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薪求人才:P2P公司另一个烧钱点专栏
昨日,有媒体爆料PPmoney首席运营官余军带人投奔小牛在线,而小牛在线现任CEO王永杰正在考虑去留问题。
P2P行业高层近期震荡不断。不仅是PPmoney,有利网CEO刘雁南也被曝离职,开始再创业之路;恒昌公司的多位高管集体跳槽,加盟到e租宝背后的钰诚集团;银行高管离职投身互联网金融,网络银行、P2P公司成为他们新东家。
与银行的“离职潮”、P2P平台间的“跳槽季”同时存在的,是P2P公司大手笔招人现状,譬如银客网就对外宣称用1000万期权寻“第一HR”,推荐人也会获得50万现金奖励。
P2P公司是真的“求贤若渴”还是被迫“饥不择食”?之前烧钱抢客户,现在又要高价求人才?
行业人才:储备不足又泡沫化严重
P2P行业短时间内爆发式发展,导致从业人员成长速度难以追上平台扩张速度,行业人才储备不足,这是P2P公司各种奇招、福利诱惑招人的客观原因。
银客网对外解释千万期权寻HR的原因是:如今行业人才短缺,而人才会发展成为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一个有实力的HR实在是太重要了。
任何快速发展的行业都是有泡沫的,因为它打破了一定时期的供需缺口。而一个有潜力的行业,又会吸引大量人才的关注,目前P2P行业人才市场比较混乱,人才泡沫问题也确实存在。
在网贷315【互金放大镜】沙龙活动上,众信金融COO谭阳指出,目前P2P行业人才泡沫问题很严重,尤其是从传统金融转型互联网金融的人员。譬如大家都认为风控是银行出身的金融人才的专长,这其实是个误区。银行也分很多部门,每个人是风控、放贷流程中的螺丝钉,对金融的了解程度还是因人而异的。
圈子小,但是竞争大。P2P行业之前烧钱抢客户,现在开始下重金招人。“这个行业就是这么浮躁。”91金融联合创始人吴文雄也很是无奈,“周五还好好的,周六突然就要辞职,这种事挺常见的。重点岗位我们都没有通过招聘的方式找人,要么亲戚、要么朋友。我们不花高价找人,我们更希望花钱留人。”
互联网+传统思维人才差异管理
互联网金融融合了新兴互联网和传统金融两种属性,P2P行业从业人员也分互联网和金融两类人才。
这也就意味着,组成P2P平台业务的资金端和资产端人才术业专攻是不同的。短融网CEO王坤介绍:“在资产端,平台希望引进金融机构做风控的人才;在资金端,我们纯粹是从互联网金融同行里去寻找。”
金融工场董事长魏薇认为,资产端的开发、风控、信贷方面的管理等,这部分属于金融资本类的人才;技术研发团队,包括网站的运营及产品设计,这一类的人才团队是带互联网属性的。金融类人才偏保守,重风险;互联网类人才在前期追求规模、用户数量。这两类人才是存在思维和理念冲突的,而P2P公司要调和他们在发展和运营方面的分歧,创造合适的发展空间。
不是依赖而是等价交换
“企业和人才之间符合等价交换的市场原则。”众信金融COO谭阳解释道,“企业和人才都希望从对方获得一些东西。企业需要什么人,跟它想获得交易额、用户量或是利润率的战略目标息息相关。”
但谭阳同时强调,不能把资源集中在某一人手中:“获得客户认可的不能是某个人,而是整个平台的口碑。如果因为个人的离职导致公司资源的损失,这说明整个公司的运营、品牌,甚至构建的体系都是非常失败的。”
马云曾经说过,林林总总的离职原因,只有两点最真实:钱没给到位,心委屈了;归根结底就是干的不爽。有目标的薪资和鼓励创新的宽松环境,人才与公司一起追逐目标,一起享受战果,一起成长,一起胜利,从融入到共存的这个过程很重要。
“挖人,尤其是体系化的挖人,是不可持续的。”金信网副总裁王凤华表示。空降的人才需要与团队磨合多久,自身能呆多久?新的平台许诺的待遇能否兑现?这是双方不可避免的顾虑。
平台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挖人、离职、跳槽”这在行业中已经是很普遍的现象。翻着花儿招聘的P2P公司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呢?在之前网贷315【互金放大镜】沙龙上,莅临的嘉宾也分享了他们的经验之谈。
有利网副总裁孙川宇介绍了他们评价人才的五维模型:第一,洞察力,在新兴的行业中,受众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而有洞察力的人更容易看到事物的本质;第二,学习能力,P2P是一个迅速发展的交叉行业,不断充实自己的能力很重要;第三,创造力,这是互联网公司的核心竞争力;第四,责任心;最后,如果加一点野心就更加完美了。
众信金融COO谭阳认为,能快速迭代的人才是P2P公司需要的,传统行业专门做金融产品的那一部分人就具备快速迭代的能力。
快速扩张的行业导致浮躁的人才市场,高薪、期权、各种福利成为引进外部人才的手段。但是,并非外来的和尚才会念经,与其着眼于外部的人才,P2P公司还是需要加强自身人才团队的建设,共成长,共成功。
1. 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 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不尊重原创的行为 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 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