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根:从公共场合到私人领域,监控摄像正威胁隐私安全

专栏号作者 陈述根本 / / 2022-02-28 11:16
"
摄像头满地走的当下,对摄像头全链条进行监管,不仅是对隐私安全的保护,更是对当前隐私泄露伤害的止损。

文/陈根

今天,智能视频监控技术已经深入到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越来越多的商家在经营场所安装摄像头,对维护社会治安、预防解决纠纷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与此同时,摄像头安装不规范导致的侵犯隐私权问题以及信息泄露风险等,也使公共场所中个人隐私面临被泄露、被超限度获取、被同步直播的威胁。

随处可见的监控摄像正在挑战着人们的隐私安全。不仅如此,摄像头安装不规范也导致偷拍事件层出不穷,从时装店试衣间的偷拍事件,到酒店房间的偷拍,甚至连长住的出租屋里也有偷拍。通过非法安装摄像头或者暴力破解家用摄像头,一条售卖人们隐私画面观看权的色情黑色产业链也就此形成。

摄像头满地走的当下,对摄像头全链条进行监管,不仅是对隐私安全的保护,更是对当前隐私泄露伤害的止损。

治安监控?没那么安全

不可否认,在公共领域安装摄像头进行监控对维护社会管理秩序而言是有必要的。事实上,因为出于“安全考虑”“怕出了事说不清”等原因,越来越多的商场、餐饮店、游乐场、宾馆、小超市等等在经营场所安装摄像头。这些摄像头有的是商家从网上或数码城购买后安装的,有的是收银系统本身携带的。

比如,海底捞就曾被报道不仅在前台、大厅、走廊等区域安装了摄像头,还在包间里装上了摄像头。根据记者此前走访,海底捞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的多家门店,确实在包间里看到了云台式摄像头。在记者走访部分其他品牌餐饮中也发现,饭店包间装摄像头的现象,并不罕见。

对于包间内安装摄像头一事,海底捞则回复媒体称:为保障消费者用餐安全,各门店会结合门店特点安装监控设备,包括包间;同时,海底捞注重保护顾客隐私,公司对监控管理设有相关的制度、流程,同时通过技术手段强化管控,保障消费者权益。

然而,虽然摄像监控在维护公共管理秩序方面发挥了巨大的功能,但由于摄像头遍及城市的大街小巷,包括商场、便利店等等,在这些无所不在的摄像头的监视下,公共管理秩序与公民隐私权的矛盾日益凸显,再加上作为“权力之眼”的监视和储存尚有管理不当的疏漏,使得公民在公共领域中的隐私权也频繁遭受来自滥用摄像监控的侵害。

一方面,公共领域的摄像监控往往针对其监控范围内的一切个体活动进行24小时不间断的全方位监视和记录,使得人们对自身无察觉的私人活动被持续暴露。公共领域摄像监控的观察,意味着人们任何细微的亲密行为和不雅动作都难逃其眼,在这种情况下,人们难免产生心理上的不适与不安。

另一方面,公共领域的摄像监控对私人秘密的暴露超出合理应用的范围,使人们无处藏身,阻断了人们维护私生活秘密不为人知的可能,对现代社会中个人私生活自由的实现造成了消极影响。比如,一商场被发现试衣间没有遮挡物,侧上方天花板上则装有一个摄像头;一男浴室更衣室里被发现摄像头等等。安装摄像头不规范导致的侵犯隐私权问题以及信息泄露风险层出不穷。

不仅如此,摄像头被破解带来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多引起社会的关注。目前,公共场所的摄像头基本分为两种:一种是公安机关等安装的维护治安的摄像头,该部分摄像头一般采用专线安装,由公安机关专门管理,有良好的保密性,被破解的可能性小;但另一种,则是个人或商家自行安装的摄像头,这种摄像头一般与互联网相连,其维护加密及密钥的更新一般较慢,被破解的可能性非常大。

