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谷歌等科技巨头们的反恐困境观点

/ 王新喜 / 2016-06-28 10:39
谷歌Facebook与Twitter都做了回应,声称此案没有意义,并表示,它们都有打击极端主义内容的政策。尽管巨头们都表示对这种悬而未决的起诉不会做太多回应表示。

20160216085203699.jpg

不久前,一名在巴黎恐怖袭击活动中遇害的女子的父亲雷纳尔多-刚萨雷斯指控谷歌、Facebook和Twitter在巴黎恐怖袭击案中沦为了恐怖分子的帮凶,并指控这些科技公司给恐怖分子提供了“重大帮助”。他声称,它们纵容“伊斯兰国”组织在Twitter、Facebook和谷歌视频网站YouTube上招人、筹集资金以及散布“极端主义言论”。

刚萨雷斯声称,如果这些巨头不放任不管,ISIS就不可能在过去几年中迅速崛起,成为全世界最可怕的恐怖组织。这些科技公司为这个恐怖组织提供了传播其讯息的必要的基础设施。冈萨雷斯还在诉案中指控谷歌旗下的YouTube向ISIS提供了广告分成收入。

谷歌Facebook与Twitter都做了回应,声称此案没有意义,并表示,它们都有打击极端主义内容的政策。尽管巨头们都表示对这种悬而未决的起诉不会做太多回应表示。

巴黎恐怖袭击受害者家属起诉科技巨头

巴黎恐怖袭击受害者家属起诉科技巨头,也让硅谷科技巨头正面自身的监管困境,因为在目前来看,硅谷科技巨头面对自身的互联网平台被恐怖分子利用时,某种程度上,在受害者家属看来,是一种惰政思维,即让用户举报,用户举报我就删除,或者一旦监控到了,就删除。

比如面对刚萨雷斯的起诉,谷歌则表示,它已制定了明确的政策,禁止恐怖分子在其网络上招人和煽动暴力的恐怖主义言论,并迅速撤下了违反这些政策的视频。但删除之后怎么做呢?如何对于如何防范自身的平台被恐怖分子利用?它们并没有想的太清楚。

再一个是为政府开后门的可能性。社交巨头Facebook在这方面面临的压力则更大一些,Facebook曾指出,如果发现“有证明表明可能会发生伤害或恐怖袭击”,那么它就会联系执法部门。但虽说如此,实际上执行很难。比如不久前美国奥兰多枪击案凶手进行大屠杀前曾在Facebook发布威胁言论:“你们通过对我们发动空袭杀害无辜妇女和儿童。接下来你们将会看到伊斯兰国在美国发起的攻击。”而由于这些言论违反了Facebook的标准社区指南,Facebook就删除了这些言论。

但我们看到这些恐怖事件都如实发生了,可以想见Facebook删除之后可能也并未与政府或执法部门联合事前防范。但随着ISIS持续使用社交媒体招募成员煽动恐怖袭击,互联网公司在美国和欧洲地区禁止该组织进行恐怖宣传上面临极大压力。巨头们需要直面自身的监管困境与反恐的责任权限,甚至,未来可能也会为配合政府反恐牺牲用户部分隐私权限。

安全与隐私的天平该如何倾向?

从另一角度看,科技巨头的网络平台可以为打击恐怖袭击带来实质性的帮助。信息网络学家Valdis Krebs在2002年时曾指出如何快速有效地绘制出恐怖分子的“联系人网络图”。即利用嫌疑人的通讯网络与社交网络,找出恐怖活动的幕后策划者,可更快地找到突破口。

但前提是这些通讯网络信息中包含了大量的无用信息,即针对嫌疑人的社交网络与通讯联系人逐一排查的过程中,会侵犯到许多无关用户的隐私。与此同时,当时美国民众立马意识到政府的这种反恐手段在调查嫌疑人通讯信息的同时也妨碍了他们的隐私权,民众对这种“联系人网络图”的反恐方案由追捧到不满。

因此,巨头们的隐私政策可能随着民众与社会主流对隐私与安全的问题究竟如何看待,如果恐怖袭击事件的产生几乎大部分都与科技巨头的平台上策划与招募成员相关,民众可能更倾向于牺牲部分隐私,决定权或在于,民众对于安全与隐私的天平如何倾向。

