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备胎”媒体“走偏”,新浪微博已经失控观点

/ 举个栗子 / 2014-12-05 11:43
8月15日,新浪微博发出第二季度财报,营收7730万美元,同比增加105%,广告和营销营收5960万美元,同比增加99%;增值服务(微博VAS)营收1770万美元,同比增加131%,净亏损1540...

8月15日,新浪微博发出第二季度财报,营收7730万美元,同比增加105%,广告和营销营收5960万美元,同比增加99%;增值服务(微博VAS)营收1770万美元,同比增加131%,净亏损1540万美元,同期收窄56%。

本来营收增加105%应该是好事,亏损也大幅度收窄,但财报公开后新浪股价下挫7.04%,看起来资本市场对新浪微博的财报并不满意。

7月28日,国内微博“老二”腾讯微博事业部撤销,曾经热闹非凡的微博产品们如今只剩下新浪微博一家在玩儿,这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

波普艺术的倡导者安迪·沃霍尔曾预言:每个人都能在15分钟内出名。这句话在新浪微博时代被广为传颂,但是人们常常忘了他另一句话:每个人都能出名15分钟。

如今,新浪微博的“15分钟”已然接近尾声,而其所携带的社交属性和媒体属性也无法给其带来足够大的发展势能。

社交“备胎”

曾经,新浪微博“一骑绝尘”,腾讯微博、搜狐微博等模仿者一路跟随。上线一年,新浪微博注册用户超过5000万,而Twitter达到这个用户数量用了三年,2011年2月,新浪微博注册用户超过1亿。

2010年,腾讯微博、网易微博、搜狐微博都曾经不遗余力发展这个项目。搜狐CEO张朝阳甚至宣布,“搜狐微博的投入‘上不封顶’。”而腾讯旗下QQ、QQ空间等产品在则给腾讯微博大量导流。

然而从2011年开始,另外一款产品刷新了微博的发展速度,那就是微信。微信上线433天,用户超过1亿,此后大约半年左右用户增长1亿。据腾讯第二季度财报显示,微信每日在线超过2小时的活跃用户已经超过4.38亿。

可以说,在移动端社交领域,微信已经拿到了非常稳妥的“船票”,与用户结成了稳定的“联盟”。相比之下,曾经是焦点的新浪微博则沦为“备胎”。

而此前热闹一时的微博产品们,已经在新浪微博上市之前成“鸟兽散”,连腾讯微博事业部也宣布解散,其中团队成员将投入到腾讯新产品“微视频”运作当中。

为什么说新浪微博成为社交的“备胎”呢?因为社交产品的黄金定律是“社交关系在哪里,用户就在哪里。”

虽然微博横空出世曾经吸引了大量用户,但弯道超越的微信直接在QQ号和通讯录上起步,迅速占据了更多用户。

从日常应用的角度来看,微信已经满足了社交沟通、个人信息流展示的基本功能。而4亿多活跃用户的量级证明已经沉淀了足够多的社会关系在微信端。用户只有在间隙、个别的时候才会想起新浪微博。

笔者认识的一位经纬 的投资经理曾经把新浪微博当成一个庞大的通讯录,他可以迅速找到自己想要去联系的人,并且可以通过私信直接沟通。然而到现在,这个庞大的通讯录上的用户已然不再活跃,尽管注册认证的名字还在,但发出去的私信已经不会得到回复。

国外关于社交群组有一个有趣的“蒸发式降温”理论:一个群组人数愈多、时间愈长,就会出现“蒸发式降温”。意思是有些人喜欢发出声音,但不是所有人都喜欢他们的言论,有些人喜欢不断拉新人进入群组,而有些人则不喜欢新人加入,因此随着群组人数的增加,活跃度则逐渐降温。

而新浪微博显然正在经历这个过程,哪些所谓的大V还有企业、机构用户在微博上不断发出声音,而其追随者已经慢慢厌倦,开始转移到微信这样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去完成社交功能。

从社交维度上来说,新浪微博已经从“主角”沦为“备胎”。那在媒体维度上,新浪微博又有什么表现呢?

媒体“走偏”

“如今的媒体已然沦落为青面獠牙的怪兽,大家在用奇闻怪录,而非真正的新闻来喂养它。”美国一位媒体推手瑞安·霍利迪这样理解网络媒体。

新浪微博的媒体属性经常会在一个特定的时间点集中爆发,大家可以简单回顾下,在新浪微博都能看到些什么新闻。

一类是突发性事件,新浪微博作为一个开放性平台可以迅速了解到一线最新的消息,比如云南地震事件。另外一类则是企业会借助新浪微博这样的平台来发出非正式的声音,比如近期阿里巴巴公关总监颜乔选择在新浪微博上公布跟IT时代周刊和自媒体人的事件,以及连腾讯都选在在新浪微博上注册账号。

可以说新浪微博已经成为一个企业、机构选择发出声音的阵地。许多公司、政府结构选择利用微博这个平台来发布消息、了解民意。这是新浪微博不可被替代的一部分功能。

但是为什么说微博的媒体属性走偏了呢,因为新浪微博只适合发布消息,而用户对新闻的追求不仅仅局限于消息和短文解读,还希望更加权威甚至 的解读的时候,就转到别的阵地了。这种体验非常类似百度“中间页”策略,用户的需求反馈越迅速,用户则跑的越快,因此需要中间页来留用户待更久的时间。

此外,由于新浪微博具有媒体属性,但又具有非正式的属性,成为很多公司“试水”、“放消息”的阵地。如果时候企业或者机构反悔了,只要在新浪微博上删除这条消息,就可以对公众做一个所谓的“交待”。

更过分的是,未经证实就可以发布消息并得到迅速传播的新浪微博成为“谣言散播地”,许多未经证实的虚假信息被迅速传播,而背后获利者则是少部分“谣言散步者”。从媒体内容角度来说是典型的“劣币驱逐良币”。

当然,随着许多大V被判刑,这一风气被有所遏制。但对新浪微博的可信度造成的伤害已经无法逆转。

此外,新浪微博的媒体属性还被广泛用在产品营销上,笔者许久未登陆新浪微博,新增近百名粉丝都是营销账号,宣传各减肥瘦身以及服饰类产品。“僵尸粉”、“营销粉”的横行是新浪用户体验恶劣的主因之一。

财报可以看到,新浪微博为淘宝导流确实获得了不少收入,但是,如果这种收入是以牺牲用户体验和用户生态来作为代价的话,无疑是饮鸩止渴的行为。

科幻作家奥森·斯科特·卡特 在《安德的游戏》中提到,“我长期按照然他们的游戏规则行事,并最终反客为主,成为这场游戏的主宰。”

而新浪微博的媒体属性已经被“奇闻怪录”、“企业消息”、“产品营销”等各种消息所充斥,走上了越来越偏的道路,日渐失控。



1. 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 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不尊重原创的行为 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 编辑修改或补充。


阅读延展



最新快报

1
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