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下零售还在想着和阿里、京东竞争?恐怕从第一开始就错了......
2017年12月9日,由品途集团主办《2017品途零售Plus创新峰会》在上海隆重召开。本次峰会,聚集了零售科技相关领域的投资精英、科技大咖、新锐企业等同场论道,品途智库现场发布《2017中国零售科技研究报告》、《品途零售Plus 2017榜单》。
圆桌论坛的主题《零售科技未来独角兽》,参与嘉宾包括:商圈雷达CEO郭恩熹、智慧图创始人兼CEO欧阳、店驰创始人邱浩、闪电购创始人王永森、达观数据创始人陈运文,春晓资本投资副总裁潘金菊担任圆桌论坛主持。
以下为2017品途零售Plus创新峰会上午圆桌论坛实录,由品途商业评论(ID:pintu360)精编整理,有删减:
陈运文:我是达观数据的创始人兼CEO陈运文,是为企业提供个性化推荐和文本数据挖掘的初创企业。通过个性化、精准服务,把握每个消费者兴趣画像。为个人兴趣提供个性化服务也是达观数据的应用层面。
达观数据创始人陈运文
王永森:今天讲新零售,对于零售实体来说,最主要的是他们的在线化数据比较薄弱。闪电购是帮助线下零售企业提供APP和小程序,帮助他们对接外面的网站。比如说像世纪联华一百家门店上线之后净增量2000万左右,我们为其提供全渠道流量对接和管理平台,上线500家店只需半个小时。我们解决什么问题呢?用户进店之后是让零售商二次来买,闪电购提供全渠道的会员定制,把线上原有会员和现在线上会员系统打通,更好地指导营运和促销。最后,我们帮客户实现会员和门店的数字化,线下用户的一些门店客流的识别,这些最终都要回归到货架的事情上面去。
郭恩熹:我们商圈雷达的产品是改变传统对于数据生态的认知,用于线上消费数据、线下消费者数据还有行动轨迹数据来重新刻划线下数据的生态,为商业地产客户、便利店客户提供洞察。和传统数据的区别在于用户无需任何拓展就可获取商业宏观和微观结构,理念是想重新改造这个市场对于数据的认知。线下实体零售时人会用脚逛街,会用钱包投票、购物,通过这样的数据体系把每一个生态里的微观、宏观结构刻画出来,为每个平台找到在每个商业体系里的定位:到底是一个引流店还是一个社交店铺等等。我们帮助品牌从新的社交角度重新阐释数据。
邱浩:我是店驰的创始人邱浩,我算是一个零售行业的老人,但是也算创业的新兵。之前在上海海鼎做了14年,创建店驰有一年多的时间。店驰是一个APP,之前在海鼎做ERP,是面向总部和配送中心实际上是帐目系统,做的事情是把客户拉到店里做。现在我做了一套系统把这套经验管理技能放在里面,把以前的30分40分提升到60分,客户可以装上店驰快速飞驰。
欧阳:我是智慧图的创始人欧阳,通过互联网、人工智能、AI助力数字化转型,打通线上线下的流量,连接消费者和商户,构建智慧生态。这里面最重要的理念就是闭环,对于商业中心来说商业系统是底层IT信息化的基石。支付的数据、到店的数据、粉丝的数据沉淀下来,打通线上线下的流量完成闭环。最终实现引流、提升和业绩增长。
2017线下零售元年的新变量——大数据、人工智能
潘金菊:大家都说了几个关键词,数据、引流、订单、销售等等,大家对这一块提供的服务或多或少都有点类似。在2017年线下零售元年之中,作为其中一方参与者你们觉得有什么样新的变量,尤其是智能、数据还有科技方面,在线下商业、新零售中扮演重要角色?具体来说,是什么样的角色?
