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VR头显上个锁,世界都变得不一样了VR
VR虚拟现实第一媒体VR日报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某个阴雨绵绵的下午,你踱着小步来到位于英国伦敦萨佛街上的一家西装店,确认四下无人后,通过虹膜扫描,皇家绅士专卖店试衣间的大门缓缓开启……”,我们可能没有王牌特工里的哈里·哈特来得那么风度翩翩,不过影视作品中所惯用的指纹和虹膜识别技术,现今早已普及到消费者手中。在安全识别领域,如今有人打起了VR/AR头显的主意。
就在几天前,来自斯图加特大学,萨尔大学和普朗克信息学研究所的一众科研人员开发了一个称之为“SkullConduct”的解锁系统。科研团队将探测骨结构的扬声器和麦克风植入Google Glass,意图通过声音的回馈将使用者独有的头骨信号记录下来,并通过这个特定的生物信号来进行解锁。虽然看起来很美好,但是SkullConduct的使用成功率还只能到达97%。对于民用级设备,这个数值大概够用,如若想在商业上应用于更加重要的领域,97%的概率还是有点差强人意。
·老方法不一定没有效
保全财产最原始而又最简单的方式,莫过于将它们塞入一个密封的铁盒子里,不过换一个思路想想,目前成熟的生物识别技术,都能在VR设备上得以应用。
指纹识别简单快捷的解锁方式成为了我们的首选,在VR一体机还不普及的情况下,这项技术事实上非常契合现在的移动VR设备,Gear VR以及Google Carboard都必须利用手机的机能来进行VR体验,而它们所配套的手机设备,几乎都已经具备了指纹识别功能。
但是,指纹传感器通常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获取指纹模板的方式比我们想象得还要简单。德国的安全机构Security Research Labs此前就公开过一段视频,研究人员只是拍摄了手机屏幕上的残存指纹,便可以通过木胶制作的复制品轻易绕开Galaxy S5的安全识别。而类似于PayPal和iTunes这样的软件,都允许用户使用指纹传感器来取代普通的密码,一旦攻破,用户的财产安全就会受到极大威胁。
虹膜技术在安全方面可能会更胜一筹,去年3月,富士通和中兴公司公布了他们的虹膜解锁技术,不过两者略有不同。中兴所利用的EyePrint ID技术,是通过手机的前置摄像头来辨别使用者眼球中的血管分布,从而进行特定记录。而相比这种伪虹膜扫描,富士通的技术显得更加正统,原型系统中的LED红外照射更适合在黑暗的环境下进行生物识别,设备上所保存的对比数据,也是实实在在的虹膜照片。
CES 2015上也曾经展示过一款名为Eyelock的虹膜识别装备,仪器被安放在 的后视镜上,通过扫描车主的眼睛,进而发动 。
就目前来说,民用级别的虹膜识别技术和面部识别技术类似,无法做出高精度的判断。不过,理论上虹膜识别的认假率为一百五十万分之一,能做出非常精确的判断,而且,受眼睑保护的虹膜相比容易脱皮的手指,更具有长期的生物稳定性。
·有何作用
无论是通过哪种方式接入VR设备,一旦配备安全锁,它们将给传统的安保系统带来可见的便利。
警察局和银行,以及某些人员嘈杂的便利店往往会使用闭路电视来进行特定区域的监控,监视器所反馈的画面通常通过分屏的形式呈现在多个显示器上,不过这样并不利于隐私的保护。配备安全锁的VR设备在一定程度上能解决这个问题,观看监控内容的个人只能是拥有设备解锁权的用户,并且VR中所常用的全景技术,能够帮助使用者提高监控的质量。
相应的,银行可以在ATM机上配备相应的VR装置,通过生物识别技术,银行的服务端可以给每个用户分配一个独立的ID以供使用,类似于转账和查询的账户操作均可在所设定好的VR场景中直接进行,用户将不必再担心其他人通过自己的肢体动作来进行账户密码的窃取。
当然,即便不考虑那么多的安全问题,给VR头显设置一个锁屏密码也是至关重要的,毕竟在我们上厕所的期间,着实不希望有人搞砸自己刚到一半的VR体验。
1. 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 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不尊重原创的行为 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 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