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竞赛简介
SDP Sensing Challenge (SSC)是与ACM Mobicom会议合作举办的首届全球无线感知竞赛,由中国通信企业协会、SDP感知数据平台、IEEE 通信感知一体化新兴技术委员会等机构,联合华为、英特尔、中兴、丰田、LG电子、Chaspark等全球领先企业发起。赛事旨在打造全球顶尖的竞技平台,吸引全球顶尖科研团队、科技企业和高校人才同台竞技。
SSC是聚焦无线感知与AI赋能全球性竞赛平台,致力于汇聚全球产学研力量, 协同创新,共同推动前沿无线感知技术的突破与商业落地。参赛者将获准使用大厂特供感知采集软件,免费获取上百GB开放无线感知数据,获奖者将受邀参加CCF-A类国际顶级会议。赛事鼓励围绕“感知+AI”领域进行自由探索,参赛者需设计方案、算法和模型,以解决无线感知技术与AI技术 融合与交互的关键挑战,推动“感天下,智未来”的万物智能感知技术创新与规模化应用。
总决赛及颁奖典礼将于MobiCom 2025大会期间隆重举行,赛事总奖金池高达95,000美金,将重点表彰具有技术创新、工程可实施性及商业落地潜力解决方案的获奖团队。
二、参赛对象
本次大赛为团体赛,面向全球开放,不限年龄国籍,高等院校在校学生(包括高职高专、本科、研究生)以及科研机构和企业从业人员均可参赛。具体要求如下:
· 可以自由组队参赛,具体组队要求见参赛规则的相关说明;
· 参赛选手应保证报名信息真实准确有效,如队伍中的选手信息不符合要求,组委会有权取消整个队伍的参赛资格及奖励。
为了保证大赛的公平性,大赛主办和协办支持单位如有机会接触赛题和相关数据的人员不允许参赛。
三、赛事设置
1、赛题设计:大赛鼓励参赛队伍围绕无线感知领域,基于AI技术(包括大语言模型、基础模型等)自由探索感知技术与应用解决方案。参赛者可自定义任务与场景,设计算法与模型,展示AI赋能无线感知的创新潜力。官方提供若干典型任务(如存在检测、人数统计、定位与跟踪、行为识别等)及相关数据集作为参考示例,其中部分任务将采用客观评分与主观评分相结合的评审方式,确保方案的技术表现和综合价值均得到充分体现。参赛方向不限于官方示例,任何具备技术合理性与创新性的方案均可参赛。
2、数据及设备支持:为支持参赛队伍实现高质量的建模与验证,组委会提供来自全球领先企业的真实场景无线感知数据集,并联合中兴通讯提供专业级Wi-Fi 6(AX3000系列)设备及ZTECSITool采集工具包,供参赛队伍用于真实环境下的高分辨率CSI数据采集与实验验证(设备资源有限,先到先得)。
3、成果共享:赛事鼓励参赛队伍开发具备高实用价值和实际部署潜力的智能感知解决方案。赛事结束后,所有优秀参赛方案及模型将开源至SDP平台,促进全球技术共享与生态繁荣。
四、参赛规则
1、报名组队
报名要求:报名时所有团队成员需提供个人基本信息;参赛选手应当保证身份信息的真实性。大赛组委会承诺其中涉及个人隐私的内容予以保密;
组队要求:参赛者可自由组队,每队成员不超过5人。所有参赛者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组队并以团队形式提交参赛作品,一经组队,不得更换或退出。所有参赛账户不得转让、出借、出售或以任何形式共享,账户安全由参赛者本人负责。如出现盗用、泄露等安全问题,须立即通知组委会处理。
作品提交规则:每支队伍最多可提交作品10次,大赛将以最后一次提交为准进行评审。若希望参与多个任务方向,可组建新队伍提交作品。
回避原则:大赛出题人员及所在部门人员禁止参与所出具的赛题,直接参与大赛策划、组织、技术服务的工作人员等相关人士禁止参赛,禁止委托他人参赛或违规指导参赛团队。
2、作品要求
作品原创:参赛作品必须保证原创性,不违反任何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不侵犯任何第三方知识产权或其他权利,一经发现或经权利人提出并查证,大赛组委会将取消其比赛资格和成绩并进行严肃处理;
作品知识产权:参赛队伍保留对其提交作品的全部知识产权,包括算法、模型、方案等;在参赛者同意的前提下,组委会可将参赛作品及相关资料用于宣传展示、出版发行、展览活动、平台公开下载等用途;所有参赛作品须为原创,不得侵犯任何第三方的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比赛期间,参赛数据、代码与模型须保持私有状态,不得对外公开;比赛结束后,所有作品将统一在SDP平台开源公布,参赛即视为同意该开源条款,但原始知识产权仍归参赛者所有。
竞赛数据说明:组委会授权参赛人员使用提供的数据进行指定比赛的模型训练工作,参赛人员不得将数据用于任何商业用途。若做科研使用,请注明数据来源于相关数据提供单位;
