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而非清理,专车未来发展应注意这三点 观点

/ 姜伯静 / 2015-06-18 19:53
对于专车的治理与规范,东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交通法治与发展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顾大松的一个看法我很赞成:“专车规范和管理要‘互联网+’而不能‘互联网—’。”我们对...

若政府“收编”专车 滴滴Uber可以愉快的玩耍了?

治理而非清理,专车未来发展应注意这三点

随着滴滴快车新一轮融资不少于15亿美元消息的传出,专车市场的继续壮大已经成为一个难以扭转的事实。而与此同时,互联网+背景下如何对专车进行治理与规范,亦成为一个各级政府以及全社会都要思考的问题。

在这里,笔者对专车治理有三点思考,那就是:理清思路、规范疏导、防患于未然。

第一,理清思路。

为什么要理清思路,因为照目前的情况看,我们不同地区、不同监管单位对专车的思路是不清晰甚至是矛盾的。以中国两大城市北京和上海为例,他们对待专车的态度就截然相反。

6月1日,上海市交通委、四大出租车企业代表和滴滴、快的联合建设的上海出租车信息服务平台正式上线运营。而6月2日,北京市交通委等相关部门约谈“滴滴专车”平台负责人,明确指出该公司推出的“滴滴专车”及“滴滴快车”业务,使用私家车和租赁车配备驾驶员,从事按照乘客意愿提供运输服务并按里程和时间收费的客运服务,违反了现行法律法规。

为什么会出现差异如此之大的态度,笔者感觉可能会是这几个因素导致的:“对互联网+的认识程度和角度,对业界专家意见的接受程度,思想解放的程度,对传统利益的认识。”而除去这几个因素外,缺乏一个全国性的指导意见则是另外一个主因。

缺乏全国性的指导意见,我感觉可能是中央政府的考虑还未成熟,也可能是以宽容的态度先看一看,这并不代表今后还不会有全国性的指导意见出台。而目前各地、各部门对专车的表态,极有可能会成为日后全国性指导意见的重要参考。所以在笔者看来,目前不管是地方,还是相关部委,都要先把思路理顺清楚。

理顺什么呢?我举几个例子。

1、为什么会出现融资金额巨大、影响范围方面广泛的专车产业,这是社会发展的结果,是原来出租车行业难以适应互联网发展的结果。

2、专车引起争议的根本原因,是传统利益分配受到冲击引起的矛盾,要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就涉及到利益的重新分配。

3、对传统出租车行业的态度,是要彻底代替它,还是要让它与时代进步。这是几个根本的思路问题,当然,还有别的问题。我们不同地区,不同部门,如果不能理顺这几个基本的思路,就要打乱仗,就要自相矛盾。

二,规范疏导。

由于利益分配引发的矛盾,由于打车软件企业的疯狂无序竞争,由于企业的重组,目前专车市场引发的冲突很多。这些冲突,有新旧理念、新旧人员的冲突,有遗留问题引发的冲突,有不正常手段引发的冲突。比如在5月30日,滴滴、快的遭遇济南出租车联合抵制,济南37家出租车公司向所属的8500多辆出租车发出通知,全市出租车司机必须卸载滴滴、快的等各种打车软件。

比如6月12日晚,杭州教工路发生“的哥钓鱼专车”事件,引发大量专车司机和路人围观,一度导致交通瘫痪。这样的矛盾冲突,在今后只能会越来越多。那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笔者感觉还得靠规范与疏导。

义乌市在今年 5 月初出台的《出租 行业改革工作方案》,我感觉很不错,很有借鉴意义。在方案中,义乌政府明确表示,“引导多种营运模式,加快发展约租、驻点、包车等新的营运服务模式,引导经营企业推出人工电话召车、手机软件召车、网络约车等多种电召服务方式。鼓励移动互联网与出租 行业融合创新,建立和引进网络约租车平台。”

这个方案,主体内容是引导,主导思想是宽容。也许是因为义乌经济发达、对互联网的认识更加深入吧,其对专车的规范疏导态度也值得我们其他地区借鉴。

另外,笔者认为还需要规范这几个问题。

1、对打车软件公司的无序竞争应该规范。烧钱,是专车的特性,如果没有巨大的经济利益诱惑,专车也不会如此大行其道。因为实力、地方规定的原因,不同企业之间的补贴大战,朝令夕改,引发矛盾,这个竞争问题很显然需要规范。

2、对进入专车市场的人员也要进行规范。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进入这个行业,这显然已经成为共识,人员的规范已经势在必行。

3、对专车的运营理念,也要规范。专车司机,在某些方面是不如出租车司机的,比如他们的利益性拒载问题,所以必须规范。

三,防患于未然。

互联网时代发展的瞬息万变,很多问题让我们始料未及、猝不及防。就像专车问题,才短短几年,就让我们头都大了。所以,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是未来的一个主要任务。我猜测,专车市场引发的问题在未来还会越来越多,我们多想一下并非杞人忧天。那么,如何防患于未然呢?防范什么呢?

1、多借鉴一下国外出现的新理念、新产品,说不定,国外出现的问题就有可能会在我们这里重复。

2、对不同地域,要有不同的认知。比如,笔者生活在农村。目前专车在大城市盛行,还未进入三线城市和农村,一旦进入农村会发生什么样的问题呢?可能会更加复杂。笔者生活的县城,某些出租车经常在长途站附近拉几个人“拼车”跑市里,几乎成为长途客运的补充,双方已经形成默契。一旦打车软件的专车介入,肯定会引发出租、长途客运、专车之间的冲突。而客运这个因素,大城市怕是没有。

3、由于部分打车软件的退出和停止运营,肯定会引发很多遗留问题持续发酵,这也值得我们警惕。

4、要用互联网的眼光看待专车未来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比如打车软件大数据的安全问题。

5、专车乘客的人身安全问题。

6、假如专车完全替代了出租车,那未来市场格局、打车软件公司的态度,还会如此吗?

防患于未然是必要的,曾经,大约5万名Uber司机个人信息被不知名的第三方人士获取的事件我们应该记忆犹新。说不定,这样的事情哪一天就会发生在我们身上。

对于专车的治理与规范,东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交通法治与发展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顾大松的一个看法我很赞成:“专车规范和管理要‘互联网+’而不能‘互联网—’。”我们对互联网的希望是它的有益覆盖面越来越广、有益生态链越来越长,而不是越来越窄、越来越短。所以,对于专车市场,我们应该理清思路、规范疏导、防患于未然,让它发展得更好,而不是一刀切的让它怎么样。



1. 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 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不尊重原创的行为 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 编辑修改或补充。


阅读延展

1
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