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在囧途:互联网大佬们请慎谈颠覆观点

/ 康斯坦丁 / 2016-08-25 09:41
除了一些已经成名的互联网企业之外,还有大量的初创企业也想进军 领域,同所有的创业者一样,他们的手提电脑里装满了精美的PPT,当然,更靠谱的造车者来自大型的硬件公...

4(626).jpg

互联网企业是中国最具想象力的企業,他们向消费者提供了巨大的好处,比如搜索、即时通信、网约车、外卖等等,但同时他们也向社会输出了一些垃圾,比如互联网的特供手机,遥想当年,为了抢夺移动互联网入口,中国有头有脸的互联网企业悉数上阵,几乎是蜂拥而至,但统治世界的手机依旧是苹果和三星。

事实上,互联网企业惯于做的,是靠自己的优势项目来赚钱,而后硬生生地冲入一些陌生领域,企图赶上一个风口,巨赚一笔。

这两年,互联网企业又盯上了 领域,自2015年开始,数十家互联网企业高举“造车”大旗,有人高调宣布造车计划,有人草拟产品概念图,还有人干脆推出漂亮的样车以及更漂亮的车模。

除了一些已经成名的互联网企业之外,还有大量的初创企业也想进军 领域,同所有的创业者一样,他们的手提电脑里装满了精美的PPT,当然,更靠谱的造车者来自大型的硬件公司,他们喜欢厚积薄发,比如苹果的iCar,已然在媒体的报道中存在了几年的时间;而Google的无人驾驶 ,甚至已经从实验室开到了公路之上。

此外,这两家公司推出的车载系统也日渐完善,而他们同宝马、奥迪、奔驰等名企的合作,也被誉为天作之合,最靠谱的是,以这些企业的名望、财力和经营理念,他们造出来的车,不说绚丽多姿,但怎么着也得是个安全可靠吧,至于说,中国的互联网企业,造车的底蕴可能就没那么明白了,毕竟,他们曾经连“特供手机”都搞砸了。

车在囧途:颠簸但不能癫狂

是一个古老的行业,有网友调侃道,每次走进大型的 企业,都能闻到一股“清朝”的味道,产品也从丑陋的老爷车,发展到了集时尚、雍容、实用的高端产品,但这些改变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笔者甚至回忆不起来 发展的一两件里程碑事件。

这个行业总是车在囧途,没有过“野蛮生长”的事儿;相反互联网行业则是生机勃勃,每次路过大型的互联网企业,总有一股浓浓的奶香味儿,飘将出来,他们每年都会有一次野蛮的生长,有的长成了参天大树,有的却只能成为《揠苗助长》里的禾苗,或者没有孵化成功的鸡蛋。

笔者相信,中国互联网的大佬们有绝对的资源造出一辆车,但问题在于,他们在快速、癫狂中的节奏中浸润多年,真地能适应 130年慢悠悠地发展节奏吗?

专家们之所以忧心忡忡,正是因对中国互联网创业模式缺乏信心,回首这些年的创业浪潮,大家几乎是癫狂的,我们看到的不是对核心技术、商业模式的良性创新,而是沾染着中国式的急功近利,不断肆意模仿前人的理念,不断进行同质化竞争,乃至推崇“烧钱至上”的荒唐理念。

2016年之后,一些互联网 样车相继问世,它们的外形酷炫,功能齐全,再加上一些车载系统的设置,分分钟就把自己变成了“未来 ”,有点像变形金刚,有的车展上早就拉出横幅“互联网要颠覆 行业了”。

显然,这样的口号充满着大跃进式的水分,酷炫的外形之下,究竟有多少实用价值尚未可知,而且市场对新奇的的概念车,究竟有没有需求,更是个未知数。

况且, 不同于手机,烂手机坏了,大不了可以扔掉;但质量不好的 ,不仅要钱,更是要命啊,事实上,做 首先要考虑的是安全性,不单要保证正常环境下, 要绝对安全,不能跑着跑着就掉一个轱辘,而且要保证在异常事件中,仍能保证司机的生命安全。

