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柯南剧场版口碑越来越低,票房却越来越高?水煮娱
柯南剧场版再再再创纪录!
截至4月23日,上映两周的名侦探柯南2018年剧场版《零的执行人》以32.3亿日元的累计票房,再次前作创下的史上最高同期纪录。至此,名侦探柯南系列剧场榜已经连续6年每年刷新新高,连续10年破30亿,也即将连续5年破40亿,连续3年破60亿。根据票房走势,《零的执行人》甚至有望成为首部票房突破70亿大关的柯南电影。
有趣的是,1997年至今,日本单张电影票价实际上涨金额不过50日元,这意味着,名侦探柯南系列在开画影院数、观众动员人数等指标上均有30%以上的提升。柯南系列的IP价值不但没有被时间稀释,反而呈现出越酿越香的醇厚感。
然而,在票房曲线高歌直上的背面,却是柯南票房口碑的不断走低的尴尬。以豆瓣评分作为指标,柯南剧场版的评分从早期《贝克街的亡灵》的8.8,一路波动下探到《纯黑的恶梦》的6.3,目前,《零的执行人》评分为7.2。
那么,为什么口碑走低的柯南剧场版,票房却越来越高呢?
名侦探柯南:日本版样板戏
熟悉柯南剧场版的粉丝不难发现,相比于漫画和TV版,剧场版的推理逻辑性弱了很多。以《沉默的十五分钟》为例:犯人抢了10亿日元的宝石,并且还轧死了人,被小孩子看到了。然后就想着干脆先自首,把宝石先埋起来。然后过了8年回来发现埋的地方居然已经因为水库而沉没在水里了,于是就想着靠爆破来炸水坝,最后柯南靠着雪崩来阻止了大水……
哪怕在粉丝滤镜之下,这套漏洞百出的剧情是很难具有说服性的。首先犯人的逻辑就让人无法理解,你说炸水坝也就算了,一开始炸列车是图什么,测试性能吗……另外柯南居然那样都不死。
事实上,经过20年的发展,名侦探柯南系列已经演变为一出日本式的样板戏。知乎网友廖子逸曾经对柯南的剧情元素做出过细致梳理,在他看来,每部剧场版都不外乎多个经典元素的拼接。其中必须提及的元素包括:
1. 柯南的推理秀
2. 新一和兰的感情线
3. 柯南和灰原哀的默契(如果不说感情的话)
4. 少年侦探团的各种刷存在感和神提示
5. 毛利大叔排除错误选项
6. 柯南越发逆天的滑板技术
7. 兰和园子的友情
8. 警视厅的种种破案行动
9. 博士的冷笑话
10. 兰的空手道
选择性出现的元素则包括:
1. 平次和新一的联手破案
2. 柯南的足球技术(这一条随着时间推移差不多也成了必出元素,早期较少)
3. 基德盗宝
4. 黑衣组织和FBI
5. 博士的新发明立功(后期开始频繁)
6. “我要上厕所”
“上述元素集中体现了柯南的精华,是柯南连载多年累积下来的图腾式标签,缺一不可。在编剧面对如此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感情线之后,还要设计一个精彩的推理故事,把上述线索都巧妙地融合进去,就未免强人所难了。”廖子逸表示。
在优先保证元素齐全的逻辑驱动下,剧情和推理自然被摆在了牺牲品的位置上,作为补偿,动作和大场面的作用得到彰显。
廖子逸还说:“要知道,柯南的粉丝和推理迷之间并不能画等号,多数柯南粉丝无非是想看到一部有鲜明的柯南元素的电影,照顾好这批人,加上品牌效应产生的票房,制作组就算成功了。说到底,这是一个成本核算问题。”
这并不讳莫如深。
在看《名侦探柯南》时,日本观众到底在看什么?
那么,为什么一部创作日益死板的样板戏,为何能够风靡日本20年,成为一代人的记忆节点呢?任何文艺作品都是社会变迁的反应。事实上,在柯南剧场版兴盛的背后,是传统日本大片走弱的市场空档。
上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步入顶峰,一同步入辉煌的,还有日本电影。当年的日本电影人有多有钱呢?通过《敦煌》电影的拍摄预算可见一般(摘自《从<敦煌>到<妖猫传>,中日合拍电影三十年》):
1980年代,一群日本电影人两度深入中国西北的大漠,一同都被秘密调动的,还有西北解放军两支部队。
都说有钱能使鬼推磨,30年前的日本人就让改革开放不久的中国人见识到了资本主义糖衣炮弹的威力——他们带了45亿日元的预算,按照当年的汇率,这笔钱的购买力约为1.2亿人民币。当年,北京顶级豪宅的价格不过10万元人民币/套。
他们想用这笔钱拍一部关于中国历史的电影,而被调动的卫戍部队,则成为了拍摄战争场面所需的庞大群演。
1988年,电影《敦煌》在日本上映,凭借82亿日元票房成绩拿下了当年真人电影票房亚军,并一举拿下了包括第12届日本电影学院奖最佳影片在内的10项大奖。时至今日,这部电影仍旧是被中日影迷津津乐道的经典大作,豆瓣评分8.8。
然而花无百日红,随着日本泡沫经济的破灭,日本电影能够从大财团那里获得的投资越来越低,80年代几十亿日圆的大制作层出不穷,今天10亿日元制作的电影已经堪称顶级。
2017日本电影票房排行榜
那么,日本观众是不爱大制作电影了吗?
恰恰相反,好莱坞大片在日本十分受欢迎。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日本电影票房Top3全都是好莱坞电影。日本人爱看大片,因为电影世界中所呈现出的光怪陆离的画面,能够暂时把自己从平静如水的生活中解脱出来。
日本电影市场的矛盾在于,日本本土票房已经支撑不了数十亿日元的大制作投入。美国电影的输入满足了一部分新异刺激,但本土化程度不高导致隔靴搔痒,总是挠不到日本观众心头的那块痒痒肉。
电影《天与地》万人实拍的合战场面,一去不复返了
多方妥协之下,日本动画电影接过了大片化的重担,追车、炸楼、炸飞机、万人合战,怎么刺激怎么玩。对于商业动画电影而言,这些画面并不会推高成本,却能够吸引更多的观众走进电影院回味旧时光,何乐而不为呢?
来源:动漫经济学
1. 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 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不尊重原创的行为 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 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