作品合规性:参赛团队需保证提交作品的合规性,若出现下列或其他重大违规的情况,经大赛组委会合议后,取消参赛团队的参赛资格和成绩,获奖团队名单依次顺延。重大违规情况如下:1)串通、剽窃他人代码等涉嫌违规、作弊行为; 2)团队提交的材料内容不完整,或提交任何虚假信息;3)参赛团队无法就作品疑议进行足够信服的解释说明;4)提交的作品包含不健康、淫秽、色情或诽谤任何第三方的内容等其他重大违规行为。
3、评审规则
评审条件:所有符合资格的参赛团队在初赛截止日期前所提交的作品均会纳入评审。大赛组委会不对任何因电脑、互联网、移动网络故障而造成的参赛作品损坏、缺失、提交延时等后果承担责任;
公平竞技:参赛团队禁止在指定考核技术能力的范围外,利用规则漏洞或技术漏洞等不良途径提高成绩与排名,禁止在比赛中抄袭他人作品、交换答案、使用多个小号,一经发现将取消比赛成绩并严肃处理;
评审方向:大赛组委会将组织评审专家对作品进行评审,包括但不限于作品的成熟度、先进性、创新性、实用性、普适性、社会效益、商业价值等因素;
作品复现及验证:参赛选手需要配合大赛组委会对比赛作品的有效性与真实性进行验证,同时自行检查提交作品的正确性,确认无误后再进行提交,大赛组委会不负责对比赛作品进行更改和调整;
评审结果确认:大赛专家委员会对作品的评审结果一旦给出则为最终结果,不另对评审结果给出反馈意见。
4、通知和获奖
选手通知:大赛组委会将通过参赛团队预留的联系方式邀请参赛团队参与大赛各项活动,若参赛团队在相关通知发出后3日内未答复,则视为自动放弃相应机会,主办方有权顺位递补其他参赛团队;
奖金纳税:所有获奖的参赛团队将得到相应比赛奖金或配套基金,奖金个人所得税或其他形式税费将由获奖者承担,由大赛组委会代缴;
奖金分配:获奖团队的奖金和奖品应由团队自行负责在成员之间分配和分发,主办方对此将不承担任何责任。
5、组织方权利
大赛组委会保留拒绝某人、某团队参赛或提交作品的权利;
大赛组委会拥有对比赛违规、作弊行为的判定权利和处置权利,对影响比赛组织及比赛公平性的参赛团队,大赛组委会保留收回或拒绝授予其奖项、奖金的权利;
若因故出现数据更新、评审代码更新、作弊检查等原因,大赛组委会有权对参赛结果进行重新测评并更新排行榜;
大赛组委会保留修改比赛各环节时间,包括但不限于作品提交截止日期、线上线下活动日期以及路演、颁奖典礼日期的权利;
大赛组委会保留调整比赛各阶段入围团队数量的权利,调整奖项设置及奖金数额的权利,收回或拒绝授予某个特定参赛团队奖项、奖金的权利;
大赛组委会保留对比赛规则进行调整修改的权利,大赛主办方拥有对大赛的最终解释权。
所有赛事相关规则的最终解释权归大赛组委会所有。
五、赛程安排
大赛报名网址
· 报名及赛题发布:即日起
· 初赛提交截止:2025年8月20日
· 决赛入围名单公布:2025年9月22日
· 总决赛与颁奖典礼:2025年11月3日,MobiCom 2025现场举办
*注:赛程如遇调整将另行通知
六、奖励设置
获奖队伍将在MobiCom 2025颁奖典礼上接受表彰,并颁发奖杯与证书。
七、组织方与组委会
组织单位:
· ACM MobiCom 2025
· SDP感知数据集平台
· IEEE 通信感知一体化新兴技术委员会
· 中国通信企业协会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英特尔公司
· 中兴通讯
· LG电子
· Chaspark
大会主席:
· Dorothy Stanley(IEEE 802.11 WLAN标准工作组前主席)
· 罗智泉(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 张黔(香港科技大学教授)
· 童文(华为无线CTO)
· Carlos Cordeiro(Intel无线CTO)
组委会:
由来自全球知名高校(自清华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北京邮电大学 、东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天津大学、伦敦大学学院、魏茨曼科学研究所、悉尼大学等)及领先企业(华为、英特尔、中兴通讯、丰田 、LG电子等)的专家学者共同组成。
AI大模型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 重构人机交互,无线感知技术则是连接物理与数字世界、实现空间智能的关键桥梁。两者的结合,必将驱动万物智能感知技术的颠覆性创新。SSC 2025诚邀全球研究者与创新者踊跃参赛,共探感知前沿,共创“感天下,智未来”的智感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