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晚间,达实智能发布2025年半年报,实现净利润-8876.33万元,同比有较大幅度下滑。但短期的财务压力并未动摇公司面向未来的战略定力。在传统项目型业务受下游需求波动影响的背景下,公司选择聚焦“AI+物联网”这一核心增长引擎,持续推动技术迭代与商业模式转型,并通过加大研发投入、优化业务结构来对冲周期波动。
迎风起势:公司业务“新引擎”正在加速
在这份半年报中,AIoT平台产品首次单独披露营收数据,显示新业务已从萌芽期步入加速成长区间。报告期内,与AI应用相关联的AIoT平台产品签约金额由去年同期的796.68万元跃升至2504.39万元,同比增长214.35%;对应收入由1086.77万元增至1355.99万元,同比增长24.77%。基于AIoT平台的综合解决方案在某知名商业银行总部、某知名 制造园区、某品牌酒业智慧工厂的连续落地,让“平台中枢+行业方案”的模式得到验证。公司管理层强调,这种增长不仅是项目数量的堆积,更是高附加值收入占比提升、可持续业务模式成型的信号。更重要的是,平台收入占比从0.3%提升至1.4%,签约金额占比升至2%,意味着这块业务正由试水期进入放量期,内生动力显而易见。
智驭未来:AIoT平台V7版释放生成式AI的无限潜能
AIoT V7以“生成式AI+物联网实时数据”双引擎为核心,接入国产AI大模型并扩展AI模型层,实现人流、空间、设备与业务流程的全域数据打通和实时知识图谱构建,彻底破解传统系统的数据孤岛与被动响应困境。这一平台不仅在功能体验上实现了质的飞跃,更在架构层面强化了可扩展性和生态兼容能力,使其能快速适配不同类型的园区、工厂与公共空间。从交互维度来看,用户一句“报告厅的灯太亮了”即可触发语义理解与精准执行;从决策维度来看,AI可在峰谷电价、客流波动、设备工况等多重约束下动态寻优,主动提供节能与体验兼顾的策略;从运维维度来看,平台通过预测性维护与动态调参显著降低能耗与维护成本,帮助客户实现降本、提质、增效的多重目标。数字孪生可视化让园区状态“看得见、调得动”,机器人服务集群实现跨系统的协同调度,能效动态优化则让能源管理从粗放走向精细。通过广泛兼容主流楼控与弱电协议,加之低代码的快速适配能力,V7将原本定制化程度高、交付周期长的物联网系统,转化为可复制、可规模化交付的平台产品。V7不仅是公司技术创新的集中体现,也是推动收入结构优化、毛利率提升的核心抓手。
主升浪将至:AI收入占比跨越临界点的成长路径
资本市场和行业研究普遍认为,当一项新技术业务的收入占比从个位数突破到10%~40%区间时,往往会触发公司估值与营收的加速跃升——这段区间被形象地称为“主升浪”。达实智能的AIoT平台收入占比虽刚突破1%,但增长斜率已显现放大效应。历史上已有多个企业完成了这一从占比提升到价值重估的跨越:如商汤科技在2024年上半年生成式AI收入同比大增255.7%至10.5亿元,占比达60%,一跃成为主导业务;美图公司借助AI影像与设计工具,将订阅用户推升至千万级,使AI收入占比突破57%,利润与收入双双提速;科大讯飞通过大模型赋能车载智能化业务,使该板块收入增长65.49%,并带动其他AI业务协同扩张;云天励飞与优必选也在AI业务快速放量的阶段,实现了营收的倍数级增长与毛利率的显著改善。
这些案例显示出相似的曲线:AI业务一旦在收入结构中占据足够比例,就会形成“技术红利+市场预期”的双重加速——技术迭代带来产品力提升,用户需求驱动订单放量,资本预期促进资源倾斜,最终形成正反馈,推动企业进入高速发展通道。这跟今年达实智能的状况有相似之处:核心自研AI产品AIoT平台不再是概念试验品,而是正在通过可复制、可放大的商业模式兑现价值。
达实智能当前虽处在比例突破的早期阶段,但结合其平台型产品的可复制性、行业场景的多元适配性,以及AIoT市场刚刚进入爬坡期的行业环境,已具备踏上同类加速曲线的条件,可说正处在主升浪的起点。且AIoT行业整体仍在渗透率爬坡期,未来的加速空间正在打开。未来,随着AIoT平台在更多行业的渗透率提升,公司有望跨越从“验证”到“爆发”的临界点,实现营收规模与质量的双轮跃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