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的互联网和被误读的知乎水煮娱

/ 娱乐资本论 / 2018-04-30 20:26
比起一般的内容App,知乎似乎逼格高一点。在媒体的报道里,“知乎上的一个高票回答说”已经成了一个经典的引用句式。象征着比其他平台更高权威性和可信度的观点。

比起一般的内容App,知乎似乎逼格高一点。在媒体的报道里,“知乎上的一个高票回答说”已经成了一个经典的引用句式。象征着比其他平台更高权威性和可信度的观点。

这个聚集着高质量用户的App打着“最专业的问答社区”的口号于2010年杀入市场,2013年开放注册后用户量激增,逐渐成为了不少上班族、学生党和年轻人群的的“每日必读”。

Slogan从“最专业的问答社区”变为“发现更大的世界”。这透露出知乎发展方向上的变化。

“现在你依然能从知乎上找到各种各样的人回答,但好像情感、生活类的话题越来越多了……”最近提起知乎,不少用户可能会做出这样的反应。

2017年底,知乎就对外宣布注册人数已超1.2亿,日活跃用户超过3000万,月浏览量达到180亿。在拥有海量的用户背后,讨论日趋大众化。甚至还有人在网上留言称,知乎是为了流量而妥协了内容。

不得不说,做为一个目前拥有1.4亿注册用户的平台,内容大众化是客观存在的,知乎正在经历一个转型期,遭遇的质疑,很大的程度上,是种子用户和种子内容的高质量所建立的人设过于高处不胜寒,高到让人们忽略了知乎也只是中国互联网一家普通的创业公司,依然是一家商业公司。

只是浮躁和贩卖焦虑成瘾的中文互联网,却对知乎的要求越来越苛刻。另一方面,人们也忽略了知乎的大众化更多体现在话题而非回答问题的质量上。

“任何一个内容平台在爆发性增长之后,大众化内容的绝对数量必定会出现井喷,例如生活、娱乐、情感,但我们不认为大众化等于低质量。”一位知乎内部人士这么认为。

当高端调性遇到大众用户的涌入,知乎该如何保持天平的平衡?

知乎丧失高端调性了?

“每天在地铁上都会看,和刷微博差不多,但感觉比微博要高端一些。”某身在广州,已经用了三年知乎的上班族A对剁主(ID:ylwanjia)表示,“地铁上有不少乘客会选择看一些高质量的读物,有的人拿kindle有的人干脆拿纸质书,而我就选择刷知乎这种既便捷又高效的内容啦。”

但是,她觉得现在的知乎跟以前有点不太一样了。“以前我会被一些专业性的内容所吸引,能学到不少知识,现在有不少情感问题在上面。”

剁主(ID:ylwanjia)打开知乎,大约半小时内,几次打开知乎,在未选择任何“标签”的情况下,推荐页的内容如下所示:

“和前任最好的相处是怎样的?”就是A所提到的感情类问题,不少用户也和她一样,对感情类问题格外感兴趣,虽然仅有1个评论,却有35,540个用户表示赞同。

更多贴近普通大众的话题也成为热门:“坐月子到底科不科学?”的问题有313万的浏览,高票回答下面有近5000条评论。

有知乎的读者开始讨论,这些大众化内容的“入侵”使知乎丧失了高端调性。但事实上,就这些问题的回答来看,大众化跟高端质量不是对立关系。

讨论量子力学是高端,讨论母婴话题就是低俗?但对大众来说,物理话题更好的认识了世界,母婴话题解决了生活当中切切实实存在的问题。“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宋代人就知道的道理,却在一千年后还有争议。

知乎成立以来,给中文互联网输出了很多耳熟能详的价值观,例如,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从话题来看,知乎的确走向了大众,但从回答的内容来看,知乎的调性一直没有改变。

就在4月27日的第十届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上,知乎合伙人、副总裁李大海,就罕见的就知乎的人工智能对外发声。演讲的主题和其他秀算法肌肉的嘉宾不同,叫“AI算法与人文价值”。