任何 在正式投入量产之前都要经过大量的性能测试,有些新车基本上就要在试验中完全报废,以充分证明 设计足够安全。

丰田隔三差五地就召回33.7万辆 ,经常就是因安全气囊有问题,或者控制刹车的螺母制造缺陷, 如此复杂,是一个需要极致配合的活儿,而且要考虑长期使用的磨损过程,安全性实在是一个比天大且棘手的任务。

除了技术问题之外,互联网企业想颠覆传统 行业,还要面对供应链的管理问题,首先,互联网 要找准目标消费群,他们必须清楚谁对那些酷炫的 有需求,谁又是只把 作为代步工具,显然,这些问题尚未可知。

另外,要完成一辆巨大的 ,需要成百上千的零部件以及供应商,他们需要紧密配合,通过长时间的配合培养出默契,否则,造出来的 很可能容易散架。

更残酷的事实是,互联网企业可以利用自己的品牌价值来吸引消费者,但这个价值对零部件供应商来说加成不大,但尴尬的是,互联网企业只能依靠这些企业提供零部件,至于那些 生态圈种种的,说说笑笑听听也就罢了!

慎谈颠覆,互联网只能改造

过去10年,互联网作为一个良好的工具,确实为人类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颠覆了很多行业,比如他们首先颠覆了新闻业,纸质的报纸即将消失,无影无踪。

随后他们又颠覆了零售业,电商的走红,让实体店铺苦不堪言,还有出租车行业正遭受前所未有之挑战,有可能会直接交出牌照,取而代之的是,无处不在的网约车,而互联网提供的OTT服务,则将三大运营商们颠覆地够呛,尤其是颠覆了他们的服务态度…

大概是颠覆上瘾了,他们每进入一个新行业,都没开始干呢,就想着颠覆了,但显然,他们无法颠覆智能手机领域,因为这里有一个巨头;他们更不可能颠覆 领域,因为这里有20个巨头。

事实上,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最明智的做法是发挥其“工具”作用,用自己的技术去改造 ,让这个无处不在的终端变得更加智能化、信息化。

互联网萌生造车的想法,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争夺下一个互联网入口。众所周知, 正变得无处不在,而且保有量持续增加,未来人类拥有 的情况,就像如今拥有智能手机的情况一样。

相比于智能手机, 具有更大的可操作空间,也更容易爆发出无穷的想象力,未来的 不仅能代步,能车震,还能通信,利用大数据等技术,享受娱乐、导航、语音交互技术等等,而这些恰恰也是互联网企业的强项,也是非常诱人的利润增长点。

大概是受了苹果生态圈软硬一体的刺激,中国的互联网企业也试图做成软硬一体,也即自己制造出硬体的 ,然后再装上由自己开发的系统,弄不好还做了一个颠覆+垄断的梦,但事实上,苹果的成功独此一家,其他人无可效仿,而且生态圈这个东西也仅仅出现在了iPhone手机和iPad之上。

如前文所述, 如此复杂,有成百上千的零件,大量的供应商,对社会资源的分配有着非常巨大的影响,笔者认为,未来 最好的状况应该是: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儿,也即传统 制造商提供硬件,新兴的互联网企业把自家的地图,传感器,车载系统植入到 之内即可。

未来的 将会更加智能化、信息化;未来的消费者有希望因为一款完美的操作系统来决定购买一辆车,人类花费在 上的时间,将会大大增加,正如人类如今花在手机上的时间一样。在可预见的未来,消费者在堵车时,完全能处理简单的邮件和召开会议,更有可能直接催生“移动办公”的普及化…

【 作者介绍:康斯坦丁,微信:khxx-wk,科技新发现官方微信公众号:kejxfx】



1. 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 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不尊重原创的行为 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 编辑修改或补充。


阅读延展



最新快报

1
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