韧性复苏与出海加速:今元集团破解连锁酒店用工效率困局

互联网
2025
07/31
15:59
分享
评论

在中国经济韧性回升与消费市场持续回暖的双重驱动下,商旅与休闲旅游需求稳步释放,为连锁酒店行业注入强劲增长动能。文化和旅游部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国内游客规模达56.1亿人次,同比增长14.8%,这一数据背后,是连锁酒店行业走出的结构性复苏曲线。弗若斯特沙利文的分析进一步揭示了行业的成长潜力:截至2024年末,中国酒店客房总数2150万间中,连锁酒店占920万间,客房渗透率达42.8%;但横向对比,美国连锁化率已达73%,全球平均水平为43.6%,中国连锁酒店的规模化、品牌化空间依然广阔。

然而,行业复苏的光鲜之下,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固有痛点愈发凸显:人力成本占比高达30%-40%,基层员工年流失率普遍超40%,用工效率与稳定性成为制约连锁酒店竞争力的核心瓶颈。在全球化布局加速与数字化转型深化的背景下,如何重构用工体系、平衡成本与效能,成为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命题。

一、连锁酒店顺经济周期复苏,加速布局海外市场

连锁酒店的复苏并非均匀发力,而是呈现出鲜明的结构性差异,这种差异既体现在细分市场的增速分化,也反映在经营模式的战略选择上。

从细分类型看,2024年经济型客房以440万间的规模仍是市场主力,但中高端型客房的增长势头更为抢眼——2019-2024年复合增速达21.1%,远超其他类型。这一趋势背后,是消费升级下旅客对“品质住宿”需求的提升:商务旅客更看重会议室、健身中心等配套设施,休闲游客则青睐个性化服务与设计感,中高端酒店恰好承接了这部分需求。此外,连锁品牌通过“经济型升级”“中端品牌孵化”等策略,持续优化产品结构,进一步推动了中高端市场的扩容。

从经营模式看,特许经营与自有及租赁模式的“双轨并行”构成了连锁酒店扩张的核心路径,但二者的优劣势在复苏周期中愈发清晰。特许经营以“品牌授权+管理输出”的轻资产模式,帮助企业快速占领下沉市场与新兴区域,是规模化的“利器”,但也面临加盟商服务标准不一的品控风险;自有及租赁模式虽需承担物业租金、装修折旧等固定成本,投资回收期长达5-8年,却能通过标准化管理保障服务品质,在经济上行期凭借定价权提升实现利润加速增长。头部企业的战略选择已印证这一点:某连锁酒店2024年新增门店中,特许经营占比超80%,但核心城市的地标性酒店仍以自有模式运营,形成“规模与品质”的平衡。

更值得关注的是,全球化布局正成为连锁酒店突破本土竞争的新赛道。2023年中国出境游人数突破8700万人次,2024年预计增至1.3亿人次,东南亚、中东、日韩等目的地的热度攀升,为中国酒店品牌“出海”提供了天然土壤。不同于早期的零星尝试,当前的全球化布局更具战略纵深:如锦江国际集团早在2011年就率先进入了菲律宾市场,于2015年收购法国卢浮酒店集团,并将持续拓展印度、印尼、马来西亚、泰国等高增长亚太酒店网络。尚美国际也早在2018年就启动来了全球化战略,已在印度尼西亚、日本等地设立专属办公室和开发团队,并已进驻非洲、中东、中亚、东南亚以及日韩五大地区。

二、连锁酒店用工成本高,员工流失率高,普遍采用劳务外包降本增效

作为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连锁酒店的用工困境在复苏期被进一步放大。如头部连锁品牌锦江国际、华住集团、首旅酒店2024年披露的员工总数分别高达28,595人,28,502人,12,837人,其中多以基础岗位如客房清洁人员为主。

庞大的用工体量叠加逐年上涨的招聘成本(2024年酒店行业人均招聘成本同比上涨18%),再加上基层员工40%以上的年流失率,使得人力成本成为压在企业利润表上的“重负”。

高流失率的背后,是基层岗位的“三重困境”:一是工作强度与薪资的不匹配,客房清洁员日均需完成10-15间客房打扫,月均收入却多在3000-5000元,低于服务业平均水平;二是职业发展通道狭窄,基础岗位晋升多依赖“熬资历”,年轻员工更倾向于选择零售、外卖等流动性更强的行业;三是工作时间的不确定性,淡旺季客流波动导致“旺季加班、淡季轮休”成为常态,与员工对“稳定作息”的需求形成冲突。