春晓资本投资副总裁潘金菊
陈运文:2017年零售行业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智能化时代的到来。人工智能在最近两年非常火爆,对于零售行业来说把新的很多技术,不管是人脸识别、IOT以及线上线下的数据打通和支付智能化,都引入到了新零售领域。带来的行业变化就是从原来粗放式的零售向精细化、数据化运营的转型。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个性化发挥重要作用,不管是对每一个消费者的认定或者其他技术认定,还是根据消费习惯进行更好的画像,都是把数据用到极致,把智能化用到极致。让零售效率更高,让行业流转利润更高,这是现在的动向。
王永森:其实最重要的一点是年轻人的消费方式和消费习惯。以前是进店消费,现在发现是用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要享受无差别的服务。这个才会让所有技术、智能设备有更多的机会。这是此次新零售变革的契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市场上有大量的技术型解决方案,但是是不够的,所有最后技术型解决方案都会落点到零售商具体营运的环节里面去。对技术服务方来说,挑战是到底有没有真正理解线下零售面临的问题。而且在于整个过程中我也特别跟我公司的同事以及合作伙伴强调,要用三五年规划眼光看待这一轮变革,真正让零售商应用起技术是需要时间的,特别是要渗透到具体供应链、门店、货架,甚至到传统环节。
第二个变量是资本在加速,无论阿里还是腾讯,其对于行业的变革起到了加速作用。在这个过程当中大家一定要看到资本技术和零售本身,这三方的合力怎么处置它,我认为是持续关注的一件事情。
郭恩熹:我们是专注在数据这一点,今天比较兴奋的一点是数据获取已经不像以前一样通过运营。现在有大量的对于人的感官、爱好的研究。现在从每个细微的环节出发,便会带来更多的对用户的透视。数据对商业驱动在未来一定会有很大的发展。现在最大的问题这样的IOT设备和采集工具的普及化速度还是太慢,因此很难通过一个视野去看到一个商业生态,接下来也会努力找到这样的一些合作伙伴,去建立更多的数据生态合作。
商圈雷达CEO郭恩熹
邱浩:在2013年公开演讲时提到O2O是一个伪命题,之后有了新零售、无界零售这些概念,每个人要有思辨能力,要理解所有概念一定是在时代背景上的,今天到底是什么的时代背景?今天是移动互联网时代背景,所以拿着二十年前或者若干年前的互联网基因做今天的事情其实是落伍的,大家一定要注意,永远都不要去追概念,而是说要深究这个概念是在什么时代背景上。
第二个,因为我做这个行业时间比较长,特别了解的行业就是中国便利店行业。大家来自于全国各地,有时间请去看两家店,第一家中山公园的猩便利,第二家虹桥天街的简24。如果把今天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的技术能力拉一条基线,今天的技术设一个值,假设今天的技术能力是10,猩便利它基本上达到了这样的基线,今天的技术背景下我认为猩便利是及格的。其他所有的传统便利店都不是从互联网时代走过来的,都是从局域网时代走过来的。从我们角度来看不是猩便利今天做得特别牛、特别前瞻,只是做到了今天技术的正常水平。移动互联网市场下为什么不能自己买一套系统而要自己开发?如果说刚才讲猩便利在今天的技术背景、时代背景下是及格的,那简24稍微超越基线。虽然有时候简二四做一些体验活动会显得比较生硬、或出现一些差错,但是我认为技术角度上是允许的。
欧阳:2015年起,我就在这个行业里深耕,那时候最早就是wifi数字客流。今年刚刚去了亚马逊总部参观了无人便利店,体验非常棒,货架上拿了商品之后结帐时可以直接识别。我也参观了国内的便利店,拿了商品准备走,结果被拦住了说没有扫描。整个技术的发展实现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北京的秀水街放在大门口,导游把照片放在机器上扫描一下,导游团里的人只要在店里买了东西就会得到提成。新技术在零售行业的发展是非常大的趋势。
