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公司冲关之路:融资是关键,数据将成未来核心资源金融
随着我国 产业的快速发展, 金融公司贷款余额由2005年的60亿元增长到2015年末的逾3900亿元。2008年,新版《 金融公司管理办法》的正式颁布为 金融公司的发展扫清了最后的政策壁垒——融资渠道,首次明确 金融公司可以开展融资租赁业务,将 金融公司的业务主线确定为经销商库存车融资、消费信贷和融资租赁三个板块。
截至2016年,国内 金融公司共有25家,几乎全部的合资品牌 厂商都将旗下 金融公司引入了中国市场。而大部分自主品牌 厂商也已成立或正在筹建 金融公司,试图直接为经销商提供融资支持。
金融公司业务介绍
金融公司提供的主要金融产品包括经销商贷款、零售贷款和融资租赁。经销商贷款在 金融公司全部业务中的占比整体呈下降趋势,从2005年的67.0%逐步下降至2016年的17.7%;零售贷款逐步占据主导地位占比由2005年的33.0%上升至2016年的81.9%;2016年 金融公司贷款余额为5209.2亿元,较上年增长32.77%,其中经销商批发贷款余额为922.78亿元,较上年增幅为9.79%,虽较2015年5.21%的增幅有所提升,但较2014年38.40%的增幅仍相对较低;个人零售贷款余额为4,265.41亿元,较上年增长39.78%,增幅较上年提升了约11个百分点。
金融公司融资渠道
在 金融市场快速发展、行业监管持续放松等因素的驱动下, 金融公司的融资渠道在过去几年间也进一步丰富,除传统的银行贷款以外,对于股东存款、资产证券化、金融债券、同业拆借、跨境融资、互联网金融等负债手段的使用也逐渐向多元化、常态化发展。
目前, 金融公司的融资渠道相对有限,主要依赖于银行贷款,面临资金成本较高、额度有限、流动性管理难度大等痛点。
而 消费人群及行为、 产品的变化推动了 金融产品的创新和复杂化,对 金融公司的融资也提出了新要求。
金融公司融资面临的挑战
由于 金融公司属于非银行金融机构,在中国金融机构层级布局中受到以下限制:
资本、融资、风险管理等监管严格
纵然当前政策鼓励 金融公司业务发展,允许其不断扩大其经营范围并允许探索多种方式融资,但针对资本、融资、风险管理等的硬性指标监管依旧未放松。银监会对于商业银行的管理办法及评级指标体系也部分适用于 金融公司,且现有"宏观审慎评估体系"和新推出的宏观审慎资本充足率评估标准,将会不断使 金融公司面临更大的资本补充压力。
资金渠道相对集中,融资成本高,期限错配大
相比商业银行, 金融公司融资缺少天然资金池——存款,因此很大程度依赖银行借款。据统计,资产规模排名前7的 金融公司有超过50%的资金来源于银行借款,融资来源渠道单一、分散性严重不足。
作为 金融市场重要的参与者,商业银行通过储蓄存款、交易沉淀资金等获得负债的成本非常低,在融资成本上有较大优势。相比之下, 金融公司通过银行贷款获取资金的成本明显更高;其次, 金融公司在发行金融债券时受到的监管程度较高,金融债券的评级也难以与银行相比,融资成本也普遍偏高。此外,由于规模相对较小,系统建设还不成熟, 金融公司在ABS发行的操作及管理成本等方面,也较银行等金融机构更高。 金融公司普遍存在资金来源短期化、资金运用长期化的特点。其主要资金来源来自于银行借款,银行借贷期限通常为3个月到1年;但其资产的平均期限为1-3年,导致资金期限错配较为严重。同时,由于资金渠道相对集中、成本较高等问题,其往往面临更高的流动性风险。另一方面,相比传统银行, 金融公司由于金融工具和专业能力的局限,仍缺乏科学的资产负债管理体系,资金错配收益有待提升。
融资受银行机构及政策波动的影响大
由于商业银行和 金融公司在 金融市场内存在着一定的竞争关系且行业内 金融公司大部分资金均来源于银行贷款,以至于 金融公司的银行贷款可得性和稳定性没有保障。同时,受监管等因素影响,银行间市场存在明显的季节性波动(如季末、年末的借贷难度和成本均显著上升)以及银行贷款的金额和成本等受当期市场影响较大,导致 金融公司的融资存在较大的难度和风险。近年来金融债券及ABS发行等融资渠道逐步放开, 金融公司融资量也得以迅速增长,但对于 金融公司的监管依然处于探索期,未来政策走向、监管力度等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此外,由于中国资本市场仍处于不断创新的过程中,近年来债券违约、金融欺诈等事件频发,市场波动风险较大,未来需进一步管理不确定性。