近日,有用户在社交平台发布疑似破解学校、医院等公共场所摄像头后的监控视频,引发了公众热议。事实上,在一些境外社交软件上,就有人专门传授如何获取国内外公共场所摄像头拍摄画面。其中,一些教学视频中,经过简单的操作,对方的电脑窗口中便显示出几家商场和小吃店的监控画面。这些被破解的视频,则被人们上传至网络当作引流工具。

偷拍事件层出不穷

除了公共领域安装摄像头存在不规范带来的隐私风险外,偷拍事件的层出不穷更是暴露了亟待规制和管理的摄像头安装的乱象。

其中,酒店是摄像头偷拍的重灾区。网络尖刀安全团队曾抽取了500余个有效举报的色情网站,并围绕“酒店”“偷拍”等分词建立了一个简单的NLP(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词库,抽取图片场景进行对比,推演摄像头可能存在的位置。

得出的结论认为,针孔摄像头从垂直角度、倾斜俯视角度及平视角度,通常被安装在烟感报警器、吊灯、天花板吊顶、空调室内机、插座、晾衣架、机顶盒、电视、电源适配器等位置。而这些偷拍的内容,将在色情网站等互联网黑色产业中占有很大的市场,被偷拍的视频,很可能会出现在色情网站上。

网络尖刀安全团队表示,偷拍摄像头的安装原则,一定是放在最佳视角能够观看到完整的目标体,所以在视线范围内可以直接对着床的区域,能够有先天条件供电、不会被物理强光阻隔的位置都会有嫌疑。

实际上,巨大利益下,偷拍早已成为一门产业。每一个偷窥镜头后面,都有一条黑色产业链,从违法生产监控设备,到专人将设备改装到遥控器、路由器、插座等多种日用品上,再将其安置于酒店、商场等场所,直至将偷拍的照片、视频放到网上明码标价售卖,利益链绵延不断。

比如,上海浦东偷拍案中,被告人付某为偷拍获利,从实体店里购买了网络摄像头,再自己去宾馆开房间偷偷安装。用这种方法,付某先后在贵州、云南、四川等多地宾馆里安装了摄像头,然后以每个视频链接120元或130元的价格网上售卖,成交后将二维码发给顾客扫码观看,很短时间就获利1万余元。

再比如,北京朝阳吴晓春案中,吴晓春通过搭建“蓝眼睛”“上帝之眼”等App,非法控制了包括北京朝阳区某养老院等私人住宅及公共地区监控摄像头在内的世界各地18万个摄像头系统,通过在网络推广摄像头实时监控画面观看,非法获利70余万元。

造成偷拍产业链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摄像头监管的不到位。在更早前的公安部“净网2019”专项行动发布会上,浙江警方就曾表示,针孔摄像头成本较低,不到100元,黑市获利空间可观,而且制作方便,加工简单,他们收缴的针孔摄像头有相当部分就出自手工作坊。

虽然我国法律规定监听视器材属于国家专控产品,制造和贩卖窃听视器材属于违法行为。但登上某购物平台上,就会发现,这样的“高科技”偷拍神器,安装方便,小而隐蔽,绑定APP后可以远程观看甚至回放,售价10~1000元不等。比如,针孔摄像头,就可以被藏在充电插座里,又或者是藏在烟雾感应器中。

也就是说,偷拍者只需要花费几百元,随便在某个酒店,或者某些隐私场所简单安装,就可以获得源源不断的偷拍视频。可以说,只要有人动了这种心思,偷拍在很大程度上实际上已无技术障碍

止损监控伤害,应从源头治理

不论是因为摄像头安装不规范导致的侵犯隐私权问题,还是有意为之的偷拍事件,摄像头全链条的监管都急需强化。

一方面,针对公共场所视频监控的立法,我国目前并没有国家层级的法律法规,仅有一些地方性法规或者地方政府规章对其加以规定。比如,《北京市公共安全图像信息系统管理办法》,但该管理办法只是地方政府规章,其效力位阶较低。但显然,仅仅是用一般法对视频监控侵犯隐私权予以保护还远远不够,缺乏可操作性