为应对这一局面,头部企业普遍采用“多元混合用工”策略:以全职员工保障核心岗位稳定性,辅以劳务派遣、实习生、劳务外包等灵活模式应对波动需求。其中,劳务外包因能降低社保、公积金等隐性成本,成为降本增效的“主流选择”——诸如锦江国际、华住集团、首旅酒店头部连锁品牌普遍采用劳务外包的方式降本增效,2024年锦江国际和首旅酒店披露的劳务外包支付的报酬总额分别高达2.92亿元、1.48亿元。

三、技术赋能与生态重构:连锁酒店用工的破局路径

面对用工矛盾与全球化需求,单纯依靠“人力堆砌”或“成本削减”已难以为继,以技术驱动用工模式革新、以生态思维重构人力资源体系,成为行业转型的必然选择。今元集团等人力资源服务商的实践,为连锁酒店提供了可借鉴的解决方案。

(1)合规前提下的多元用工体系:降本与风控的平衡

通过数字化工具梳理岗位性质与用工需求,构建“核心岗位全职化+辅助岗位外包化+峰值岗位灵活化”的混合模式。例如,将客房清洁、布草配送等重复性岗位外包给专业服务商,通过集中采购降低单位成本;对前台、工程等需长期稳定的岗位保留全职编制,同时通过“小时工池”机制吸纳本地闲置劳动力,应对节假日客流高峰。更关键的是,借助用工合规管理系统,实时监控劳务派遣比例、工时记录等数据——这一模式已帮助某华东连锁酒店品牌2024年用工成本降低15%,合规纠纷下降60%。

(2)智慧排班与效能提升:用数据匹配供需

基于历史客流数据与实时预订信息,通过AI算法生成动态排班方案:在旅游旺季自动增加清洁人员班次,在工作日调整前台人员配比,实现“人岗精准匹配”。某全国性连锁品牌的实践显示,今元集团的智能排班管理系统可使人力效能提升20%。此外,勤假管理数字化还能减少纸质流程耗时,让基层管理者将精力从“算考勤”转向“抓服务”。

(3)全生命周期风险管控:从招聘到离职的闭环管理

今元集团服务体系覆盖招聘、入职、调动、离职等员工全生命周期,全方位管控用工风险。通过全流程的风险识别、预警与防控体系,大幅降低劳动争议、工伤等潜在用工风险。

(4)全球化用工配置:为出海品牌搭建“人才桥梁”

今元集团作为全球人力资源数字化综合服务商,深耕行业十余年,纵深服务的行业广泛覆盖包括餐饮、零售、酒店等劳动密集型领域,提供境内数字化外包+境外出海用工配置一体化服务。通过数字化外包服务可为广大连锁酒店品牌降本增效,通过全球用工配置服务可为旨在出海的连锁酒店品牌快速搭建海外团队。

(5)规模化服务的落地能力:从单点试点到全国覆盖

以某大型连锁酒店品牌为例,通过与全球人力资源数字化综合服务商【今元集团】合作,在全国40余个城市实现3000名客房服务人员的统一外包管理:从人员招聘、培训到服务质量监控,形成标准化流程,既保障了清洁服务的一致性,又将区域招聘成本降低30%。这种“规模化+本地化”的服务能力,恰好匹配了连锁酒店“全国布局+区域深耕”的战略需求。

四、从“人力成本”到“人才资本”的价值跃迁

2025年,连锁酒店行业正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深耕”转型,用工策略的革新不仅是降本增效的手段,更是构筑核心竞争力的基石。当技术赋能打破“人海战术”的依赖,当全球化用工支撑品牌出海,当员工体验提升转化为服务品质优势,连锁酒店才能真正将“人力成本”转化为“人才资本”。

在这一进程中,像今元集团这样的“技术+服务”型服务商,正成为连接企业与人才的重要纽带。通过构建全球人力资源数字生态,它们不仅帮助行业应对当下的用工挑战,更在为中国连锁酒店参与国际竞争、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未来,谁能率先完成用工体系的智能化、全球化转型,谁就能在复苏与出海的浪潮中占据先机。

THE END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 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相关推荐

1
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