金融公司融资及资本要求
基于上述可能存在的挑战, 金融公司在融资和资本管理上应实现:
融资渠道的多样化
现阶段 金融公司的融资渠道多数依旧来自于银行贷款。未来, 金融公司应继续增强金融债和ABS的发行等融资渠道的使用,并建立常规化的发行机制。随着ABS的发行逐渐简单化、常态化, 金融公司可尝试进一步关注ABS发行模式,逐步通过轻资产高周转的表外融资,减轻资金端长期面临的压力;同时,可进一步尝试其他中长期融资工具作为储备,逐步减轻对银行贷款的依赖和降低其所带来的影响。
同时, 金融公司应该创新拓展互联网投融资等新兴商业模式。例如,可关注互联网+ABS的发展,通过ABS云等降低运营和管理成本、提升风控;亦可借助金融科技的模式创新,由信用中介向信息中介转型,解决资金端难题;或尝试搭建互联网直接投融资平台,实现融资人和投资人的直接匹配与借贷关系。
融资渠道的稳定性
随着 金融市场的蓬勃发展,现阶段以银行贷款为主的融资结构不能够支撑零售业务的快速增长和占比的增加。 金融公司应降低可能存在召回风险的银行贷款的使用,转而更多地使用稳定高效的融资渠道,如股东存款、ABS、金融债等直接融资渠道,以确保资金来源的稳定。
融资中关注期限匹配管理
目前,多数 金融公司存在融资周期与零售金融资产周转周期错配的现象,这一现象将带来流动性风险及利率风险。对此, 金融公司应在选择融资渠道时,重点考虑中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提升中长期资金的比例,避免过大的期限错配。
资本和风险管理上要达标
按照业务快速增长的预期,某些 金融公司在未来将可能面临资本充足率不达标以及资金短缺的风险。为了规避上述风险, 金融公司应规划合理的增资计划,同时考虑使用轻资产模式,以保证符合愈发严格的监管要求,并可考虑借鉴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体系,综合化、体系化地进行期限结构与资金价格规划,并可适当引入资产负债/司库管理工具,实现更专业化、高效益的流动性风险管理,逐步建立主动化、精细化的资金及资本管理模式。
总体而言, 金融市场的稳定增长有望持续, 金融公司需要抓住基于渗透价值链的上下游,同时加强内部资金管理等能力建设。
金融公司未来业务发展挑战分析
在以上分析的融资能力要求之外, 金融公司在业务方面还需要做到另外两点,从而保证其市场竞争力。
客户入口的拓展把握
由于大多数 金融公司,都是本主机厂全资、或合资成立的关联公司,消费者所购 品牌所背靠的 金融公司通常而言是排名靠前的选择。而出于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的角度,以及从引入更具有竞争力的产品角度出发,主机厂都在尝试引入多元化的 金融供应商,包括其他品牌为背书的 金融公司。因此,为了更好地锁定客户资源,一方面 金融公司应选择依托于 集团或主机厂的资源(如贴息等)进一步拓展旗下品牌经销商资源,另一方面也可尝试中性化的发展思路,通过提升自身产品和服务能力向其他品牌的渠道进行渗透。
风险控制的合理策略
据中国银行业协会数据,截止2016年 金融公司的不良贷款率为0.37%,低于2015年的0.54%,意味着 金融公司对于风险的容忍度有所下降,部分潜在信用欠佳的客户在审贷环节中遭遇拒绝。而这一部分消费者中其实仍然存在着较优质的客户,为避免不必要的客户流失, 金融公司可以一方面利用大数据优化风控模型、积极应用新兴技术,提高风险评估和把控能力;另一方面避免因为信贷余额中出现了个别问题而导致的风险偏好过度收紧的反应。
另外,大数据会成为未来 金融行业的一个关键资源。目前多数金融机构的评分模型完全依赖PBoC信用记录,上述提到的"信用欠佳的客户",很可能只是在央行还没有形成足够的信用记录。更准确的评分模型意味着更可控的风险和更低的成本。民间征信机构的发展,大数据的不断积累,也许会带来风控模型的变革。
【来源:零壹财经】
1. 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 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不尊重原创的行为 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 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