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VR难掩性能缺陷,无法与PC VR相比较VR
随着科技浪潮席卷2016,各大厂商纷纷的抢滩布局,人人关注的苹果7什么时候上市也仿佛变得没那么重要了。VR作为下一个主流科技已经慢慢步入大众的视野,从某一现实意义上来说,体验已经走进了人们的生活,PC端、移动端的普遍问世,给大众提供了一个非常大的选择空间,设备的普及化,又为什么造就大众还是停留于喜欢阶段,不敢贸然出手呢?其主要原因还是精细的VR伤不起,简易的VR你不要。
如今国内各大手机厂商纷纷入主VR市场,均打出价格亲民,便携的引人攻势,却难掩技术上的缺漏,沉浸感差,用户体验难以与PC端形成良好的比较,较之三大PC主流厂商来说,以价格取胜普及虽容易被大众所接受,但技术上的缺失,致使其始终给人留不下好印象。
就像在前不久的谷歌开发者大会(Google I/O)上,谷歌宣布将在今夏发布一款名为Daydream(白日梦)的移动VR(Virtual Reality,即虚拟现实)平台,为移动VR制定标准,并选择和三星、HTC、LG等手机厂商合作。但虽有平台的支持,硬件上的致命缺陷,也掩盖不住其沉浸感差的瑕疵。
那么随着VR产业的持续发热,众多手机厂商纷纷卡位移动VR,为其排兵布阵,现下产业现状又如何呢?
虚拟现实设备目前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PC VR,需连接主机才能够使用,主要代表产品就有Oculus Rift、HTC VIVE,PS VR等。产品价格区间基本在399-799美元之间,但就像上面所提及的,要想有个愉快的体验,你还得配备一台超高配置的电脑才行,最低配置也大约需要900美元,如此一来,整套配置至少得花费1500美元。这么高的成本,也只有一些不差钱的虚拟极客们,才愿意花费这么大一笔金钱去体验,一般用户就只能仰望。
另一种是移动VR,相较于前者,后者就叫人容易接受的多。从谷歌14年推出第一款VR眼镜盒子Cardboard到现在,短短两年间,这一势头,在国内已经掀起了一阵又一阵的VR浪潮。正所谓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如今移动VR已然成为手机厂商发布会上的热词,国内外所有你能想到的手机厂商几乎都在布局VR市场。较于PC端的高价,移动VR价格就令人可喜不少。
除开谷歌的Cardboard,较为知名的可能就属三星的Gear VR,早在14年推出开发者版本的时候,就被誉为是行业标杆。其同样采用的是眼镜盒子的形式,通常需要连接手机使用,没有连接线牵绊,对手机硬件要求也不像PC那么高。除此以外,还有一部分VR走的是独立路线,俗称“VR一体机”,主要特点是小型化、可移动、无线、便携方便等。
虽然业内人士较看好移动VR,其入门门槛低,不需高级电脑配置支持等优势叫人心动不已;但即使手机VR双屏显示能达到2K画质,画面拆分后的VR画面依然带有马赛克感觉,且运行VR应用时,手机发热量比平时要高出3~5倍,严重缩短了手机的寿命,而且光一台手机,又怎能与一台电脑相抗衡。
而往往产品其优势越明显,它所暴露的弊端也就越多,瑕不掩瑜这四个字用在移动VR身上,可是一点也没错。大多手机厂商虽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但巨大的市场吸引力又怎能甘愿把轻易到嘴的肥羊放走。
从性能上来说,毋庸置疑,PC VR可谓是完胜移动VR,以处理器为例,手机处理器计算能力相对较弱,软件应用趋于简易,可供想象的空间也相对狭小,更别提开发者施展的空间了。更重要的是移动VR难以像PC VR那样很好的解决眩晕、呕吐等问题,用户体验这方面,就很难做到像PC VR那样叫人舒适。
另外从硬件形态上来说,当下移动VR多以结合智能手机手机使用,人眼通过VR眼镜所看到的图像其实就是通过单片放大镜放大后所呈现出的效果。放大后,平时在手机屏幕上感觉不到的像素,将在眼前无所遁形,颗粒感十足。以苹果iPhone 6S来作比较,主屏分辨率为1334*750,低于2K,这对VR来说是远远不够的。据相关人士介绍说:5寸内,单眼分辨率至少要在1920*2160的分辨率,这是消除沙门效应的基本标准,智能手机要想达到这一标准,厂商还得加倍研发才行。
VR讲求的是能带给人沉浸之感,而目前的移动VR能提供给用户的只是一些轻量体验。大多数的VR玩家,都希望VR能给自己提供除便携外的震撼体验。短时间移动VR要想像PC VR那样取得很好的用户评价,除了要解决“在场感”的缺失外,画面延迟导致的身体不适也是其阻碍发展的重要因素。当然,随着技术的向前发展,或许在不久的将来,这些不足或许都会被改善,但是在当下来讲,用户体验想要与PV VR相提并论,怕是有点太过高攀了。
1. 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 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不尊重原创的行为 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 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