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像练习生》是火了,但2018要成为“中国偶像元年”还需要看这些…水煮娱
这两天关于《偶像练习生》出道9人男团代言费达1200万的消息,引起了读娱君的思考,倒不是这1200万的超高代言费用让人纠结,而是中国偶像团体的商业价值既然已经有所体现,那么接下来中国偶像产业能否像此前设想那般发展起来。
在此,读娱君想粗放的为偶像产业划分几个重要发展环节,偶像生产、偶像传播、偶像运营,从这三方面来看看市场目前情况,以及还有哪些空缺值得填补。
细节决定偶像生产成败
2016年被媒体称为“中国男团元年”,这个“元年”指的是在那一年冒出了许多的男团,而且有意思的是这个“元年”也就止于此了,雨后春笋般出来的男团基本都没进入大众视野。要说原因,自然是比较复杂的,但如果只从偶像生产角度来看,也许是我们现阶段的偶像还不够成熟。
关于这一点,其实看看正在播的《偶像练习生》就知道了,如果我们不把目光聚焦在头部的几人,而是观察最初几期接近百人的偶像们,他们大部分除了有颜值,其他的偶像基本素养都还欠缺。这一点并不是偶像们还不够努力,而是公司的问题。
早在前几年,就有各种娱乐公司推出了自己的偶像团体,或者喊着引进韩国训练系统,把素人培养成偶像。但实际上,为偶像训练的人其素质是否过关就是个问号,同时公司做偶像团体的根本动力是什么,也是其偶像孵化动作是否会变形的影响因素。
此前,读娱君也接触过一些偶像团体公司,在聊关于公司方向、偶像行业发展的时候都能侃侃而谈,但当问到具体培训团队的时候,往往就是一句“学习了韩国”或者是“创始团队与韩方有密切接触”来带过,但其实偶像的训练正是偶像孵化关键环节。
同时,此前的行业情况是把“偶像”当做了一个卖点,因为海外成功的偶像产业被我们熟知,所以与偶像沾边的发展方向都被寄予厚望,在一段时间内有了偶像就等于有了钱。这使得不少公司在做偶像这件事上非常浮躁,让这些素人差不多会唱歌跳舞就OK,每个偶像的个人设定也非常模糊,然后找一些音乐公司甚至只是工作室,来为自家偶像写几首速成歌就把他们扔到市场上,这样的行为也自然使偶像的内容产品,很难在每天都有众多新内容出现的娱乐行业引起波澜。
其实,如果观察过日韩知名偶像,就能看出他们对每个人的开发都不是停留在舞蹈担当、vocal担当等等,而是根据个人特点再深挖,并根据这个设定接适合他们的影视剧、广告等。以日本当下的国民男团“岚”为例,成员之一的二宫和也是出了名的爱玩游戏,虽然在早期他也像普通偶像那样全面参与各种内容,但到如今以“岚”冠名的综艺中,为他打造的版块就是二宫和也不断挑战各行业名人,这个挑战是以该行业变形的游戏进行,从而再突出他这一设定。
虽然可以说人物设定是偶像后续发展的问题,但那是在日本,日本的偶像产业已经非常成熟,光是杰尼斯隔几年就要推出来一个新男团,偶像团体竞争激烈,无法早期就为每个人设定好人物,所以只得慢慢呈现。但在中国,我们完全可以加速这个过程,在最初就根据偶像个人特点深化,让这些新偶像能以差异化特质而生存、发展。
《偶像练习生》中第一期就被制作人们、观众认识的陈立农,不就是没有特别扎实的舞蹈基础,但凭借“甜”的人设在众多“韩式”偶像中脱颖而出么?所以要说在偶像生产这一环节上,我们不再只是需要教会素人怎么唱歌跳舞,而是要把训练、培养这件事做的更细致,才有可能在机会到来的时候让新人偶像们一窜冲天。
开放心态是偶像扩大影响力关键
其实,此前中国偶像很难走进大众,更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面向大众的渠道方,并不想接男团这个话茬,你看今年出了个《偶像练习生》之后,那些存活着的甚至还没开始的男子偶像就成明星了。
从这也能看出来,当下中国偶像产业的难点之一,就是偶像有了,但是扩大他们影响力的渠道没有,不管是YY自己做女团,还是TF家族延续自己的“TF”品牌,都没有一个内容给他们面向大众的机会,现在有了《偶像练习生》,接下来还会有《创造101》,2018年对于手握偶像的公司来说,确实是展开下一步的开始了。
所以说当下这个阶段,偶像产业是相当依赖于传播渠道的,只有越来越多的综艺围绕偶像进行,才可能真正为这个行业带来关注度、资金,和未来。那么对于手握偶像资源的公司来说,在这一环节的建议就是开放,放大胆的与平台合作,只要艺人还在自己手中,其他方面就应该以配合平台,或者说配合优质内容生产方进行。
这一次爱奇艺与各经纪公司的合作方式就值得借鉴,大家把自家偶像放到综艺内容中,之后能冲进前9位的偶像将会交由爱奇艺运营18个月,让这些偶像不至于在节目结束后就快速“消失”。谈下来这样的合作是前所未有的,虽然还是处在选秀综艺后节目方运营新星的框架中,但这次的合作等于是把经纪公司与平台方的利益结合到了一起,对于平台方来说经纪公司也会为自家艺人投入,而对于这些经纪公司来说,多了一个合作方就多了一份希望呀。
