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行业红海角逐 万里数据库2025半年度营收逆势翻倍

互联网
2025
09/04
22:51
分享
评论

国产数据库市场,最近几年可谓是“过山车式行情”。从最初的“百家争鸣”,到如今的“半数消失”,速度比互联网裁员潮还快。数据显示,过去一年,国产数据库厂商减少了64家,血雨腥风,连骨头渣都卷没了。

但在一地鸡毛的背景下,总有公司逆势生长。

图片1.png

创意信息,8月28日发布了2025年上半年财报,旗下数据库业务(万里数据库)成绩单就挺亮眼:半年营收1356.27万元,同比增长96.32%;毛利881.29万元,同比涨了56.32%。

那么,问题来了,市场这么卷,万里数据库凭什么可以逆势增长、营收翻倍?

替代升级,迁移潮压顶

为什么现在国产数据库的生存空间如此残酷?因为,这不仅仅是“国产替代”的问题,而是政策收紧带来的“全面XC替代”。

过去,企业只需要在关键系统上完成XC替代,其他系统保持国产化替代即可。而现在,全面XC替代已经成为硬性要求,留给企业的模糊空间几乎不存在。

这就带来一个超级现实的问题:谁来接盘MySQL?

十年前,企业一边喊着降本增效,一边大规模“去O”,用MySQL取代Oracle,如今却要从MySQL再次迁到国产XC数据库,导致二次迁移压力剧增。

据一项非官方统计,目前国内党政、央国企的数据中心里,运行着接近300万套MySQL数据库,其中超过一半面临向XC数据库迁移的压力。对一些大型企业来说,MySQL实例数量动辄上千。如何在不影响业务的情况下,完成这样大规模的迁移?这是个让CIO头皮发麻的问题。

企业的诉求很简单:别让我重写业务逻辑,别让我停机,别让我赔钱。听起来像个段子,但这就是现实。

红海竞争,过半陨落,剩下的都是硬骨头

过去几年,国产数据库厂商遍地开花,融资新闻一个比一个响,宣传PPT一个比一个花。但现在呢?潮水一退,全靠真本事。拼的不再是“谁故事讲得好”,而是“谁真能打”的。

尤其是MySQL替代,水深得很。它不是简单把数据库换个牌子,而是要兼容SQL细节、衔接上下游生态,还要确保原业务不崩。

目前拿到XC认证、在MySQL替代上有竞争力的厂商,屈指可数:阿里的PolarDB-X、中兴的GoldenDB、腾讯云的TDSQL,还有这两年被不少人关注的“专注MySQL替代”的万里数据库。

图片2.png

图片3.png

这几家打法不同,但有一点共识:谁能让客户少改代码,谁的胜算就大。

为什么有人能跑出来?兼容性+迁移体验是生死线

在这波MySQL替代潮里,最大的杀手锏是什么?不是性能指标多漂亮,也不是谁拿了多少融资,而是能不能让客户“不疼”。

企业最怕什么?最怕迁移过程中业务停摆,或者上线后Bug一堆。因为在他们看来,数据库是“水电煤”,一停就是灭顶之灾。

所以,这波竞争,本质上是“谁能做到客户感受不到被替代”。

拿万里数据库来说,它在行业里有点特殊,因为它是目前唯一做到客户端和内核双100%兼容MySQL的国产XC数据库。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很多项目真的能做到“业务代码零改造”,原来的SQL不用重写,连接串一改就能跑。对甲方来说,这简直就是福音。

更狠的是,它搞出了“不停机迁移”方案,连金融行业都敢用。逻辑很简单:先全量迁,再做增量同步,业务不需要停机;切换后,原MySQL还可以作为从库挂着,保持实时同步,甚至随时能切回去。这套“双轨模式”,说白了就是“让甲方吃个定心丸”

再说它的“光速迁移”和“原地升级”,这两招专治两类客户:一类是服务器紧张的,一类是时间卡得死的。光速迁移就是跳过一堆传统流程,直接干;原地升级更狠,连服务器都不用换,MySQL主从架构直接在线升级完成国产替代。

别小看这两招,在实际项目里,它直接决定客户签不签单。

客户为什么愿意选它?看落地战绩

半年营收翻倍增长,不是嘴皮子能吹出来的,是客户用项目和信任投票投出来的。

金融行业,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项目,堪称标志性案例,万里硬刚两大云巨头,最后赢下来了;与此同时,万里还拿下了河北银行、国信期货、中粮期货等客户。运营商也不含糊,最近重庆移动、西藏移动、河北移动三连中标,这已经是继6月移动体系内的杭研院、陕西移动之后的第二波移动多项目中标。至于能源、公安,也有不少核心系统跑在万里数据库上,只是没那么高调。

这些客户的共同点是啥?高安全、高风险,一旦迁移翻车,代价极大能把这些单子啃下来,靠的不是喊“XC口号”,靠的是技术硬、工程稳、服务跟得上。

技术实力也不仅仅停留在产品层面。万里数据库参编《安全可靠 分布式事务型数据库技术要求》 、《安全可靠 集中式事务型数据库技术要求》等行业标准及多项团体标准,获评XC工委会“卓越贡献成员单位”,行业话语权正节节攀升。

图片4.png

然后是一个很多人没注意的大动作。7月11日,在2025上合组织数字经济论坛上,万里数据库和哈萨克斯坦人工智能发展协会签下合作协议,把《万里安全数据库(GreatDB)上合版》正式推上上合组织框架。

这意味着啥?意味着国产数据库第一次,以标准化产品的身份,站上了国际舞台,带着“中国造”的标签参与全球数字经济合作。这不是象征意义,而是实打实的里程碑。

图片5.png

更硬核的是,8月底的上合组织天津峰会期间,哈萨克斯坦的部长直接登门,拜访万里数据库总部,这不是普通的商业拜访,这是信号——国产数据库,不止是在国内“顶得住”,还开始走出去。双方合作,已经不是浅水试探,而是正式下水,开始深潜。

红海未来:卷死还是卷赢?

国产数据库厂商的普遍难题在于:同质化严重,缺少真正的技术壁垒,只能在价格上拼命压低,最后越卷越难活。

万里的打法值得关注,不只是“XC替代”,而是围绕MySQL做深做透,形成迁移工具、管理平台、生态适配的完整解决方案。同时,通过标准制定、生态布局,建立行业话语权,积极主动出海扩张业务版图。

国产数据库市场短期内不会出现大爆发,但XC替代、行业数字化的刚需仍在,这是一场持久战,能笑到最后的,不一定是最会讲故事的,而是最能解决客户焦虑的。

万里数据库上半年的表现证明了一件事:市场并没有完全封死,差异化和硬实力,依然是破局的底牌。

谁能笑到最后?拭目以待。

THE END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 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相关推荐

1
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