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客户投的KOL大号没效果,社会化营销有什么?专栏
除了选择微博、微信等主流平台,也还是可以选择QQ空间、知乎、Lofter、QQ群等相对不常见的社交平台。特别对于新品牌,相对小众但是活跃度高、信任度高的社交平台,是发展种子用户的绝佳起点。
网红直播大火的今天,不管新闻、购物还是视频网站,似乎都在玩这种互动新平台,对比已走几年下坡路的微博,薛之谦、PAPI酱、马甲等网红段子手的活跃又助其回温了一把,所以今天就来聊聊社会化营销中的KOL。考虑到品牌大小、预算多少、发展阶段等因素,其实不是所有的品牌都适合一上来就双微运营、编纂头部内容(最近不说这个词,感觉落后了时代)。起码苹果Apple就没有选择这样,Twitter帐号几起几落。以至于姗姗来迟的Apple Support Twitter帐号到来时,还一度成了新闻。
坦率来说,除了选择微博、微信等主流平台,也还是可以选择QQ空间、知乎、Lofter、QQ群等相对不常见的社交平台。特别对于新品牌,相对小众但是活跃度高、信任度高的社交平台,是发展种子用户的绝佳起点。
第1步:数据准备
微博可以公开售卖/爬取的数据集有:账户UID、微博内容、发帖时间、转发评论赞数量、转发评论内容(被微博去除水军后的)。
需要补充的数据集是——微博的相互关注关系数据,这部分数据可以通过购买获取。奈何这个数据集所费不菲、更新慢、数据性质为灰色,所以拥有这个数据不容易。以数据堂为例,截止到2014年2月3.5亿用户的关注数据售价为20万。
第2步:帐号质量度和影响力
有了第1步的数据准备,接下来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做帐号质量度的评估。
问题一:针对普通账户,如何区分出水军、僵尸粉,给到账户相应的质量度评分?
1.账户状态属性:粉丝数;关注数;互粉数;微博数;账户年龄;账户等级;声望值;互粉率;
2.历史微博属性:发布微博频率;原创微博比例;垃圾转发比例;微博平均被转发数;微博平均被评论数;
3.账户邻居属性:粉丝的平均粉丝数;粉丝的平均关注数;粉丝的平均互粉数;粉丝的平均声望值;关注好友的平均粉丝数;关注好友的平均关注数;关注好友的平均互粉数;关注好友的平均声望值。
这个解决方案的计算量也不小,不过相对是一个比较好的解决办法。有了这个办法,我们就获取到了每个帐号的质量度。
问题二:为什么不做活跃度?
因为社交媒体化,很多人只看不发、或者不互动。以目前可以获取到公开信息,做的活跃度评估更多是发帖行为表现;而炒作账户往往发布微博的频率高于正常账户。所以这个指标在现阶段,感觉参考价值有限。
问题三:如何衡量KOL?
依然刚才的质量度主要针对普通账户。针对KOL账户,首先第一步是定型,归属于联系员、内行、销售员三者之一;其次才是定量。
可以额外做的定量分析有:粉丝数*粉丝质量的加权、商业发帖的转评粉丝*质量加权/原始转发评论数、非商业发帖的转评粉丝*质量加权/原始转发评论数。
第3步:帐号内容
刚才分析的数据都是结构化数据,而帐号内容是一个宝库,奈何是非结构化数据,涉及到自然语言处理(中文NLP,多么蛋碎的话题)。
依然是北美好公司PeerIndex(目前已经被BrandWatch收购,关于BrandWatch,我们值得专门写一篇文章来描述这是一家多么好的公司),他们在处理帐号内容,做了以下一个很简单的产品。Topic fingerprint,简单直接,方便在找KOL时,大规模检索合适的KOL。
第4步:利用帐号连接关系挖掘社群和KOL
基于帐号内容、关注行为、互动行为,可以挖掘出在线群落以及群落里的意见领袖。
这部分参考文献5给了一个解决办法,受限制于数据量和数据集,目前的结果还需要更多数据来做支撑。但是这一定是一个寻找微博KOL的好办法。
番外:微博vs微信
在去年初,就有很多传言“微博已死、微信永生”这类腔调。其实,也感谢渣浪没有持续作死,从前年Q4开始做平台净化、去僵尸粉取水军,微博的重新活跃自然而然。当然加之直播的东风,一路把微博的股价炒到了百亿市值,几乎是新浪的两倍。
而作为社会化媒体的先行者,微博接下来会怎样?
