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职业闭店人,要用好企查查等大数据工具

互联网
2025
10/20
10:29
分享
评论

近年来,诸多健身中心、美发沙龙、教育培训等机构在消费者购买会员卡并预付费用后,出现了商家潜逃、停业、歇业等现象,引发了众多消费争议。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此类事件似乎与“职业闭店人”的活动有所关联。

所谓“职业闭店人”,是指那些专门协助经营不善的公司制定关店、撤离计划,并负责处理后续消费者维权问题的特定群体。这些职业闭店人通常以“第三方”的身份介入善后工作,对消费纠纷的解决带来了一定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详加审视,“职业闭店人”主要以收取“债务”提成作为其盈利模式。其操作流程包括更换“逃逸商家”的法定代表人及股东,随后将“逃逸商家”的全部业务转移至“新法人”,由“新法人”负责后续的维权、退款等事宜,而“逃逸商家”则得以脱身。

在此背景下,如何做到风险预警前置,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面对市场乱象,消费者虽然能事后维权,但时间成本较高,如何做到风险预警前置,保护消费者自身合法权益?随着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逐步完善,以企查查为代表的企业信用大数据工具,或许能提供一些帮助。

运用企业信用大数据工具,三步防坑避险

第一步:查企业背景

在决定预付费前,消费者可以先在企查查等平台搜索企业名称,查看其工商注册信息。

1.看经验:注册时间越早,经验越丰富,有成熟的业务模式的可能性就越大,公司实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也更强,而新成立的公司相对来说抵御风险的能力就差一些。

2.看地址:若商家实际所在的地址与其对外宣称的地址不一致,又或与其经营执照上的地址不一致,则该公司就可能存在一定风险。

3.看业务:当商家属于教培、投资咨询、资产管理等行业,需要特别注意该企业是否有经验资质,是否从事其法定经营范围之外的业务。

THE END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 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相关推荐

1
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