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C2025 AI城市峰会:共建城市数智底座,AI CITY先锋城市案例发布

互联网
2025
09/22
16:51
分享
评论

9月18日,在华为全联接大会2025期间,以“共建智能世界云底座,加速政务与产业智能升级”为主题的AI城市峰会隆重举行。此次峰会聚焦城市“智”理、智慧政务与产业数智升级三大领域,汇集行业专家、政府代表和生态伙伴,从政策趋势解读到AI CITY政务服务、城市治理、产业发展国内外实践经验分享及国内典型案例发布,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快速演进趋势下,如何驱动“AI CITY”体系化创新,赋能智慧城市建设步入数智化转型新阶段。

华为联合国家信息中心正式发布“AI CITY 2025政务与产业先锋案例”

当前,随着算力基础设施性能的持续提升和模型 思考、多模态融合等技术的不断突破,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和价值正从量变走向质变。特别是AI推理能力的爆发使得人工智能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全球城市治理与发展范式,成为驱动智慧城市升级的核心引擎。华为公司高级副总裁、中国地区部总裁曹既斌在致辞中表示,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已进入全域智能化转型新阶段,人工智能已超越传统技术工具范畴,成为城市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华为云AI CITY,正是以人工智能最新技术为根基,统筹推进算力基础设施建设,统一构建共性能力平台,深化数据、知识、高质量数据集、人才等要素供给,推动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与城市现代化、产业现代化 融合,实现城市人工智能综合实力整体性、系统性跃升。

曹既斌

华为公司高级副总裁、中国地区部总裁 曹既斌

AI CITY“1234MNX”:破解数智城市建设痛点,推动城市治理与产业升级跃迁

不同于以往数据智能驱动的传统智慧城市,AI CITY是以“模型+知识”智能驱动,开启城市新未来。曹既斌指出,从传统智慧城市迈向AI CITY,并非简单的技术升级,而是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跃迁,面临诸多挑战。比如对政务端来讲,面临数据孤岛背后的协同机制障碍、AI场景化适配不足以及信息安全挑战;对产业端来说,普惠算力与行业模型的缺失,制约了工业领域智能化升级;而对于科研端,数据与算力资源碎片化、传统研发模式的局限性,致使AI系统赋能基础研究实现从单点突破到系统支撑的跃升,仍有较长距离。

为此,今年6月,国家信息中心与华为云联合发布《AI CITY发展研究报告》,提出了AI CITY“1234MNX”参考架构——也是现阶段AI CITY可落地的先导版本,精准破解以上难题,为城市发展人工智能战略和实践提供系统性落地参考。

曹既斌介绍道,AI CITY“1234MNX”架构即:“1”个智能云底座,通过算力普惠模式,解决算力的供给不均;“2”大保障体系,即AI安全、AI运维,应对模型安全与系统稳定难题;“3”套 AI工程平台,即数据、模型、原生应用平台,打通从数据到应用的开发链路;“4”类运营,包括算力、模型、数据、产业生态,实现资源高效流转;“M”类数据与“N”类模型资产,破解要素碎片化;“X”个创新应用,覆盖政务、产业、民生全场景。当前,该架构已在实践中初显价值:在政务服务领域,携手深圳市推动深小i智能化升级,70名AI数智员工覆盖240个场景,日均服务超15万次;在城市治理领域,广州白云区构建 “1+4+N”智慧城管体系,推动多项城市管理场景“革命性重塑”;在产业赋能领域,广州花都区新型工业化平台,助力企业研发周期从数月缩至数天,产品设计效率提升50%。东莞人工智能大模型中心,帮助制造企业将产线检测准确率提至99%。

对于华为云AI CITY未来前景展望,曹既斌提出三点倡议:希望携手更多科研院所和政企客户,不断创新打造城市政务与产业智能升级先锋案例;邀请各方伙伴加入AI CITY产业联合创新计划,在建设和运营中共同丰富模型应用场景,推动城市全域智能化转型;同时加强 AI 人才培养,为产业长期发展筑牢人才根基。

打造坚实算力底座,赋能AI CITY模型生态与场景创新

会上,华为云产业发展总裁王丰带来《共建智能世界云底座,共启AI CITY新未来》主题演讲。他表示,在未来城市,所有决策都可被计算,所有应用都可模型化,所有对象都可以连接。未来,是一个全数字化的时代。今年4月,华为云发布了CloudMatrix384超节点。6月在华为开发者大会2025上,基于CloudMatrix384超节点的新一代昇腾AI云服务全面上线,为大模型应用提供澎湃算力;盘古大模型5.5正式发布,自然语言处理(NLP)、计算机视觉(CV)、多模态、预测、科学计算五大基础模型全面升级;还发布了CloudRobo具身智能平台和ModelArts Versatile企业Agent平台。从2021年“一城一云”到2024年的“一城一云一模型”再到今年的“AI CITY”,华为云始终围绕行业趋势和人工智能体系化技术创新,不断升级城市云的参考架构和发展理念,打造坚实的算力底座,赋能AI CITY场景创新与模型生态打造,为世界构建第二选择,甚至更优选择。

对于人工智能为城市全域数智化发展带来的五大优势,王丰介绍道:新智能终端,通过城市云上强大的计算和AI能力赋能智能终端,实现城市全场景智能;新算力基础设施,将走向“东数西算节点优先采用”“城市本地算力按需部署”的分布式模式;新数据基础设施,面向城市AI应用场景,进化为服务于AI大模型的、以数据+知识为中心的数据底座,将高质量数据集提供给大模型训练和微调;新AI大模型,对于场景和需求更加复杂的城市大模型而言,需要聚合盘古大模型、DeepSeek等第三方商业模型多元组合,形成行业优势;新生态企业,基于城市AI大模型中心,发展本地城市AI应用生态、产业生态、本地专业人才培养等,打造AI区域影响力。

王丰

华为云产业发展总裁 王丰

人工智能与城市发展具有双向促进的作用,城市是实现我国人工智能整体性、系统性跃升的重要载体,人工智能推动城市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全面变革提升。王丰围绕城市治理、民生福祉、产业发展三方面,向现场观众分享了华为云基于AI在各领域的联合创新实践。上海数据集团构建数据要素流通平台,让3000余项公共数据“可信、可控、可证“地流通,赋能30+家金融机构;广州白云基于盘古NLP大模型打造城管数字人“小云”,数据查询及政策问答响应时间缩短至10s;江苏宜兴上线城市安全大模型“天机镜”,应用于城市内涝、供水爆管、燃气爆炸等7个城市安全场景。在制造领域,广州市花都区首创数字化“社区食堂”新模式,上线工业互联网SaaS及工业AI应用40个,对接企业超1200家。在文旅领域,贵州文旅打造了旅游助手—黄小西,可根据游客个性化需求提供行程规划和精准的费用预估,极大提升了游客体验感。

最后王丰表示,AI时代,城市应用生态的打造需要有“根技术”,根深才能帮助城市建设百花齐放的AI开放生态。当前华为基于鲲鹏、昇腾、高斯数据库等“根技术”,打造开放共享的算力系统及自主创新的软件生态,华为云向整个城市共享全球生态能力,带动全球优秀企业融入城市AI生态,支持AI城市的运营规划到执行。同时,还向城市提供人才培养赋能服务,开放华为云学堂2000+在线课程,已累计培训高校学生14.7万人,开发者超过200万人。未来,华为云希望与各级政府、企业携手共进,加快推动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共建智能世界云底座,共启AI CITY新未来。

THE END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 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相关推荐

1
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