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长被视为最大的战略。
" 东鹏从创立开始,就一直强调要增长,可以说我们的增长战略深入到员工的骨子里。"
千亿功能饮料大佬,再冲港股。
近日,东鹏饮料再次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这是继今年 4 月首次递表失效后,公司二次冲刺港股。东鹏饮料方面表示,赴港上市主要是为了满足国际业务发展需要。
2021 年,东鹏饮料成功登陆 A 股,成为 " 功能饮料第一股 "。上市以来,东鹏饮料业绩高速增长。2022 年至 2024 年,公司营收分别为 85 亿元、112.57 亿元、158.3 亿元,同比增长 21.81%、32.44%、40.62%;2025 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07.37 亿元,同比增长 36.37%;实现归母净利润 23.75 亿元,同比增长 37.22%。
市值也水涨船高,截至 2025 年 10 月 17 日收盘,东鹏饮料市值达 1567 亿元。创始人林木勤家族的财富也随之增长,2022 年胡润富豪榜显示,林木勤以 305 亿元的身价,成为广东潮汕新首富,在 2025 新财富 500 创富榜中,林木勤家族以 777.7 亿元的持股市值,位列深圳榜单前十。
但高增长也难掩林木勤的焦虑。
林木勤今年 61 岁,是东鹏饮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据百度百科,他早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工商管理专业。
如今的林木勤,除了每天看数据,还有一个习惯:每次开车在高速公路服务区停留时,都会看一眼那里的垃圾桶,数一数有多少空饮料瓶是自家的产品。这能让他时刻保持警醒,不敢懈怠。
在东鹏内部,增长被视为最大的战略。林木勤曾在 2022 年的一次对话中称," 东鹏从创立开始,就一直强调要增长,可以说我们的增长战略深入到员工的骨子里。"
东鹏饮料股东、加华资本创始人宋向前曾评价称,林木勤和东鹏都很务实。
近几年,东鹏开始加快多元化与全球化的脚步。在产品端,除了百亿营收大单品东鹏特饮之外,东鹏还推出补水啦、东鹏大咖等新产品,减少对核心大单品的依赖。目前,补水啦依靠渠道快速起量,2025 年上半年实现营收 14.93 亿元。
与此同时,通过赴港上市,为全球化市场铺路。但出海并非易事,截至目前,东鹏饮料的海外收入占比仅 0.2%,其出海的核心市场东南亚,红牛、魔爪等国际品牌已占据了先发优势。
" 饮料行业是一个充分竞争的行业,仅仅站在原地守着已有市场份额是不够的,我们必须要往前走。"2021 年接受采访时,林木勤说。
差异化破局
1964 年,林木勤出生于广东汕尾一个普通家庭。
早年,他当过几年的技术员,随后进入深圳的一家饮料厂工作,从基层做起,干过生产线,也做过技术、采购、销售等, 参与了饮料行业每一个环节的工作。用林木勤的话说," 我闭着眼睛都能想象出饮料从原料到消费者的每一个环节。"
当时,这家工厂给红牛做代工。林木勤便是在此期间,熟悉了红牛的制作工艺。
1997 年,林木勤加入深圳市东鹏饮料实业公司(东鹏饮料前身),出任副总经理。彼时,这家国营饮料厂主要卖豆奶、清凉茶饮料等产品,年产值不足 2000 万元,按时发工资都成了难题。为了帮助企业扭转颓势,1998 年,东鹏模仿红牛推出了功能饮料,但 " 山寨 " 红牛推出后市场反响平平。
转折点发生在 2003 年。赶上当时国企改制的契机,时任销售总经理的林木勤正式接手这个濒临倒闭的饮料厂,他个人出资 267 万元(占股 58.04%)买下公司的品牌和生产设备,继续生产饮料。
由于饮料厂当时处于亏损状态,接手后,为解决生存问题,林木勤只能先死抠成本。
林木勤说,那时饮料厂主要就靠老三样产品——菊花茶、冬瓜茶、清凉茶,一盒菊花茶零售价 1 元,利润只有 2~3 分钱,他每天想的都是怎么优化成本,一分一厘地把利润抠出来。就这样,林木勤坚持卖了 7 年,从亏损到还能有几百万的利润。
与此同时,林木勤也在研究,如何把功能饮料做出差异化,能够和当时已处于市场领先地位的红牛差异化竞争。" 那段日子,我最关心的就是两件事:一是如何控制成本,一是洞察消费者需求、切入新赛道。" 林木勤称。
在研究了无数款包装形态后,2009 年,东鹏特饮正式推出。与罐装的红牛不同,东鹏特饮采用了带防尘盖的 PET 塑料瓶包装,并将价格定为红牛的一半。在目标人群上,为了避开和红牛的竞争,东鹏特饮聚焦红牛未能满足的下沉市场,主攻货车司机、蓝领人群等价格敏感人群。
