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骏:金融风险主要来源是宏观杠杆率上升过快新金融
1月10日,国际货币基金(IMF)货币与资本市场部副主任、中国金融体系稳定评估(FSSA)报告负责人Ratna Sahay和IMF专家James Walsh在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就IMF最近发布的中国FSSA报告作了专题演讲,并与听众们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会议由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马骏主持,40多位五道口金融学院师生以及部分金融界专家参加了讨论会。
James Walsh指出,自2011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经济发展逐渐从高增长向高质量转型,在普惠金融和降低贫困率方面取得长足进步,同时在完善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框架、加强金融部门监管、采纳巴塞尔III资本和流动性标准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另一方面,金融风险问题也逐渐凸显,金融资产规模相对于GDP快速膨胀,企业部门负债高企,居民部门负债增长较快,金融部门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正逐渐弱化。非银行金融部门(尤其是复杂的金融产品)快速发展,同时也变得复杂和不透明,其不透明性和隐性担保问题需要引起监管部门的重视。
Ratna Sahay阐述了IMF报告中对中国的金融体系提出的政策建议:首先,为减少过度信贷扩张和债务累积,国家不宜设定过高的经济增长目标,否则会导致地方政府大量举债;其次,应该完善宏观审慎框架,加强金融监管部门的协调;再次,应提高监管机构的独立性和增加人力资源,并改善管理流动性框架和提高银行资本充足要求。最后,应强化金融危机管理框架,包括界定政府主导的危机应对措施的启动条件、规范央行紧急流动资金援助框架、限制道德风险等。
马骏在总结评论中指出,中国金融风险的主要来源是宏观杠杆率上升过快,而导致宏观杠杆率上升的原因主要是体制、机制性的,尤其是与导致房价上升过快和地方过度负债的体制原因有关。比如,房价过快上涨解释了宏观杠杆率上升的1/3,而房地产泡沫反映了包括土地供给方式不符合需求变化、房产税缺位等问题。
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建立房价稳定的长效机制。从地方政府的角度来看,以GDP增速为主要政绩的考核体制、地方债务缺乏透明度、上级对下级政府的隐性担保等都是导致过度负债冲动的原因。要达到降杠杆、防风险的目标,应该在这些体制机制问题上下功夫,包括将宏观调控的核心目标从GDP增速改为就业,开征房产税、公布地方政府资产负债表,强化地方人大对地方债务的监督能力,打破刚性兑付等。
马骏也强调,金融监管体系应该实现对金融机构全覆盖,加强监管机构之间的信息沟通,减少监管套利,提高金融产品的透明度。
【来源:华夏时报 】
1. 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 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不尊重原创的行为 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 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