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评级不如BAT的京东,也要发债借钱了金融
上周五,彭博社的消息称,京东计划发行15亿美元的债券。
耿直boy京东,正在越来越多运用金融工具,而不是只有苦哈哈的建仓库物流。比如京东金融曾经把白条打包,发行了四期ABS,一年内分五期,申请总额100亿元。
京东评级对比BAT
标准普尔评级服务公司曾在周一表示,已授予东“BBB-”长期企业信用评级,评级展望为“稳定”;授予京东“cnA-”的大中华区信用评级体系长期评级,标普还授予京东拟发行的美元计价优先无抵押券“BBB-”长期发行评级和“cnA-”的大中华区信用评级体系评级。
评级机构的核心竞争力是历年来积累下的公信力,其主要的业务是对债务评级。其中包括非金融类公司信用评级、金融类公司信用评级、保险类公司信用评级、基金类评级,还有一个就是政府信用评级,这些评级主要针对的是债券,三大的评级直接影响到债券的价格,所以举足轻重。
百度2012年在美国首先发行了15亿美元债券,2014和2015年分别又发售了10亿美元和12.5亿美元。腾讯在2014年发行25亿美元债券,3年期收益率为2%,5年期到期收益率3.4%。阿里巴巴在2014年发行80亿美元债券,是亚洲史上最大规模企业债。
京东是海外上市中国互联网公司市值第四大,但是京东的评级却是最低,发债成本最高。百度发行的债券,惠誉给予A评级,穆迪给予A3评级;腾讯债券,标普给予腾讯和腾讯通过其中期票据项目发行的任何债券给A-评级;阿里巴巴的美元债券,标普给予的A+评级。
而京东的债券评级,BBB-,跟百度腾讯差了两个等级,跟阿里差了三个等级。
看起来不太公平?国外资本市场上,年度利润往往是最重要的指标之一,BAT三家都是富得流油的地主,每年的净利润都是几百亿,而京东一直处在亏损当中,仅仅去年就亏了94亿。赚一个亿是辛苦钱,从一个亿到十个亿,却只是个数字。京东的评级比BAT低,业务自然还是有一定的差距,不管是市场主导程度、技术能力和盈利能力,京东都需要迎头赶上。
评级低了债券利率高,如果京东还愿意继续借钱的话,那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京东评级的依据
京东的这个标普评级来之不易。
首先,京东的评级来自于资本市场风向的转变。在国有资本提供的高风险标的让这些资本吃尽苦头之后,国际资本有意识的把目光从冒烟的产业专项高科技产业——电商、互联网金融和娱乐。
其次,是京东自己的努力。标普认为,京东的评级来自于其品牌满意度、技术潜力和市场地位,这些优势根植于京东一贯的优势:产品质量、服务以及快递。当然,京东的增长率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京东2015年第三季度GMV增长是56.9%,其他三个季度与此类似。
借债带来的风险
毕竟评级带来的是真金白银,但拿到评级并不意味着高枕无忧了。
标普认为,京东也有可能会被降低评级,如果发生了如下的情况:1、京东进行了超过了投资人预期的激进的收购或者投资;2、京东在扩张上乏力、或者市场竞争加剧后丧失市场地位;3、24个月内京东未能产生积极运营现金流。
发债之后背上了很多责任,对京东并不有利。
危险首先来自于电商行业。比如现在的市场竞争的确在加剧,天猫联合苏宁攻入了京东的3C领域,这是京东看家本领和战略腹地,菜鸟的发展让京东对比天猫的快递优势在缩小。
其次,危险来自于京东下重要赌注的互联网金融。在移动互联网上和互联网金融上,都是需要大刀阔斧进行纵横捭阖的时候,收购、入股都不能停止,看看蚂蚁金服这两年来入股了多少家互联网金融公司,京东之前在支付领域的收购也是非常成功的,发债之后京东的合并收购会受到干扰,这在关键时期是很致命的。
第三个危险则是海外上市互联网公司共有的风险,标普还特别提到的一个风险是,京东是VIE架构,虽然风险很小,京东的业务也不会在“负面清单”上,但也受到中国外资政策的影响。
京东已经美国上市没有什么好担心的,但京东金融既然对标蚂蚁金服,想要国内上市,鉴于蚂蚁金服在2011年拆除VIE架构时闹得沸沸扬扬,京东金融在VIE问题上,恐怕很难绕过去。
京东为啥不多发ABS?
其实从性价比来讲,国内资本市场虽然发展不完善,但性价比很高,互联网公司、互联网金融公司在中国资本市场都有高溢价。乐视和暴风都是先例,甚至有的公司将名字改成匹凸匹(P2P),就能拉几个涨停。
京东白条资产打包的ABS销售就一直不错,以很低的利率融到了上百亿的资金。京东白条第四期ABS,优先级的利率仅为3.8%,创了新低,降低了融资的成本,比国内一年期贷款利率4.35%还低很多。
ABS虽然好,但门槛也是不低。100亿的规模一年内得分成5期,每期只有20亿元,融资周期长,过程繁琐。最重要的是,京东并非国内上市公司,很多乐视等国内上市公司的资本玩法,京东都不能用。
中国科技企业扎堆发美元债券
其实,除了京东之外,中国科技公司都在离岸联贷市场进行集资。
《华尔街日报》援引知情人士称,华为计划发行20亿美元债券;星展、澳新银行、渣打、中国银行或将安排华为债券发行交易。
根据汤森路透的数据,自从2012年阿里巴巴首次进入境外贷款市场筹资以来,包括阿里巴巴及腾讯等顶尖中国TMT企业,已在境外联贷市场集资186.5亿美元。
阿里巴巴和腾讯之前的成功经历,让资本市场对中国科技企业资产少、前景大的优势感兴趣。中国经济降温的大环境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去杠杆,企业的社会融资肯定要受到影响,这方面主要是国企,当然民企也会受到一定的波及。跟国企不一样,在国内资本市场上,民企优势不大,反倒是离岸资本市场,中国互联网民企以高速增长和市场规模被看好,所以很多互联网公司宁愿舍近求远去发美元债,除了性价比之外,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随着中国经济在转型,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都打在了国企身上,近期国内债券刚性兑付打破,债券违约频发。中国铁路物资暂停168亿元债券融资工具的交易,连央企都无法刚性兑付,风险加速暴露,二级市场陷入深渊,一级市场如履薄冰。4月份有59家、62期债券取消或推迟发行,涉及金额600亿元。八成纯债券基金出现下跌。
一方面是国内公司发的债券拖累市场,国内资本市场缺乏安全回报稳定的债券标的;另一方面国内顶尖的互联网公司只能去海外发美元债。
这种制度的错配,希望在国家下一步的深化改革中解决,中国顶尖互联网公司根植中国,应该能从大陆筹到低价资金;中国投资者也能将自己的钱投给有前景有市场有技术有良心的公司,而不是变成某些不良企业的韭菜和血包。
超先声,王超的微信公众账号,关注互联网和新科技。微信搜索“chao-xiansheng”,倾听进步的声音。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和公众号,否则坚决找你麻烦。
作者:王记超
1. 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 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不尊重原创的行为 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 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