱动未来”为主题,汇聚产学研用领域专家,共同探讨高光谱技术在智慧农业中的创新应用与发展方向。

图片1.png

本次论坛星光熠熠,行业权威专家齐聚一堂。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无锡分院院长朱方林、北京卓立汉光仪器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兴海、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中国作物学会智慧农业专委会会长朱艳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强调高光谱技术在破解农业生产痛点、推动精准农业发展中的核心作用。南京农业大学教授程涛、南京大学教授张永光、扬州大学教授孙成明、石河子大学教授吕新、中国农业大学教授马韫韬、安徽农业大学教授饶元、江南大学教授郭亚、南京农业大学教授江冲亚、南京农业大学副教授金时超、江苏大学副研究员王爱臣、河南农业大学教授冯伟、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副研究员田明璐、南京林业大学讲师周凯、南京农业大学钟山青年研究员谷洋洋、江苏省农科院无锡分院研究员张文宇、江苏双利合谱科技有限公司销售总监邓新强、无锡谱视界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术专家黄宇等嘉宾分别作主题报告,覆盖高光谱作物表型分析、无人机遥感监测、农产品品质无损检测等关键领域。

图片2.png

专家报告聚焦实战应用,多项技术成果引发热议。扬州大学孙成明教授团队开发的“基于 学习和光谱的作物冻害分类模型”,实现小麦冻害检测平均准确率超93%,高温热害监测精度达90%以上,为粮食安全保驾护航;石河子大学吕新教授分享的“空天信息技术助力棉花高质量生产”项目,通过精准监测与智能管理系统,在新疆推广应用面积超112万亩,节本增效2.14亿元,为边疆农业现代化树立标杆;中国农业大学马韫韬教授提出的“无人机与卫星遥感数据耦合框架”,构建了时空连续的作物长势监测体系,推动智慧农业决策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型。

图片3.png

在江苏双利合谱科技有限公司销售总监邓新强为大家带来《科研级高光谱成像系统介绍及新品简介》的报告中,双利合谱发布的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系统成为全场焦点。该系统突破传统技术局限,可高效、无损探测作物光合生理状态,灵敏度较同类产品有显著提升,为植被健康监测、农业灾害预警提供了全新工具。此外,双利合谱还展示了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系统、GaiaSky机载高光谱成像系统、GaiaField地面等全系列解决方案,其“光谱+AI”数据分析平台可实现从数据采集到智能决策的全流程闭环。

图片4.png

会后,双利合谱总经理张永强与北京卓立汉光副总经理陈兴海接受了媒体采访。张永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谈及技术突破,他强调:“本届研讨会推出的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系统是国内首个‘天-空-地’多尺度监测设备,未来将持续加大研发,重点攻克高光谱成像设备小型化、低成本化技术,提升设备性价比,让更多用户能用上高光谱产品;在产品布局上,会完善产品线,推出针对不同行业 定制的高光谱解决方案,如针对医疗领域的细胞检测高光谱设备、针对海洋监测的水下高光谱系统等;在市场拓展上,将巩固国内市场,与各地农业部门、工业企业加强合作;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借助已有的出口经验,将产品推广至更多国家和地区,提升双利合谱的国际知名度。”陈兴海则从行业发展角度指出:“高光谱成像仪器行业正迎来政策与市场的双重机遇,双利合谱等企业通过‘技术研发-场景落地-生态协同’的路径,正在推动我国从‘光谱应用大国’向‘技术创新强国’转型,未来 学习与多源数据融合将成为核心突破方向。”

图片5.png

图片6.png

从本次论坛的成果来看,双利合谱已不仅是技术产品的提供者,更成为行业生态的构建者。通过持续举办研讨会,企业 链接了高校、科研机构、终端用户与政策制定者,推动高光谱技术从“实验室样品”转化为“产业必需品”。正如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无锡分院研究员张文宇所言:“双利合谱的实践,为国产仪器企业如何实现‘技术突围’树立了标杆——既要深耕核心技术,也要打通应用场景,更要肩负起行业协同发展的责任。”展望未来,随着智慧农业、生态监测等国家战略的深入推进,高光谱技术将迎来爆发式增长。双利合谱正通过技术创新与生态构建,为世界农业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THE END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 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相关推荐

1
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