微博电商的故事还没有结束,期待除了“网红女装股份注入”以外更多的玩法。
信息流广告产品距离Facebook还有鸿沟、阿里的DMP数据目测还没有注入(不过看阿里新的持股动作,可能有变),移动端广告还有很多想象空间。
社会化媒体营销平台分类:
博客类:如新浪博客、Bloger
微博客:Twitter、新浪微博、百度i贴吧
播客类:如新浪播客、Podcastalley
维基类:如wikipedia、百度百科
论坛类:如55BBS、Discuz
SNS(社交网络)类:如Facebook、校内网
内容社区类:如照片(Flickr)、书签(Del.icio.us)、豆瓣
视频类:优酷、土豆、腾讯视频、酷六视频等
直播类:映客、花椒、快用、斗鱼、熊猫等
短视频类:秒拍、美拍、微视等
社会化媒体营销7大潜规则:
1.一炮而红的可能不是没有,是很少很少,而且百分之99都有幕后推手,提前规划好一切,纯靠自我走红的,概率几乎是百万分之一。
2.硬的广告如果不附带转发有奖,即使是雷军、姚晨发,转发也会大大少于他们日常转发的平均数。当然任何事情都有例外,有些硬的广告因为创意犀利也会获得受众的认可和主动传播,但是很少的例外,创作50次可能会有一次激发到受众的g点。
3.软的广告即使转发上万,后边的评论里和产品关联的也不会超过200条。80%的外围传播都采取长微博或者段子的方式,把产品品牌信息深深地隐藏进入,除了从人员参与其中玩耍猜猜我是谁之外,普通的受众聚焦根本就不在品牌上。
4.模仿小米的做法的没一个成功的。小米的暂时成功天时地利人和,一个都不可或缺,如果不是雷军如果不是之前有miui如果不是做手机,小米依旧不可能成为小米。顶着互联网思维的帽子,叫嚣着叫消费者尖叫,但产品力远远跟不上,怎么可能仅仅凭借炒作就获得销量的奇迹?乐视的贾老板动用了所有的明星关系,产品本身的销售还是不尽人意,当然从股市上获取的成功和产品销售本身就是2个事情。
5.98%以上的社交网络传播都存在虚假。一场干净的传播已经成为遥不可及的事情,行业没有一个衡量标准,最后就必须落实到转发评论的数量上,没有一个敢于对真实负责的第三方数据机构,企业内部各部门还要互相攀比,一个微电影播放3亿,一条有奖转发30万,三天增加100万粉丝都是每天都在上演的。但,这些虚假到最后除了报告里的数字之外,什么也获得不了。
6.所有必须成功的后果就是必须作假。社交网络推广进入到大家视野已经若干年,各路专家各路营销公司出去忽悠客户的依旧是不超过20个成功案例。真正在社交网络获得成功的是一些中小企业和早一步明白商机的营销大号以及逐渐抱团的段子手,还有提供刷数据服务的代理商。成功哪里那么简单,规定了kpi之后就是各种小动作完成它,时间长久了,不会有人认真做事情,因为你怎么做都不如刷数据来的快。
7.社交网络传播里任何数据都可以花钱得到。热门微博、热门话题、明星试用,只要你想要,没有花钱买不到的。甲方也越来越明白这不是什么小成本大产出,也越来越明白似乎这社交网络没什么用。如果企业高层明白这行业里的门道或许这行业不至于堕落地这么快,但他们确实没有时间去了解更多只能观看报告上的数字。可以肯定地说:每一个在社交网络里取得成绩的品牌都有懂行的老板和有决定权力的执行者。
黑金说:西安黑金网络官微, 解析互联网与科技行业最前沿,官网heijin.tv(西安黑金网络——专注于西北的自媒体营销领域),旗下有多个微信微博及网红等平台资源,黑金说由原科技创业自媒体IT人类更名,同名IT人类已入驻多个科技自媒体平台与博客,欢迎约稿或合作。
1. 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 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不尊重原创的行为 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 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