那么再说回偶像传播渠道上,除了目前的偶像“选秀”综艺之外,市场中还能出现哪种围绕偶像的内容?可以肯定的是,应该仍会以综艺形式展开,毕竟影视方面其实就在于经纪公司方面的话语权和影视资源了,不在本次的讨论范围内。
而借鉴海外结合国内,其实最先会有的就该是成熟偶像艺人的冠名综艺,目前国内的明星竞争虽不如日韩那般激烈,但前辈们也时刻经受着后来者的进攻,那么粉丝数量达到一定级别的成熟偶像,其实可以试着和平台合作开发自己的综艺节目了,这样既可以保持自身在大众曝光的活跃度,也能进一步夯实自身的人物设定。
现在各视频平台的综艺节目基本都是分级操作的,偶像冠名的综艺肯定不会是最顶级的,但因为偶像的影响力摆在那,双方合作开发一些棚内小综艺是可行的,只要形式有趣不一定做不到千万流量。当然,这也需要双方保持开放的心态,艺人方不能只想着怎么突出自家偶像,制作方也不能只想着赞助、商业转化,偶像塑造还是需要时间的沉淀,帮助了偶像成长反过来说对于平台方自然也有回馈。
而在整个中国偶像行业起来后,将来市场上出现打歌综艺也是早晚的事。虽然目前仍然是分众时代,每个人有自己的音乐喜好,但发现新歌如果只靠各音乐平台的大数据支撑,其实是不全面的,更何况当下歌曲推荐的逻辑还较低级。而中国大众对音乐的审美提高后,对新音乐的需求也会增长,同时未来中国市场的偶像越来越多,那么集中展现他们音乐内容的需求也会出现,因此在读娱君的想象中,如果今年能出现几个成熟的偶像团体,那么五年后出现打歌综艺的可能性也就有了。
同时,在偶像行业发展中期,话语权可能就不再完全掌握在渠道手中,那么那时各视频平台方能够做出将一箩筐偶像集中到一起的内容,也是一种保持渠道和生产方平衡的方式。
“不求多,只求专”
其实关于偶像运营,是从头到尾贯穿的,包括前文说到对偶像的个人定位,在宣传时如何配合渠道方,都是经纪公司们需要反复考虑的,而具体如何进行运营,当下谁都没法给出明确的方法论,但结合目前头部偶像艺人发展和市场情况来看,“不求多,只求专”更适合如今经纪公司的艺人打造思路。
由于偶像市场仍然是发展初期,每位玩家对于如何长久运营偶像都是未知的,市场环境也不稳定,所以在这个摸索阶段,打造少量偶像团体更合适,把1、2个偶像做到持久有影响力,也是在对外展现公司的实力。在当下做艺人这件事,不能像做影视那样“广撒网”赌对错,因为一旦艺人小有成就,公司的服务跟不上就很有可能发生艺人自立门户的事。
鹿晗此前就结束了与壹心娱乐的合作,细节原因我们不得而知,但肯定是公司在同时操作多位艺人时没能服务好鹿晗。像鹿晗如此影响力的偶像尚且如此,如果是新偶像团体则需要倾入更多精力,贪多肯定是不行的,大家短期内就不要做“中国SM”、“中国杰尼斯”的梦了。
那么如果从鹿晗这个情况来看,似乎经纪公司们都要担心,我培养的偶像在结出果后就跑了怎么办,关于这一点确实需要经纪公司们上心,但不需要太过担心。在读娱君看来,明星偶像的长期单打独斗是不现实的,哪怕工作室只服务于一个艺人,但运营起来需要多方资源,如果不是长期扎在娱乐行业,是很难做全面的。
目前明星、偶像们的“工作室化”,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国内市场空间大,艺人眼看着能赚的钱赚不到,自然就会想自己来做,但随着市场愈发成熟,艺人们自立门户的空间会越来越小,而公司也会越来越成熟,那么能够提供优质服务的公司将可能再次掌握话语权。
换句话来说,在偶像艺人与公司方的博弈中,市场大环境的影响无法反抗,但扛过这个时期,只要能做好偶像的运营,自然会收获后来有偶像梦的素人们,并且偶像市场这个口子一旦撕开了,是不会再关上了,偶像行业的从业者都把眼光放长远才是真的。
其实说了这么多,还是要看今年在渠道方也加入后,我们能否产出被市场认可的偶像,至于其他事只要行业不浮躁就都会有。话还是那么说的,做内容一定要给予时间。希望2019年我们再回望的时候,能让2018成为真正称得上的“中国偶像元年”。
来源:读娱
1. 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 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不尊重原创的行为 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 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