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罗凭什么忽悠大家去买锤子手机观点

/ 庐陵子村 / 2014-12-05 11:42
罗和锤子手机的粉丝虽然没有形成明确的社群,但他们基本是基于老罗所展现出来的那种价值观理念所趋同的。很多愿意买锤子手机的粉丝,包括我在内,我们买单的不是锤子手机的...

一年前,老罗发布Smartisan OS 时,我撰文唱衰过,说实话,我当时对于老罗并没有太多的了解,对他的印象就这几个关键词:高调、英语教师、西门子、冰箱、锤子、相声……

诚然,正是因为这几个关键词,当编辑向我约稿时,我毫不客气地将锤子手机定调为不靠谱。于是,我几乎挑衅地质问——Smartisan OS:能否一“锤”定江山?

不过,生活就是这么诡异。一年来,无论我工作换到哪里,身边总有十足的罗粉。而他们,就像传教士一样,对我们不厌其烦地“传福音”……L同学就是其中之一,他是罗粉中对我影响最大的一位。当所有人都认为锤子手机有可能会成为一个笑话时,他一直是最“躁动”的一位捍卫者。

我从罗黑转变为罗粉,他是功臣。

罗永浩的情怀与真实

打动我的,很大一部分是老罗身上的那种人文情怀和真实的自我表达。

也许,你会觉得很空。或者,有点装逼(什么?有点?是非常)。但是,不屑之后,你真的沉下心来思考过么?老罗夸张的背后,他针对产品所指出的问题和理解,难道都是胡扯么?在纷纷扰扰的网络环境下,你敢如此真实的表达自我么?

知乎网友李嫑嫑在看完昨天的锤子发布会后,如此感叹说,“纵使有很多人在讽刺、调侃、瞧不上老罗与他的「锤子手机梦」,但是我依然佩服他。他太实在了,不仅能把牛逼吹出去,还能都尽可能的实现或接近。或许,老罗无法达到iPhone的高度,但是,这个星球多了一个这么憨态可掬、有理想、有才华、有情怀的中年男胖子,并且他打算用心做手机,打算颠覆重定义,为什么不鼓励啊?”

诚然,这是一个最中肯的声音。

同样,作为平凡人中的一员,虽然我们没法改变世界,但请尊重想改变世界的人。

锤子的由来与工匠精神

罗永浩第一次真正透露出要做手机的意图,是在2011年的11月份发的一条微博。那个时候,他还在弄老罗英语培训。

当天,罗永浩发了一条微博,大致说他反对一味把手机屏幕做大。然而,不一会他便又用了一句略为粗暴的否定回复,转发了一条认为他不会动真格去做手机的微博。

 

 

过了几天,老罗转发了雷军的微博,称自己一开始想以“营销推广方面的能力入伙”小米,只可惜“理念不合”,只好单干了。

 

 

就这样,老罗基本确定了做手机。至于为什么叫锤子,我想大家应该都有清楚:一是代表着老罗心目中的工匠精神;二是代表了在那半年之前在西门子中国总部门口砸冰箱时用的那把锤子……

第二点当然只是当时老罗说的一个梗,第一点才是老罗真正取名“锤子”的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的锤子发布会,恰恰体现的就是老罗的这种工匠精神。锤子手机的很多细节,都体现了一个匠人对自己作品的完美追求。无论是「抢拍功能」、「单手操作」、「屏幕效率」归纳问题,还是双手操持、使用效率问题,老罗都有他的解决方案和思考角度,其中细节的用心和人性体贴,真的只有匠人才能把握。

品牌人格与粉丝文化

这两点应该是大部分企业主承认的。

你留心就会发现,现在大部分企业官微(微博)都在塑造自己的品牌人格,都在拟人化。比如@杜蕾斯官方微博、@可口可乐、@神马……它们每一个官微都有自己的人格定位,有的是卖萌型的,有的是无节操型的,有的是博学型的,总之,它们都试图通过赋予品牌人格,从而吸引粉丝,建立粉丝文化。

国内做的比较好的,要属小米了。小米通过雷军“自营销”式的人格背书,及营造“发烧”的概念,给小米手机吸引了一大批喜欢“玩机”的粉丝,并形成了“发烧友”的粉丝文化。

同样,不得不承认。老罗推出锤子手机的营销模式,和小米几乎一样。不同的是,老罗赋予锤子手机的品牌人格更鲜明、更有棱角。

自从决定做手机以来,从取名开始。老罗就在不断地为锤子手机站台、发声,试图将自己的那种人文情怀与真实的人格注入之中,使之将自己的粉丝转化成锤子的粉丝。

事实上,老罗成功了。当5000人挤满国家会议中心时,当门口粉丝拉着“老罗不认识我们,但他爱我们”的横幅时,他已经成功了。

 

 

社群主义与价值趋同

社群主义的概念源自于1970年代罗尔斯《正义论》一书,罗尔斯反对自由主义的基本价值,认为自由主义忽略社群意识对个人认同、政治和共同文化传统的重要性,理论建构前后有其限制。之后,在1980年代,社群主义已然是西方政治哲学的两大主流之一。

当然,社群主义旨在恢复社群价值的重要性,而非想取代自由主义在当今社会中的重要地位,仅是希望修正自由主义对个人和社群的错误假设,并重申社群对个人的重要性。

因为随着工业时代的繁荣和经济的发展,社群的纽带越来越少,维系社群的联系越来越弱。比如,当下的互联网可帮助你完成几乎所有需求,你很少需要和别人协作和沟通。这样,社群在印象中会越来越弱,而你的个人意志会越来越强。这对于品牌而言,肯定是不利的。因为你不可能因为每个人的意志定位品牌。

那这个矛盾会一直下去么?

不会的。物极必反。当个人越来越疏远社群时,另外一种人性会逼迫他们返回社群,即逃离孤独。

所以,你会发现,虽然现在很多人沉浸在网络,但却也有很多人开始在需找社群,即价值趋同者。如很多自发组成的组织,铅笔经济研究社、罗辑思维等,他们就是很典型的社群。

罗辑思维的口号是“爱智求真”,而其汇聚的那一群人基本也是价值观趋同的一群人。

同样的,老罗和锤子手机的粉丝虽然没有形成明确的社群,但他们基本是基于老罗所展现出来的那种价值观理念所趋同的。很多愿意买锤子手机的粉丝,包括我在内,我们买单的不是锤子手机的这个产品,大部分买的还是锤子手机所体现出现来的情感共鸣和趋同的价值观。

就像发布会结束后,大家一直凝视着老罗的这句话一样:我不是为了输赢,我就是认真。

本文作者微信公众号:书客(ID:shukewenzhai),专注于营销观察与公关思考。



1. 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 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不尊重原创的行为 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 编辑修改或补充。


阅读延展



最新快报

1
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