第二个看到行业的企业主,他们在2015年时对技术是半信半疑的,在想到底要不要相信、要不要做?到现在这个时间点,绝大多数都坚定了信念。我们也看到这个行业里面老板们都非常开放,不光是拥抱技术,更是拥抱整个企业里组织的变化,包括未来整个思想的变化,这是非常好的趋势。面临最大的挑战是真正实现产品落地,并为客户创造价值。
2017线下零售元年的客户变化——拥抱技术,看重价值
潘金菊:相信在座的很多老板都去过邱浩总说过的简24、猩便利。从投资人角度,我确实看到了2017年整个中国市场里新的变化。第一个就是新的参与者,出现了更多具备互联网技术能力的、更开放思维的创业者,原来做互联网的企业进入到传统的零售模式,用新的技术生产出新的业态来。第二个是我们看到了无人技术,其实我们也看到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就像刚才王总说的,从技术的产生到最后业务的应用,还有一些改进空间。无人确实能够把收银员解放出来,但是收银员的解放会让社会为此投入更多的设备及研发成本。也就是说,在提升效率的研发过程中怎么落到实际应用层面上,需要更多的创业者来一起往前跑。比较可惜的一点,2017年太多资本都在看和投这个行业。大家作为这个行业的服务提供方,觉得服务的客户2017年相比之前会有哪些新的变化?比如说数据获取能力,或者是说付费的意愿等等?
陈运文:我是做大数据服务的,可以看到非常明确的变化就是业主对数据的看重:在各个环节、各种渠道来源,大家都希望能够采集到更多的数据。这些数据进行 挖掘和加工后,不仅能够在选品方面更好帮助企业做数据预测,也对用户的个性化数据积累产生效应。把数据更好地采集、挖掘,并赋能于零售行业,这是一个趋势。
王永森:过去一年接触非常多零售企业。因为本身重点服务于连锁的商超和便利店,所以接触了区域龙头。从零售企业过去走过的路思考:最早做跨境电商,现在做新零售,所有企业改变的意愿是非常强烈的。在这个过程当中走过一些弯路、也踩过一些坑,所以他们愿意拥抱技术。技术的出发点是解决问题。其实今天对大型连锁商超来说,最大的问题是降低人力成本,无人售卖是效率最高的。
第二个拥抱技术,更多是实质业务的技术。光跟他讲技术的概念,零售企业是蛮慎重的,我觉得一定要经过检验。
第三个,从我们经验来说,收费、有意愿要分阶段,这样子对于新零售是比较顺的。
邱浩:主持人的问题是问做2B服务的同行客户的一些变化或者是客单的变化。前几天正好和投资人吴世春聊天,他问了我一个问题,作为一个企业家最核心的企业哲学是什么?我说这个东西太开放了,他说是让企业活着,这是企业家最核心的企业哲学。
店驰创始人邱浩
第一个是站在甲方角度,为了活着一定要想办法,为了延续生命会花钱去买,只要可以得到价值一定愿意付费。但是问题来了,这个问题不是在问甲方而是问乙方。未来会拆分出很多专业公司,对于每个企业来讲支付的费用也许在会降低,但是为了获得整体价值付出的成本不会降。这个时候更多是考量作为乙方,到底要用什么样的价值呈现方式去计量价值,并且和甲方达成约定。这个目标是作为2B服务非常非常重要的理念。所以有时候开玩笑说,当我问你作为甲方有什么样的付费意愿?此时,有三个手指头指着他,一个手指头指着我自己。
欧阳:核心还是技术企业给客户创造的价值,我们同行要为之努力的方向。怎么帮助这些企业创造价值,真正帮助他引流转化。数据价值是什么?再回到客单价这个问题,我们发现有的董事长非常有魄力和远见,他们在信息化投入上是不惜成本的。但是有一些企业可能还是观望态度,比如先尝试一下买一两块的服务。在这种状态下需要大家提供更多的卓越服务,让客户看到更加美好的未来。
2017线下零售元年的新期待——未来技术成本降低,线上线下更加融合
潘金菊:大家都会坚持说只要有价值,未来总有一天会收到钱。第二个其实从几位老总谈的,大家越来越自信,感觉2017年相比之前有着变好的趋势。更多的服务客户愿意借助数据和技术的力量追求效益的提升,至少愿意尝试,这是非常好的一个趋势。那么大家对2018、2019年有什么样的趋势判断?
