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中国芯”,学而思北航实践营解锁未来创造力

每日快讯
2025
11/04
17:20
分享
评论

“我最喜欢用AI画画了!我输入了‘会飞的鲸鱼和糖果雨’,它真的画出来了!”

“我觉得最酷的还是芯片,小小的一块,它就像一个超大的城市,能装下好多东西。”

11月2日,一场融合微观芯片探秘与宏观未来想象的科技之旅,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园内圆满落幕。在学而思素养与中国青少年宫协会联合开展的“芯航向科技探索活动”中,来自北京、上海、天津、深圳、沈阳、西安、太原、温州的36名编程少年齐聚一堂,他们不仅亲手揭开了芯片制造的神秘面纱,更亲身体验了与人工智能协同创作的无限可能。

 

北航芯航向科技探索活动结营仪式

作为“流动少年宫”系列活动的第二站,本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之行聚焦于支撑现代科技的两大基石——集成电路与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旨在通过沉浸式实践,培养孩子们在AI时代不可或缺的“与科技共舞”的能力。

从“看懂”到“用好”,在实践中构建科技认知

活动伊始,孩子们通过聆听专家讲座与实地探访芯片实验室,亲眼见到了价值数千万一台的光刻机及其他高精度芯片制造设备。在专业老师的细致讲解下,大家理解了光刻环境为何需采用黄光照明、为何必须实现无尘作业等专业知识。这些理论结合实景的学习体验,使孩子们对芯片技术的复杂性与精密度有了初步的“看懂”。

专家讲座及实验室参观

随后的“芯片制作”微体验课程,则将这份认知进一步深化。学员们亲手托起光洁的晶圆,在老师的引导下,观察光线如何精准穿过掩膜版,将微缩图案投射于晶圆表面,那一刻,抽象的光刻原理变得可视可感。当孩子们在课件展示的显微镜影像中,看到宽度不足发丝千分之一的精细电路时,“光刻”一词不再只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化作一种可被直观理解的、凝聚人类智慧与工程极致的“微观艺术”。

“芯片制作”微体验课程

超越工具:AI时代的创造力养成记

在下午的AIGC互动课堂上,学而思素养的教学理念得到了充分展现。课程突破了对AI工具的简单操作演示,真正引导孩子们思考“如何让AI为我所用”。在分组实践环节,孩子们被分为三个组,分别使用不同类型的AI工具,围绕同一情境命题展开探索。这不仅考验他们对技术的理解与运用,更强调团队协作、逻辑构思与指令提炼的综合能力。

AIGC互动课堂分组任务

“我跟AI说,我记得爸爸妈妈的电话,所以不是我走丢了,是他们走丢了,我可以借别人的手机打给他们!还有,一定要冷静,不能慌张。”一位一年级的小朋友在讲台上认真地分享着他的“调教”经验。当大多数孩子仍在思考如何“被找到”时,他却从“主动联系父母”和“保持情绪稳定”两个维度提出了独特的逆向思路。这正是学而思课程所强调的“超越AI”的能力,让孩子从技术的使用者,转变为技术的指挥者,运用人类独有的逻辑设计与创意表达,让AI成为实现想象力的放大器。

AIGC互动课堂答辩

“学而思编程教育的核心远不止培养写代码,而是锻炼逻辑思维、创造力等面向未来的核心素养。”一位学而思编程的老师指出。在这一理念下,此次活动的设计让高深的知识变得可知可感。孩子们从芯片制造中领悟严谨的工程思维,在与AIGC协作中强化创意规划,最终收获的远不止一张证书与一次实践,更是一份面对未知技术的从容与自信。

此次“芯航向科技探索活动”的圆满落幕,也标志着学而思“流动少年宫”科普公益行迎来压轴篇章。接下来,第三期杭州“双主题”创新实践活动将带领孩子们走进浙江大学的智能系统实验室与杭州六小龙城市展厅,开启一场贯通学术前沿与城市智能的探索之旅。

从南方太空院的浩瀚星空,到北航实验室的微观芯片,学而思携手青少年宫协会,持续将高精尖的科技现场转化为孩子们触手可及的成长课堂。这一系列超越传统课堂的实践,旨在为青少年构建一幅完整、立体、面向未来的科技素养图谱,助力他们掌握与未来对话的核心竞争力,成长为能够与人工智能协同共创的新一代。

THE END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 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相关推荐

1
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