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AI与物联网的 融合,及生态系统从连接走向主动感知,智能家居已经不再是某个房间的一系列自动化设备或遥控场景的集合,家庭空间正逐渐被重塑为一个智慧、有温度的生活平台。数据显示,到2025年,中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或将突破万亿元;同时,消费者从追求便利性的智能门锁、清洁机器人等产品,愈发期待产品对情感、健康、舒适甚至生命阶段的贴合与回应。
在这一进程中,智能家居的功能定位正在不断拓展,政策层面同样积极推动这一转型。智慧社区、养老设施与教育空间的构建被纳入多项重点规划,安全规范与标准化工作的推进,为智能设备更深层次融入日常生活创造了条件。与此同时,节能与低碳理念正逐渐成为消费新趋势,智能能源管理系统、动态负载调节、家庭储能等方向,为居住空间注入更多可持续维度。
前两天的IFA展会上,SwitchBot推出融合本地AI与云端视觉语言模型的新型AI Hub,能够识别人体行为(例如老人跌倒)并发起响应,由此预示着智能家居将不再等待命令,而是主动关注居家场景中的细节与安全。同台亮相的AI Art Frame,以EInk屏幕展现艺术画作,兼具美学与智能,在家中营造一种“智能即装饰”的体验;而两款柔软移动的AI“宠物”机器人,能识别家人、回应情绪,正试图让科技成为一种温暖可亲的存在。
新兴产品形态已初步显现。以养老健康服务领域为例,相关设备不仅提供物理辅助,更致力于维持与提升生活质量。机器人护理装置、可调节智能床、起身辅助家具等,致力在平稳性与安全性方面达到极高标准,方能为用户带来可靠体验。家庭陪伴机器人、智慧卫浴、康复训练设备及健康监测型家具等品类,正在重新定义“家的智能化”,使其从便捷控制迈向全面生活支持。
撇开家庭生活中成熟的的自动升降桌、自动折叠沙发等,智能家具的教育场景也在发生重构。,9月1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中小学生午休课桌椅通用技术要求》(GB/T 46016—2025)国家标准,将于2026年2月1日正式实施。该标准根据学生身体发育特点,从设计、生产、检验、使用全流程作出规定,让午休课桌椅更舒适、安全、耐用。标准要求午休课桌椅形态尺寸兼顾学习与午休的舒适。
实现这些体验升级的关键,常隐藏于技术集成的深处。人工智能与算法赋予设备决策能力,但真正塑造感知的,是那些安静、精准、流畅的物理交互——无论是老人被缓慢托起的平稳瞬间、书桌的智能高度调整,还是夜间卫浴启用的低噪运行,其背后都离不开动作控制、能效管理和结构设计的系统创新。正是这些底层技术的成熟,让“智能”从显性功能转化为隐于体验的“无感存在”。
在这一转型过程中,国内企业展现出强势的系统能力优势。基于在电机、传动与控制系统等领域的长期积累,如深圳市兆威机电股份有限公司,这类微型驱动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可提供从标准组件到 驱动系统定制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助力终端产品实现性能与舒适感的双重跨越。这一底层创新能力,为智能家居应对日益复杂的使用场景奠定了坚实基础。从能源调度到健康支持,从家务协助到长期陪伴,更多元、更系统的驱动系统创新正持续融入家庭场域。而从全球市场动向来看,国际品牌亦聚焦于全屋互联算法与生态,及软硬件协同带来的整体感知提升,不断拓展产品应用场景边界。
未来智能家居,或许将不再被简单定义为一个设备集合,而是在随着算力提升与技术迭代,演变为一个有响应力、有支撑力、与生活 融合的智慧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