陈运文:我对2018、2019年非常乐观,现在将新技术用到零售行业的成本是逐步降低的。不管是服务器带宽、数据采集、成熟的大数据成本都是逐渐降低,门槛也越来越低。所以在2018、2019年会有越来越多新的技术应用到零售行业里,帮助零售行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王永森:现在大家有一个问题,是要注重线上还是线下,但是我认为是应该线上和线下作为一个整体。过去零售商的竞争是效率的竞争,今天以及以后零售商之间的竞争我判断是数据能力的竞争。以前大家总是错误地以为可能是线上打败线下,但其实真正打败你的是有数据能力的零售企业。对于零售企业,2018、2019年甚至再往后走最关键的是把零售企业基础做强,对于前沿技术局部适用,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基础数据化应用。
闪电购创始人王永森
郭恩熹:我比较看好两个方向,第一个是在前端数据获取方面,就目前来看谈论数据是一个非常不公平的事情,尤其是线上和线下对比。若重新以一种逻辑来让前端用户体验获取数据,我认为对于线下机构来说是有机会产生竞争的。现在的IOT的设备、企业设备也非常多,其会通过在2018、2019年梳理前端客户获取市场。在后端未来会有一个供应链,涵盖从物流,到内部决策,再到门店的方方面面。
邱浩:传统线下企业面临的问题,就是不要太强调技术,线下零售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其本质是考验社会学、心理学和统计学的综合能力。这时要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方式做线下门店。商品选择上,一家门店不是通过数据分析就可以分析出用什么样的商品吸引客户。若你自己都不愿意到这家店买东西,别人也不会愿意。线下零售是要把离顾客最近的优势发展出来。在未来线下零售企业有且仅有的一种优势是物业优势。线下面临来自线上的最大挑战,是阿里或京东能够对你进行传感和销售预估,直接把订单推到你眼前,这在终端完成了对物业便利店的拦截。对未来的零售,若我们一直在想如何去和线上竞争,那我们走在了错误的路上。
欧阳:人脸识别、AI、智能分析、终端拦截,通过技术要对消费者需求进行预判,这些技术在未来几年会快速成熟。这中间有漫长的过程,解决很多问题,如人脸识别如何和ID匹配、如何去触及。这些技术为数据带来更多的可能,拿到了传统行业之前拿不到的数据,未来是有数据的企业打败没有数据的企业,我认为这是第一步。数据分析之后最终还像邱浩总说的要终端拦截,也就是还要打通流量。商业的底层系统信息化建设只是一辆车,有了这个车之后,是要用数据作为汽油来开的。以前是马车是人工决策的,现在是数据决策,有了这些还不够,要有流量。80%人还在线下买东西,但是缺少数据化的流量。我认为通过一整套系统技术、数据、流量形成的生态闭环才能帮企业创造价值,才能不断致力于这方面的探索。
智慧图创始人兼CEO欧阳
潘金菊:今天感谢各位特别精彩的观点分享。作为投资人,我确实认为2017年是整个中国零售行业剧变元年的开始。新的创业者、更多的资本、更多的变量和刚才说的新的商业模式和新的技术力量、数据力量都会让整个未来零售行业变得风风火火。其实对于2018、2019年,投资人也在思考,到底这个市场会怎么走。而当这个行业好起来,这个行业的服务方也会陪伴这个行业快速成长。希望在座的优秀创始人在未来2018、2019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里可以更好地为中国新零售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以上内容根据现场速记整理,未经发言嘉宾确认,仅供参考。】
来源|品途商业评论
1. 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 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不尊重原创的行为 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 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