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开源鸿蒙为底座 绘就鸿蒙生态“同心圆”

互联网
2025
11/28
17:59
分享
评论

站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与“数字中国”建设十周年的交汇处,一幅以自主创新为引领、由万千开发者挥毫泼墨的科技画卷正徐徐展开。鸿蒙,作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便是描绘这幅画卷的关键画笔之一。

在近日发布的鸿蒙星光盛典先导片《在一起》中,“圆”作为核心意象,串联起普通人的团圆梦想与各行各业的科技硕果,印证着构建繁荣生态不依靠任何单一企业的独行,而是源于千行百业、千万开发者的托举。正是这些弧光般的群体力量,在汇聚中不断拓展着生态的边界。

1

这场盛典的背后,不仅是技术成果的展示,更是一场关乎生态构建与全球话语权的深层竞争。

古语有云:“乘众人之智,则无不任也;用众人之力,则无不胜也。”面临发展初期技术、生态与人才的多重考验,华为选择依托开源社区作为破局之道,将鸿蒙操作系统的基础能力贡献给

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形成开源鸿蒙项目,以开放、中立的姿态汇聚开发者与产业链伙伴的力量,共同推进技术攻坚、生态构建与人才培育的协同发展。数据显示,开源鸿

蒙社区已有超过9700名贡献者,500余家社区伙伴,产出1.3亿多行代码。与此同时,来自产业界、学术界与科研机构的数十家重要捐赠方,也持续参与社区治理与技术演进,为系统迭代提供坚实支撑。

不难发现,鸿蒙生态的壮大繁荣,不仅源于技术层面的突破,更在于其生态模式的创新,开源鸿蒙是由万千开发者、生态伙伴与亿万用户并肩前行、共同构建的数字命运共同体。

在这一背景下,开源鸿蒙逐步在多个领域的应用进程正迎来更具广度与 的规模化推进。

目前,已有 1400 多款软硬件产品通过开源鸿蒙兼容性测评,形成从芯片适配、中间件开发到行业解决方案的完整产业链,并广泛应用于航天、工业、能源、教育、交通、医疗、金融、消费电子等多个关键领域,成为赋能千行百业的数字底座。

在航天领域,引入开源鸿蒙操作系统后,大连1号/连理卫星的可靠性与处理能力大幅提升,能够在轨实现低成本亚米级高分辨率的海洋/对地观测;在矿山领域,基于开源鸿蒙所打造的矿鸿操作系统已落地实践,实现采煤无人化、运输智能化与安全监管体系升级,构建了统一、安全、可信的工业物联网底座;在能源领域,国内首个电力物联操作系统“电鸿”凭借其即插即用、端端互联等特性,使智能配电安装调试效率提升80%以上,推动了配电运维体系的升级;在教育领域,开源鸿蒙通过“数据+应用”双轮驱动,实现从基础设施到数据应用的贯通,开创精准化、个性化教学的特色路径;在医疗领域,基于开源鸿蒙打造的全国产化智慧病房解决方案,通过部署开源鸿蒙交互终端,连接医院各大系统,实现了医护协同与患者服务的多场景、全流程智能化;在交通领域,基于开源鸿蒙的“冀鸿”项目通过统一架构、系统与数据,实现隧道机电设备的互联互通,破除数据壁垒,提升隧道运营的安全性与智能化水平,并有效降低运维成本。

此外,在消费电子等前沿方向,开源鸿蒙同样展现出强劲的动能。截至2025年11月25日,已有超过2700万台终端搭载基于开源鸿蒙的HarmonyOS 5和HarmonyOS 6,鸿蒙生态应用与元服务已超30万。其中,“碰一碰”、实况窗、安全访问、意图框架等创新能力,已被9000多款应用所集成,并衍生出超过70类差异化体验,逐步构建起开放、统一、可持续发展的互联生态。

从行业数字化到生活智能化,开源鸿蒙已在多个关键领域落地生花。这些实践共同印证着,操作系统的竞争已从单一技术维度,全面转向以协同共建为核心的生态竞争。

随着开源鸿蒙在更多关键场景中深化落地,这场由生态共融驱动的产业变革,将持续为数字中国建设注入澎湃动能,并在全球科技格局中刻下鲜明的“中国印记”。

THE END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 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相关推荐

1
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