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难落地、不实用」:深信服数据安全平台以AI重塑数据安全

互联网
2025
09/24
11:05
分享
评论

近期,迪奥因数据泄露被查处、SK电讯收到千亿韩元罚单、日产 遭勒索攻击……一系列安全事件频频发生,让数据安全再成焦点。步入2025年,数据安全已不只是满足自主创新需求,更关乎企业生存与长续发展。

客户信息、交易记录、研发资料——数据不仅是企业的核心资产,更是驱动业务创新的基石。数据安全也早已不是“可选项”,而是一道“必答题”。一旦失守,企业损失的不仅是巨额资金,更是客户信任和市场竞争力。

但现实是,尽管很多企业部署了大量网络安全设备,却仍在数据安全上频频“翻车”。问题究竟出在哪里?该如何系统性地构建真正有效的数据安全体系?

数据安全之困:

为什么建设多年,依然难以落地?

“投入不小,系统也上了不少,但数据在哪、风险在哪,依然心里没底。”——这可能是很多企业安全负责人的共同困惑。从API监测、防泄密系统,到全生命周期防护,该做的好像都做了,却始终陷在“建而不用、用而不灵”的循环中。

整体来看,企业在推进数据安全建设时普遍面临着以下难题:

“家底”摸不清:数据分布动态多变、类型复杂,传统手段难以实时掌握全局状况,导致保护无的放矢;

管控难落实:策略配置依赖人工经验,严了怕影响业务,宽了又存在隐患,缺乏数据驱动的精细管控;

效果难持续:很多建设仍停留在纸面规范或短期整改,严重依赖人力堆砌,缺乏长效运营,反复投入却难以见效。

困局背后:

传统技术难以应对数据流动带来的挑战

究其根源,数据安全建设的困境,在于传统技术手段与建设思路已难以应对大规模、高复杂度的数据流动环境:

数据“看不清、看不全”:业务发展催生海量数据交互,传统技术难以实现动静态数据的全局可视与实时分类;

管控“落地难、坚持难”:缺乏数据识别基础,管控策略往往简单粗放,易受业务阻力影响;

效果“难衡量、难持续”:原有建设重规范制定轻运营,监测误报高、与业务脱节,缺乏可延续的落地机制。

基于众多用户侧实践,我们认识到,数据安全要真正落地,必须转变思路:从以“自主创新驱动”转向以“运营驱动”,从“重管控”转向“先看清再治理”

一个有效的数据安全体系应具备三大核心能力:

数据识别:自动发现、分类分级,真正摸清家底;

风险监测:精准发现、智能研判,实现风险可运营;

管控保护:轻量化、场景化落实管控,最小化业务影响。

为了将这些能力有效落地,深信服基于大模型技术提出以监促管 实用高效”的建设理念:

以监促管:优先构建数据识别与风险监测能力,变被动防御为主动管理,让管控有的放矢。

实用高效:通过AI赋能降低对人工的依赖,减少对业务的影响,提升运营效率与响应速度。

构建“以监促管 实用高效”的数据安全方案

AI 正在改变游戏规则,大模型技术的成熟,为打破数据安全建设的困局提供了全新可能:

深信服数据安全平台DSP:

基于安全GPT大模型技术构建,颠覆性提升动静态数据识别分类分级以及用数风险检出率和准确率效果,帮助用户真实判断数据安全管控优先级、降低风险事件对数据的影响和损失,让运营体系实现真正闭环,切实保护用户数据资产。

深信服通过AI技术打破“双重困境”,交出“以监促管 实用高效”的可落地数据安全建设答卷。

深信服数据安全平台DSP

智能数据识别:常态化洞见数据资产,助力数据挖掘

基于大模型技术,通过标准单节点GPU算力,每天可实现远超 2W 字段的数据识别和分类分级效果,相较人工 500 字段/天提效 40 倍以上,并且通过创新技术可在无行业数据训练情况下实现强泛化能力,实现开箱即用准确率 80% 以上。

某股份制银行实践证明,大模型技术将数据资产测绘管控的误操作率降低了 7 -8 倍,仅需 6-8 小时即可完成原本 18-20 人/天的数据标注任务。

精准风险监测:数据安全管理职责能落地,事件易闭环

在风险监测方面,大模型技术能有效解决传统风险检测技术误报高、漏报多、难定性的问题,提升风险事件告警准确率。通过大模型的关联分析、推理举证能力,风险监测及研判技术,基于宽进严出的思路,提升风险事件告警准确率达 80% 以上,远超传统平台 10%-40% 的准确率。

如某制造业企业利用大模型技术实施风险监测后,告警事件数量大幅减少,准确率从 5-10% 提升至 82%,且风险事件可解读性大幅提升。

数据流转可视:看清敏感数据真实动向,优化安全投资策略

基于流量身份化技术,能够将使用数据的过程关联到用户身份上,实现用户到业务到数据资产的过程可视,并实现基于数据类型维度的分布可视和过程可视。

如某一位员工通过哪些应用访问到全局经营数据、用数人数是否出现异常激增、是否有用数行为离群情况出现、共享接口中是否涉及重要数据类型等。

AI时代,企业如何务实推进数据安全建设?

从框架搭建、体系建设、技术路线选择到ROI价值体现,让数据安全建设告别“难落地、不实用”,这里有一份体系化的数据安全建设路线指南:

1、定框架:建立企业数据安全业务框架

2、建体系:从技术项目转变为组织行为

3、确定技术路线:基于场景选择适配的技术

4、价值体现:用投资视角呈现建设成效

THE END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 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相关推荐

1
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