但之所以这些硅谷巨头们面对恐怖分子活跃在自身的平台一直保持着淡定并未采取强力打压的姿态,一方面,是法律上的免责,根据美国法律,互联网公司对于用户在其网络上发布的内容通常可以免责。1996年美国《通讯正当行为法案》中的第230条称,“交互式计算机服务的提供商和用户,不应被视作是另一个信息内容提供者任何信息的出版者或代言人。”

但也有研究学者指出,法律上的“安全港湾”可能也罩不住这些社交媒体公司。比如Facebook事后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每当有用户报告了恐怖主义的内容我们都会尽快删除,对于该类内容的删除请求公司会按照最高紧迫性的标准执行。”但这也意味着恐怖分子的预谋行动巨头们都事前知道,这算不算知情不报或见死不救?

科技巨头的立场难题:既不能过多配合政府,也不能无所作为

这些困境彰显科技巨头当前面临的尴尬难题。一方面,信息时代,一切资料都电子化、数字化,并存储在科技巨头的云端之后,科技巨头掌握了巨大的隐私信息和业务数据,所以不作恶或者说确保个人隐私安全成为各科技巨头明面上心照不宣的默契。但与此同时,互联网也为威胁国家安全的恐怖主义大开方便之门,而谷歌、微软、Facebook、Twitter等巨头,它们的隐私政策对于它们国家安全乃至世界安全都具有重要影响。

科技巨头此前一直在试图消除市场对“它们参与大量机密美国监视项目”的担忧,这种担忧是缘于,谷歌、苹果、Facebook,Twitter等巨头,它们生存的根基都是基于用户增长与忠诚度的基础上,活跃用户、用户转化率、存留率与用户占有时长是关键生存指标,硅谷科技巨头的盈利模式说白了就是利用其庞大的数据对用户的各种个人信息进行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对这些用户的数据进行专业化处理,实现广告投放盈利或者增长服务盈利。

所以说,如果互联网巨头的商业模式都是基于对用户隐私的占有的基础上,那么科技巨头需要确保既要明确自身反恐的立场,又要对用户安全隐私的达成保护并获得用户信任。

很显然,科技公司与巴黎恐怖袭击之间的因果关系并不明显,但互联网平台的自由、平等、开放与无约束的理念天然契合恐怖分子宣传阵地需求,科技公司都有约定俗成的不作恶的信条与自由平等开放的互联网理念,这是科技巨头们的平台原则。因而在反恐的问题,即不能过多配合政府,也不能无所作为,因此容易陷入两难境地。

如何不让自身的原则成为在反恐立场上的软肋?

在《蝙蝠侠.黑暗骑士》这部电影中,蝙蝠侠不杀人,所以小丑不断突破底线试图让蝙蝠侠破坏自身的原则。因为蝙蝠侠不是执法者,不能行使法律,不能囚禁甚至杀死小丑。这对应到科技巨头身上何其相似。明知恐怖分子活跃于自身平台,但却不能执法,也不能侵犯隐私,对待用户上传视频与言论,哪些合规哪些越轨,虽有着社区规则的约束,对威胁公众安全的恐怖活动有哪些监控与协调机制,却欠缺成熟与灵活的规则与协调机制,巨头们小心翼翼,也生怕伤害到用户权益,这是巨头的原则,而恐怖分子也熟知这些原则,所以一次次攻破他们的软肋,使得巨头间接成为了帮凶。

从前面Facebook的声明中我们看到,在反恐的压力下,科技巨头也开始妥协,在将来会不会倾向于为政府留后门,自然谁也不能保证。一方面,由于受到恐怖袭击的担忧与防范,更多欧洲人愿意牺牲部分隐私,授予执法部门更大权力。欧盟各国纷纷也在考虑制订新法律,向苹果、谷歌和Facebook施压,等美国科技巨头弱化加密技术,为情报部门提供加密信息。也就是说,人们在安全与隐私面前的态度开始摇摆,这决定着巨头们的隐私政策。

一旦此例一开, Facebook与谷歌等巨头在诸多问题上将难以独善其身。恐怖分子事实上也在削弱科技巨头的根基性的价值观——隐私、安全、自由、平等开放、不作恶。如何不让自身已经树立起来的原则成为在反恐立场上的软肋,将是科技巨头未来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作者介绍:王新喜,微信公众号:热点微评(redianweiping)



1. 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 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不尊重原创的行为 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 编辑修改或补充。


阅读延展



最新快报

1
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