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全覆盖!铁路AED强制配置进入倒计时

互联网
2025
09/01
11:18
分享
评论

根据交通运输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广普及交通医疗急救箱伴行计划的指导意见》,到2025年底,我国将实现地级城市主要铁路客站的医疗急救箱全覆盖,国家中心城市的高铁站和客运枢纽也将实现医务室或红十字救护站及AED等医疗设备的全面配置。

国家及地方政策加码,全力推动铁路系统配置AED

2019年7月,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发布《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明确提出在车站、机场等人员密集场所配备AED等急救设备。

2020年6月,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在《关于加强本市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中,要求交通枢纽、火车站、长途客运站等公共场所按标准配置AED。

2021年5月,交通运输部等八部委联合印发《关于交通医疗急救箱伴行计划的指导意见》,提出在“十四五”期间在全国交通运输客运场站普及配备AED设备。

2021年12月,北京市卫健委发布《北京市重点公共场所社会急救能力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明确2023年底前实现火车站、交通枢纽、长途客运站等场所AED全覆盖。

2022年5月,《江苏省院前医疗急救条例》实施,规定火车站、长途 客运站、高速公路服务区等必须配备AED并定期维护。

2023年5月,《广州市社会急救医疗管理条例》施行,要求火车站等公共场所配置AED,未配置的将面临处罚。

2024年10月,杭州市卫健委在《杭州市推进院前急救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中提出,进一步提高公共场所AED配置密度,并逐步增加公共交通工具中的AED数量。

此外,广东、杭州等地也先后通过立法或专项文件推动AED在交通枢纽的配置。这些层层推进的政策法规,不仅为铁路系统部署AED提供了清晰路径和硬性要求,也为AED设备制造与运营企业带来了明确的市场机遇。

铁路心脏骤停猝死的突发性与高死亡率

铁路环境中心脏骤停事件突发性强、死亡率高。在列车车厢等人员密集、医疗资源有限的场所,抢救尤为困难。每年因突发心脏骤停等紧急情况而导致猝死的事件不在少数。

2023年2月,58岁的曹先生在高铁站扶梯口突发心源性猝死,经抢救无效不幸离世。

2024年7月,旅客黄某在列车卧铺车厢内突然发病昏迷,虽经心肺复苏仍救治无效。

2025年2月,广州一名34岁的女性在乘坐8小时高铁后,不幸诱发肺栓塞,先后经历两次心脏骤停。

2025年2月,一名40岁男子在火车站排队登车时突发心脏骤停晕倒,被救醒后第一句话竟是:“要赶去上班”!

而在这种情况下,AED作为一种能够在关键时刻挽救生命的急救设备显得尤为必要。在心脏骤停后的“黄金4分钟”内,AED能够自动分析患者心律,并在必要时给予电击除颤,这极大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中老年人以及因不良生活习惯而长期承受压力的年轻群体,均是心脏骤停的高危人群。此外,环境因素如温差变化、身体疲劳、长途旅行中的缺氧等,也可能进一步诱发心脏骤停风险。对铁路系统来说,在车站、列车车厢等工作场所科学配置AED设备并开展系统化人员应急培训,可有效弥补现场专业救援在时间与空间上的限制,为生命争取更多宝贵时间。

全国各大铁路站点已部署AED,久心品牌成首选

全国各大铁路站点已全面部署AED,久心医疗凭借其优质的产品与可靠的售后服务,成为铁路行业的首选品牌。

久心AED采用先进的低能量高电流除颤技术,在显著提升除颤成功率的同时,有效降低对心肌的潜在损伤。动物实验数据显示,其首次除颤成功率超过98%。截至2025年7月,久心AED已成功救治超过160例心脏骤停患者。

目前,包括广州南站、上海铁路局、广州铁路局、成都铁路局、沈阳站、南昌西站、南宁火车站、长白山站等在内的全国多个铁路枢纽与车站均已配置久心AED设备,覆盖旅客聚集的关键场所,初步形成“设备全覆盖+人员全响应”的铁路急救网络体系。

铁路系统正通过政策推动、专业培训与智能运维相结合的方式,持续完善应急救护机制,努力提升急救普及率与公众参与度,为旅客与铁路职工的安全出行提供坚实保障。

铁路系统久心AED成功救治案例(部分)

2020年4月、2023年10月,合肥南站通过AED成功挽救2名心脏骤停乘客。

2023-2025年,广州南站通过AED成功挽救5名心脏骤停乘客。

2023年11月,福州火车站通过AED成功救援1名心脏骤停患者。

2024年10月,南昌西站列车上使用AED救回1名乘客。

2024年12月,广州东站成功救治1名乘客。

2025年3月,广州白云站成功救治1名乘客。

2025年3月,南宁东站通过AED挽回1名乘客生命。

久心AED急救解决方案

“设备+培训”体系

在车站及列车上配置AED及智能教学设备,开展CPR+AED培训,确保一线人员持证率超50%。久心AI急救教培一体机实现培训标准化、可视化。

多部门联动机制

建立“列车-站点-医院”绿色通道,加强公众宣传,并通过“AED急救地图”小程序提供快速寻机与一键呼救功能。

智能运维与管理

依托AED管理系统实现远程监控和设备维护,该系统已与多城市120系统对接,实现实时求助指导。

全国售后服务网络

久心依托全国20000余个服务网点与60000余名认证工程师资源,构建起"监测-响应-处置"的全周期闭环服务体系,为铁路系统提供贴心服务。

THE END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 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相关推荐

1
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