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天桥的钱该往哪儿捐?态度
几乎被互联网遗忘的陈天桥,因为一次捐款又回到了舆论中心。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身为“中国互联网游戏先驱”的一对亿万富豪夫妇向加州理工学院捐赠1.15亿美元用于大脑研究,目的是帮助人类接受死亡。
这对被称做“先驱”的夫妇,就是昔日中国首富、盛大集团董事长陈天桥和他的夫人雒芊芊。他们表示,该所将开展纯研究,具体方向将由校方决定。
消息一出,立即引发社会的强烈反响,科学界甚至炸开了锅。为什么不捐给中国大学?有钱为什么不支援贫困落后地区的教育?赚了中国人的钱捐给美国像话吗?
这一幕似曾相识。在此之前,潘石屹等一些中国富豪向美国名校捐款时,也被扣上各种帽子,被网民们如此诘问。还有声音说,这是变相支持美国,最终有可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像过时的“冷战思维”,早该打破地域限制的慈善还是难逃刻薄的道德绑架。
据悉,陈天桥的捐款计划将帮助科学家和研究人员深入大脑的研究,探索大脑基础层面的运作机理,以及由于疾病和衰老而导致大脑运作失灵的原理。这是一个很有潜力使全人类获益的课题,至少在陈天桥眼中。
慈善的公益性和中立性,并不能保证将慈善诉诸于行动的人一定受到好评。道德绑架总是存在于无形之中,企业家成为一个鲜活的靶子。他们被特有的舆论场盯上,稍有不慎就成为争议的焦点。
道德绑架意味着企业家做慈善一不留神就成了好心办坏事。简单的捐款,捐了错在捐多捐少、捐助对象可能有问题;不捐错在没有善心,财富“取之于民”却不懂得回报社会。
请把慈善的交给慈善,道德的还给道德。在慈善的语境中,必须要厘清这道围墙。如果把道德强加给慈善,这把沉重的精神枷锁只能让所有慈善行为望而却步。
企业家做慈善不应该特别被苛求。他们的社会存在价值就是运用其资本、智慧和管理才能重新配置闲置的社会和自然资源,通过重构创造出公众更能普遍接受的新产品和新服务。这些生产和服务,以及由此产生的税收和就业事实上已经是企业家对社会做出的贡献。
捐款是私人行为,与其追问陈天桥为中国慈善做了什么,不如先问问中国的慈善捐助制度为陈天桥等企业家做了什么。美国公立大学接受私人捐助有非常成熟的模式,这是国外的优势。而国内一直没有建立起合适的体制和组织形式,比如怎么吸引富人来和科学家沟通,这都是问题。
陈天桥的这些钱可以捐到国内,但是如何保障这笔钱能够科学合理的使用,受到有效的监督和管理,避免制度缺陷带来的不确定性风险,至少现在的中国捐赠制度还不能给出清晰的答案。倒不如让陈天桥的捐款事件能够成为一个引子,一个反思中国慈善制度的多面镜,为中国健全国内的资助体系、完善管理透明提供契机。
【来源:北京商报 作者:陶风】
1. 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 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不尊重原创的行为 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 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