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少数平台盈利,直播的商业化下半场应该怎么走?专栏
今年最火热的社会现象之一——网络直播,随着竞争的白热化,现在已开始进入商业化的下半场。
从网络上曝光的直播平台的财报中可以看出,一场数百家直播平台的流量混战之后,真正实现盈利的只有陌陌、映客、微博(一直播)等少数几家平台。如何在下半场战场上留存下来,实现盈利是必过的一关。那么,如今直播平台的商业模式都有哪些?为什么最后盈利的平台只有这么少?
如今的直播平台商业模式基本已经稳定形成,主要分为三种:第一种常规硬广(包括开屏、首页banner、热门话题、全站push等)、第二种软广(包括定制logo、礼物、专题等)、以及量身定制的整合营销。
直播平台硬广直接拼的就是平台的流量,毕竟硬广的报价直接就是按照平台的日活量来的,据悉映客的开屏价高达400万/天,对外报的的日活量达到了1500万,所以具有先天流量基础的陌陌、微博(一直播)等社交类直播平台在流量支撑上具有优先的优势。上半场竞争确实是偏向于流量的竞争,但是有了流量之后如果没有优质的转化,依旧没有办法实现长期盈利,所以硬广的商业模式并不能成为核心的收入来源。
目前广告主更加看重的是软广和整合营销的方式,这两项更多拼的是创意创新和平台资源的整合。比如,在平台的定制礼品上,战旗TV创新性地使用了国内领先的视频互动技术公司的定制红包产品,用户在观看直播的过程当中可以直接点击领取并使用广告主投放的现金红包,使品牌方得到直接的销售转化;而在整合平台资源上,微博(一直播)则充分运用了自身的明星资源优势,联动艺人参与到广告主的直播活动中,提高转化比,效果都比较好。
所以,在下半场的商业化竞争中,如何灵活高效地使用软广和整合营销的方式进行变现将成为重中之重。
如果说上半场的直播是场流量的游戏的话,那么下半场的直播将会回归到内容的争夺,UGC内容争夺主播资源,PGC内容争夺节目资源,而未来的直播内容结构应该是PUGC模式,大众化UGC+垂直
的UGC+高质量的定制PGC全面发声,掌握了好的内容,平台也就掌握了主动权,不需要只依靠一两个天价主播,并为主播的去留忧心忡忡。毕竟在以UGC内容为主的直播平台中,主播的分成和签约占了平台成本结构中的很大一笔。因此,关于直播的商业化下半场应该如何走的思考,除了商业模式上的考量外,更加关键的源头是如何解决内容的问题。
那么,接下来,哪些直播平台又将率先抢占内容资源,我们继续观察。
1. 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 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不尊重原创的行为 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 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