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规模如何 个人征信合作远大于竞争专栏
日前,在中国金融出版社举办的研讨会上,央行征信管理局局长王煜认为征信是小行业,市场容量有限,千亿规模纯属忽悠。虽然市场对于征信的过度热捧被监管层浇上了一盆冷水,但是依旧有不少企业摩拳擦掌、准备进场。
据了解,央行除了在近期完成对芝麻信用、腾讯征信等八家企业的考察外,也在接受第二批征信牌照的材料申请,目前京东、链家、快钱等行业大佬也表达了对于第二批征信牌照的意愿。
就申请企业来看,不但有传统的征信公司,而且也有像阿里、腾讯这样千亿美元身家的互联网巨头。虽然行业大佬入局意愿明显,但是国内个人征信市场业务量并不大。据相关资料显示,国内征信市场目前的市场容量为20亿,其中个人征信业务仅占10%,约为两亿。众多企业发力狼多肉少的个人征信市场,在笔者看来,其原因无非两点,一是拓展、培育企业新的盈利点。二是企业自身经营的需要。
虽然从量级上来看,目前个人征信市场尚小,但由于今年中旬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对于发展消费金融、开放消费金融公司市场准入的决定,使得消费金融将会得到长足的发展,除了政策放行所带来的市场发展外,传统金融机构“挑肥拣瘦”的金融服务也是其未来高速发展的土壤。在传统金融业务中,个人消费金融产品仅来源于银行信用卡,据央行在今年年初发布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14年底,信用卡的普及率仅仅为30%,仍有9亿人多的人群得不到金融服务。
在监管的放行、市场条件的利好的大背景下,个人消费金融业务被业界普遍看好。而随着水涨船高的则是消费信贷业务中平台对于借款人信用的评估与审核。因此基于消费金融的发展,个人征信市场将会呈现飞速的增长。
除了发展新的增长业务之外,对于腾讯、阿里这类互联网公司来说更重要的在于生态体系的打造。腾讯与阿里分别以社交与电商为应用场景来发展其他业务,虽然两家企业因业务形态不同而积累着不同的数据,但是作为同样立足C端的双方来说,都将大数据作为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就大数据业务来看,除了通过电商或是社交来获取用户的海量数据之外,更重要的是对于这些数据的处理能力。而个人征信对于企业来说不光是未来获取利润的新业务,更重要的在于大数据的布局与完善。
因此虽然从目前来看,个人征信市场发展缓慢,但是对于企业来说,随着大环境的改变、新消费习惯的养成以及处于业务完善的需求,个人征信对平台具有着极强的诱惑力。由于数据积攒的类型不同,征信企业各有优势,其应采取合作远大于竞争的态度,市场方能健康发展,同时也会验证出未来的市场规模到底有多大 。
1. 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 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不尊重原创的行为 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 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