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洗碗机凭借其便捷性,正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然而,近期市场上出现的洗碗机“套数膨胀”现象,已引发消费者的广泛关注。部分洗碗机的套数从以往常见的13套,一路攀升至18套、19套,甚至达到21套、25套,但机器的体积却并无明显变化。这背后究竟暗藏着怎样的真相?消费者又该如何做出明智的购买决策呢?
针对这一现象,京东家电家居“厨卫研究所”测评专栏持续开展多品牌洗碗机横向评测。在已完成基础去油去污、极致洗净等评测的基础上,第三期评测重点聚焦于洗碗机的“套数”标识与真实容量之间的关系,通过对8款京东热销机型进行实际测量与摆放体验,揭示“套数膨胀”背后的实际情况,助力消费者看清参数背后的真实性能,打开京东APP搜索“厨卫666”即可观看评测详情。
行业追逐数量,用户盲目填满:“洗碗机套数”的双重误区
目前,洗碗机容量普遍以“套数”作为衡量标准。在一般消费者认知中,套数越大代表可清洗的餐具数量越多。依据国家标准GB/T 38383-2019《洗碗机能效水效限定值及等级》的规定,洗碗机额定装载的“标准餐具”数量,需以中式餐具为基础计算。这一标准的初衷,是让所有品牌处于同一起跑线,同时也让碗篮设计能更贴合大多数中国家庭的使用习惯。
京东洗碗机采销指出,现实中围绕“套数”存在不少误区,既影响消费者体验,也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市场秩序。一方面,部分品牌陷入“套数内卷”,利用标准漏洞,通过压缩碗篮齿钉间距、增加浅盘和佐料碟等不常用餐具的数量,在有限空间内填充更多“标准餐具”,以此抬高套数数值。这类做法往往导致实际摆放餐具时拥挤不堪,不仅影响洗净效果,也增加了用户摆放的难度。
另一方面,很多消费者误以为“只要不卡喷淋臂,就能填满洗碗机”,觉得留空隙是“浪费容量”。但中式餐具形态多样,盲目装满会让水流被阻挡,无法覆盖碗底、盘沿等藏污部位,还可能导致餐具碰撞破损;更会让油污交叉污染,反而让洗碗机成为“藏污纳垢”之地。
3个步骤实现科学选购洗碗机
面对市场上套数不断攀升的洗碗机产品,消费者应如何科学选购?京东家电家居“厨卫研究所”测评专栏基于两个月的实测体验提出如下建议:首先,应重点关注洗碗机的内宽、内高、内深等具体尺寸,而非仅看套数。目前,嵌入式洗碗机的主流尺寸为宽600mm、深600mm、高775mm,这类尺寸的洗碗机容量较大,能轻松容纳炒锅、汤锅等大件餐具,适合厨房空间充足的家庭;而高度为700mm和600mm的灶下款洗碗机,则更适合厨房空间有限或台面高度较低的家庭。
在实际碗篮摆放测试中,8款洗碗机内部实际容积差异不大,所能容纳的餐具数量也较为接近,只是部分机型更适合摆放盘子,部分机型更适合摆放碗具。然而,厂商宣称的套数却从16套跨越至21套,差距显著。
其次,碗篮的设计对洗碗机的实用性和清洗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测试过程中,西门子636ultra、美的GX1000smax尊享版、方太S7、老板E1、松下黑天鹅等品牌采用“前后两排”碗篮结构设计的机型,在放入炒锅和汤锅后,仍能预留出足够空间放置盘子,表现更为出色;而采用“三排齿钉”式设计的机型,剩余空间较为局促,实用性相对较低。
此外,下层碗篮的净高也非常关键,几厘米的高度差距,可能直接影响中式炒锅能否顺利放入。因此,消费者应优先选择齿钉可调节、可放倒甚至可拆卸的机型,以提升碗篮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在此次评测中,西门子636ultra、松下黑天鹅齿钉间距最大,盘子可轻松摆入;美的GX1000smax尊享版和老板E1同样支持齿钉调节,能够灵活转换浅盘位,更好地容纳深盘。
最后,消费者还应结合自身实际使用需求进行选择。若家庭成员较少、日常烹饪较为简单,可考虑选择套数较小的型号;若家庭成员较多或需频繁清洗锅具等大件餐具,则应优先选择内部空间更充裕、套数更大的洗碗机。
总而言之,洗碗机并非套数越大越好,消费者应跳出“数字游戏”,重点关注内部实际尺寸、碗篮结构与可调节性、下层净高、齿钉间距等真正影响使用体验的指标。京东家电家居评测实验室建议,用户在选购时,应结合家庭餐具结构和常用需求,理性看待厂商的套数宣传,优先选择设计合理、碗篮灵活,且真正能做到“装得下、洗得净”的优质产品。未来,京东家电家居评测实验室将继续提供真实、准确的家电产品评测信息,帮助消费者做出明智选择,助力实现品质生活与美好生活的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