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2日,我报名参加了安路科技在北京举办的AEC FPGA技术沙龙。技术研讨会的当天,200余位FPGA业界的专家齐聚现场,场面十分壮观。安路科技在多年的努力下,构建了一整套民用FPGA生态圈,与合作伙伴共创FPGA芯片的应用发展。据公司介绍,像这样的FPGA技术研讨会每年都会举办,除了疫情几年外,安路已经坚持了多年,方便市场和客户了解其产品和技术的最新进展,并展示合作伙伴们基于安路芯片开发的各类实际应用。因为这是个技术性很强的研讨会,专家又多,我作为外行,就是本着机会难得、认真学习的态度来参与的。
一、展区的见闻和想法
当天刚到现场,我就被以安路及客户基于芯片的多领域解决方案、丰富多样的终端品为主的展示区所吸引。说起FPGA应用,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其实是比较生涩的,芯片和开发板嵌在各类工业应用设备中,人们平时无法直观的看到其在应用场景中所起的作用;而这些展品,则非常直观形象地解释了安路产品在工业控制、AI光纤工业相机、机器狗、天文望远镜、视频显示、激光控制等领域所起到的核心作用。

评估板

天文望远镜和激光雷达应用

AI光纤工业相机
这里以工业相机为例,说说我的个人理解。以前了解过,工业相机的应用太广泛了,比如液晶屏缺陷检测,通过相机扫描屏幕,FPGA实时进行多种滤波和缺陷增强算法,瞬间判断出坏点、划痕等;比如机器人视觉引导:FPGA在相机内直接完成物体的定位和坐标计算,以极低的延迟将坐标发送给机器人,实现精准抓取。
那为什么说AI智能相机是传统工业相机无法比拟的,FPGA是AI相机的功臣呢?安路科技的合作伙伴在技术沙龙上就解释过,例如传统的传输方式带宽受限;非FPGA相机采用嵌入式CPU,导致了系统和数据传输的延迟,不利于工业现场的实时性要求和AI端侧的部署,另外还存在算力部署不均匀和算力浪费的问题。而FPGA给工业相机带来的优势则显而易见的,首先高性能与高速度,FPGA的并行架构处理图像预处理任务的速度远超顺序执行的CPU,能够满足高速生产线的需求。然后是低延迟,从传感器采集到输出处理结果,整个流程在硬件中完成,延迟极低且确定,对于需要实时控制的系统(如机器人抓取)至关重要。然后是高灵活性与定制化,用户可以根据特定的检测需求对FPGA进行编程,打造独一无二的相机功能。这是固定功能的ASIC相机无法比拟的。最后是系统集成与成本优化:一颗FPGA可以替代多个分立芯片(如DSP、逻辑控制器、接口芯片),降低了相机板的复杂度和体积,从系统层面优化了成本。这就是为什么我在展台后看到的是定制化FPGA相机。

再比如以展示区的机器狗为例:

我个人理解,FPGA与机器人产业天然是强绑定的,无论是人形机器人、机器狗还是其他类型的机器人,都离不开FPGA。就说机器狗吧,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集成了感知、决策和动作三大模块,FPGA主要在前端感知和后端动作控制中发挥优势。例如,机器狗身上有数十个传感器(摄像头、IMU、激光雷达、关节编码器、扭矩传感器、麦克风等),这些传感器数据量大,且需要实时融合才能构建准确的环境模型和本体状态模型。FPGA可以并行接入所有传感器数据流,实现图像预处理、IMU数据滤波、激光雷达点云处理等,极大减轻了CPU的负担,降低了感知延迟。
我还在技术沙龙中学习了FPGA及安路的产品在高速伺服电机中的应用,FPGA在这类工业自动化领域的优势得天独厚。


就还以刚才的机器狗为例,结合我个人理解,机器狗的每条腿都有多个关节(电机),需要极高频率的精确控制。实现底层运动控制的“硬实时”非常重要,这是保证机器狗动态平衡和敏捷运动的前提。CPU只需下达高层指令(如“以0.5米/秒的速度向前走”),而具体的每个关节如何运动则由FPGA负责。如果是人形机器人,那关节/自由度就更高了,波士顿动力是26个自由度,特斯拉的Optimus预计大约有40个,这就需要更高要求的敏捷反应和动态平衡,从而达到超低延迟的全身运动控制与平衡。FPGA,那就是未来每一个机器人的“脊髓”。所以我理解未来机器人产业增长越大,对FPGA的需求越猛。
大家知道,我很关注各类国产车载和车规芯片的应用和进展。在AEC研讨会上,我个人也非常关心FPGA在 行业的国产替代。我们知道,FPGA在 中的应用正随着 “新四化”(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而飞速增长。其核心价值在于灵活性、并行计算能力和硬实时性。

FPGA在 电子领域应用非常广泛。通过现场和日常学习,我了解到,目前国产FPGA可以率先切入的主要领域有:
1、在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与自动驾驶,用于传感器预处理与融合:这是FPGA的传统优势领域。摄像头、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等传感器数据格式和速率各异。FPGA非常适合进行实时数据预处理,如图像畸变校正、激光雷达点云过滤、雷达信号处理等,然后将处理后的高质量数据送给主SoC进行融合与决策。2、智能座舱和多屏显示与驱动:FPGA可以灵活地实现多路视频信号的切换、合成和驱动,支持不同分辨率、不同接口的显示屏,满足座舱内日益增。
另外是车载信息娱乐系统功能桥接,作为不同接口和协议之间的“翻译官”,例如连接主SoC和特定的外设。
3、车载网络与网关。 内部有多种网络,FPGA可以高效实现不同网络协议之间的转换和路由,特别是处理高速车载以太网协议。
4、灯光系统,比如自适应远光灯(ADB)和数字光处理(DLP)大灯,需要实时处理复杂的图像和像素级控制,FPGA是实现这些功能的理想选择。
我个人理解,FPGA在 上的应用远不止这些,还包括BMS和电机控制;而ADAS/自动驾驶的主传感器预处理域控制器,则是FPGA在 领域的“皇冠”。但这也是技术壁垒最高的地方,竞争对手是赛灵思、英特尔等巨头的顶尖车规产品。国产FPGA需要同时在制程、性能、功耗、功能安全、可靠性上达到顶尖水平,并构建完整的软件生态,才能进入这个核心市场。我在研讨会上听安路的高管介绍过,中国FPGA的中低端市场,正在快速被国产厂家渗透;而高端FPGA的长期突破也是安路科技坚定不移的追求。在车载这块,我个人理解,像车载信息娱乐系统与液晶仪表盘,实时性要求比底盘控制要低一点,后装的ADAS系统、智能后视镜等,车规要求相对前装要容易一些,这些都为国产FPGA厂商提供了广阔前景,是可以率先突破并实现国产化替代的。安路科技,在车载这方面的布局全面,从智能座舱、人机交互、 后视镜CMS方案,直到车载电控系统和自动驾驶方案,都已经有系列器件来支撑,展示了国产厂商的研发实力和创新精神。中国的新能源厂商对 行业的理解和创新其实早就站在了世界前沿, 领域的国产芯机会我一直非常看好,并重点关注。



以上为本次AEC 技术沙龙的上半篇,主要讲了我在展区看到的安路科技的芯片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应用方案和上市公司在 领域的 布局。明天我会把下篇发出来,讲讲本次沙龙的另一个重头戏----当FPGA遇见AI,将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安路科技在AI领域有哪些应用展示,以及谈一谈我个人的一些想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