东鹏特饮在东莞市场一经推出,引起了巨大反响,凭借性价比优势迅速占领了市场。
林木勤曾分享他当时用低价抢占市场的想法," 要强势切入,在没有任何广告和钱的前提下,我要定一半的价格。别人卖 6.5 元,我卖 3.5 元。"
市场推广初期,东鹏特饮聚焦广东市场,尤其是东莞。在林木勤看来,先在一个区域形成强有力的品牌,通过人口流动带动全国,是一种更为有效的品牌推广方式。他还定了一个目标:东鹏特饮如果不在东莞市场做到一个亿,就不要走出去。
直到 2012 年,东鹏特饮营收过亿元。这一年,中国红牛营收规模首次突破了百亿元。
抢红牛市场
2013 年,东鹏特饮开始全国化扩张,加快到外省开拓的脚步。
为打开知名度,林木勤将营销重心从产品转向品牌—— 2013 年,签约了谢霆锋作为代言人;与此同时,在央视投放广告打响名气,用 " 累了困了,喝东鹏特饮 " 的广告语,抢占消费者心智。
2015 年,东鹏又推出新的 slogan," 年轻就要醒着拼 ",开启年轻化战略,将目标人群扩大至年轻群体,同时将场景拓展到网吧、体育竞技等更多领域。还在视频平台创新性地推出了 " 创可贴 " 广告、首创 " 瓶盖扫码 " 等营销方式。
然而在当时,作为国内功能饮料的开拓者,红牛已在全国市场牢牢占据了消费者心智。
直到对手自己送来了机会。2016 年,红牛商标之争全面爆发——泰国天丝与中国华彬红牛因为商标授权问题,开始了拉锯战,这给了东鹏特饮一次突围的机会。
但在向北方市场扩张时,东鹏特饮一度水土不服。林木勤经过多次考察后发现,南北方消费习惯存在显著差异,东鹏特饮的小瓶装在北方市场行不通。在亲自和货车司机、上班族等聊天过后,林木勤决定面向北方市场推出 500 毫升的大瓶装,售价 5 元,比红牛 350 毫升装还要便宜 1 元。由此打开了北方市场的局面。
摄影:胡楠楠
到 2018 年,东鹏饮料的经销商数量已经达到 1123 家。此后,营收开始翻倍增长:2018~2022 年,东鹏饮料营收年复合增长率超过 20%,净利润年复合增长率超过 40%。
这期间,红牛的市场份额开始下降。据欧睿国际数据,2012 年至 2021 年间,中国红牛市场份额从 82.1% 降至 53.3%,而东鹏特饮市场份额从 4.7% 增至 16.7%。
2021 年 5 月,东鹏饮料成功登陆 A 股,成为 " 中国功能饮料第一股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按销量计,东鹏饮料在中国功能饮料市场自 2021 年起连续 4 年排名第一,市场份额从 2021 年的 15.0% 增长到 2024 年的 26.3%。按销售额计,东鹏饮料是 2024 年第二大功能饮料公司,仅次于红牛。
截至 2025 年 6 月 30 日,东鹏饮料在全国已有超 3200 家经销商,超 420 万家终端销售网点。
超前押注数字化
"作为经营者,我一直满脑子想的都是如何解决业务痛点。虽然东鹏一开始并不是一家具备数字化基因的企业,我也不懂 IT,但我满脑子都在想,怎么才能将促销福利直接给到消费者,怎么才能解决过程中费用流向、瓶盖造假这些问题?"2023 年,林木勤在接受采访时回忆。
早在 2015 年,东鹏开始了营销方面的数字化创新。当年,微信红包刚开始流行,林木勤发现,可以直接通过二维码的形式,把钱发给消费者。于是,东鹏推出了一物一码,对旗下所有产品进行精细化管理。东鹏此后的扫码得微信红包、一元乐享等活动,便是建立在此基础上。
如今,经过十年积累,数字化已 融入东鹏的经营决策。
但初期做数字化并不容易。林木勤后来也坦言,东鹏的数字化严格意义上是一把手工程。" 比方说东鹏的五码合一——盖码怎么打?哪个位置可以打箱码?哪个位置可以打垛码?都要建立在对营销、生产和技术全链条非常了解的基础上才能做到,这个可能只有一把手才能做到。"
如今,东鹏的数字化系统,可以在手机上就能看到当天的进销存、动销、开箱、开瓶数据。
据报道,林木勤有一个工作习惯:每天都会给自己定三个闹铃。每当闹铃一响,他就会拿出自己的小本子,开始一行行地抄一遍数字,抄的数字就是东鹏数字化系统中的关键数据。做这件事情,他几乎全年无休。
一位头部快消品牌创业者此前对《中国企业家》表示,东鹏饮料的终端渠道管理能力太强了," 东鹏内部有一个(数据)板,今天有多少人在哪扫了码、开了瓶,多少经销商扫了瓶,今天的费用投入效率,一张图全部都看得清清楚楚。"
林木勤也曾自豪地说," 在中国的饮料企业里,东鹏的数字化可能是做得最好的。我每天 7:30 打开手机看数据,能实时看到昨天的动销情况,这不是统计出来的,而是通过真实的消费者扫码实时反映。我们了解市场情况,比一般的企业要快一两个月。"
来源:中国企业家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