公共场所视频监控引发的诸多隐私权纠纷,对公共场所监控视频监管不力形成的种种乱象,都急需一部专门的、系统综合的、效力位阶较高的法律或者行政法规,来规范公共场所视频监控的设置场所、安装主体、监控程度、监管机构,以及对视频监控所获得的视频监控图像的收集、处理加以管制,对隐私侵权予以明确规定。

此外,尽管反偷拍的相关制度与法律一直在不断发展和完善当中。比较有影响的制度最早见于2014年12月公安部和当时的国家工商总局、国家质检总局联合制定的《禁止非法生产销售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和“伪基站”设备的规定》。该规定禁止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组织非法生产、销售、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和“伪基站”设备。

但具体司法实践中,单就针对偷拍这个行为本身,刑法还没有规定。具体到办案中,需要根据其偷拍之后的行为、使用了哪些器材和造成哪些后果来具体分析。正因为如此,涉及的偷拍案件,多数都以别的罪名定罪,比如组织考试作弊罪、敲诈勒索罪、传播淫秽物品罪和获取国家秘密罪等。

另外,从偷拍视频网络售卖的黑色产业链上来看,不仅是传播、出售视频的网络平台,还有酒店、民宿、出租屋、商场等方面,都还没有承担起相关的责任。显而易见,在公共场合,要求消费者来识别偷拍,是很难做到的。承担这个义务和责任的就应该是经营场所,这不仅需要从立法上去完善,更需要严格执法。

另一方面,目前对于公共场所摄像头的安装缺乏统一规定,一些特定行业的规定也未能覆盖各类情况。而当前摄像头安装更普及,数据搜集、个人身份识别更便捷、智能,容易引发各类风险。因此,立法机关应当根据民法典规定,结合个人信息保护法等,对摄像头的安装作出统一明确的规定,完善相关立法。

比如,市场监管层面可对销售环节实行备案许可制度,以便对偷拍事件进行溯源。市场监管部门也有必要从生产环节强化监管,要求生产厂家在代码防护、身份鉴别、弱口令校验等方面达到国家标准,避免非法破解事件。企业也应当完善设计,不断更新摄像头安全防护程序,指导用户加固安全措施。

其中,对于摄像头生产企业来说,要按照数据安全、信息安全有关规定和标准提升产品安全能力,要严格履行网络安全主体责任,强化云平台网络安全防护,落实对远程视频监控App的数据安全防护责任。从技术控制来看,制造商可以对产品功能进行技术改造,为摄像产品增添身份识别,在购买摄像产品的时候就在这个产品与用户之间建立起唯一的联系。凡是通过该产品拍照的图片都能留下它特有的标志,进而可以寻找到偷拍者,能够举证的同时提高办案效率。

对电商平台来说,要严格履行主体责任,全面开展排查,对平台上的假冒伪劣摄像头做清理、下架处理;对负有信息发布审核义务的社交软件、网站、论坛等互联网平台来说,要及时、全面清理平台上发布的涉摄像头破解教学、漏洞风险利用、破解工具售卖,偷拍设备改装,偷窥偷拍视频交易等摄像头偷窥黑产相关违法有害信息。

摄像头满地走的当下,对摄像头全链条进行监管,不仅是对隐私安全的保护,更是对当前隐私泄露伤害的止损。只有从源头进行治理,才能真正斩断灰黑产业链,让隐私安全重新回到人们身边。

 

声明: 尊重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稿件皆标注作者和来源; 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将受到 的追责;转载稿件或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编辑修改或者补充,有异议可投诉至:post@ikanchai.com
您想第一时间获取互联网领域的资讯和商业分析,请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 "或者"ikanchai",或用微信扫描左边二维码,即可添加关注,从此和 建立直接联系。

相关推荐

热文导读

1
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