知乎合伙人、高级副总裁李大海

简单的说,知乎是将人工智能主要运动在“互联网讨论礼仪”的建设上,也就是说,知乎的人工智能,不是为了无脑地给用户推荐容易沉溺的低质量内容,成为“信息孤岛”不谙世事,而是让更多普通人,有一个能畅所欲言发表专业观点的平台,不用面对互联网上普遍存在的戾气、偏见和争执,产生更好的内容,看到更多观点,发现更大的世界。

在热点事件讨论上,知乎提出和互联网其他平台不一样的视角和回答,另一方面,知乎将大众内容专业化的同时也在将专业内容大众化。

在江歌案中,互联网上一片喊杀之声,知乎的网友则在直播日本法庭庭审的实况,律师和法学学生在分析日本法律,指出在日本此类案件很难判决死刑,心理医生则在分析江歌母亲的心理状态,希望能有专业心理援助介入。

而在霍金逝世的时候,知乎的网友不是在点蜡烛祭奠,而是通过回答让大众知道霍金在物理学上的贡献意味着什么,他为世界所记住更多是通过科普让更多普通人了解了物理学和认识了我们的世界。

知乎的故事,都是编的吗?

与世界分享你的知识、经验、见解,是知乎所倡导的。而“经验”,很多就是个人经历,是一个个真实生动的故事。

2016年,虚构244个身份在知乎上回答问题的“海贼-王路飞”在被知乎封号后,成为了微博上的热门话题。从此,在微博上,“编故事”成了知乎的标签之一。

客观上,这和知乎2013年开始开放注册有一定的关系。用户量暴增后,知乎的流量也开始变大,成为不可忽视的内容平台。此时便开始出现想在知乎“吸粉”的用户,这也就是编故事的原始动机。

开放注册前的40万用户,到今天1.4亿,知乎的内容生产发生了巨大变化。周源曾经说,知乎一直在“努力地消灭内容”,对一些低质量、无帮助和虚假内容毫不留情,但在客观上,也造成了内容审核和管理成本剧增。一个1.4亿人口的城市,再好的治安也不可能做到零犯罪率。

知乎创始人兼CEO周源

但在舆论抨击知乎编故事的时候,却忽视了几点:

个体取代整体,一叶蔽目。凡事讲求客观理性,不能用个体案例指代整体,必须用数据和调研说话。这是知乎一直坚持的价值观。但并不是整体互联网的普遍认知。

编故事、谣言,在每个社交平台上都屡见不鲜,但只有在知乎上成了新闻事件——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公众和舆论对知乎的要求之高:你不能犯错。

另一方面,也说明知乎一直以来的干净人设:就像《芳华》里的刘峰,中国版《深夜食堂》的黄磊:完美的形象,一点污渍都异常显眼。

同样死亡人数的恐怖袭击,在中东就是大家习以为常的事情,但发生在英国、瑞士,就立刻成为各大媒体的头条。仿佛西欧已经成了恐怖中心。

双重标准。某种程度上,舆论在用神学标准要求知乎,但用法律标准要求其他内容平台。不管是儿童邪典,还是低俗内容,互联网内容的丑闻、封杀,从来没有知乎的身影,因为用户和舆论默认:知乎上本就不该有这些违规内容。

舆论对知乎的要求更高:道德模范。某种程序上,一直以来舆论和大众对知乎极高的认可度和信任度造成了这种高要求。

自我纠错能力。知乎的用户构成和社区氛围具备自我纠错能力。崇尚独立思考、怀疑精神,是知乎社区和用户的核心精神之一。知乎本身是一个有社交属性的内容平台,一方面,只有极高欺骗度的编造才能在知乎存在——被识破只是时间问题。

另一方面,知乎聚集了各行业具有探究精神的专业用户,对一件事情的观察和实操,都有大量的经验。

更不用说极其严格的管理规定,不仅人身攻击、编造故事会被处理,连不友善、没有帮助的回答,和个人化对大众没有借鉴的问题,都会被处理或不被鼓励。这样的氛围和机制下,实际上产生不实内容的几率极小,即使发生也能得到妥善处理。

但这些并不是情绪化的舆论所能关注到的。

高速增长说明,

这里的内容依然最可信

“我从去年开始用知乎,现在习惯有问题上知乎先搜一下问题,而不是在搜索引擎,它提供的答案要靠谱的多。”

另一个用户小Z的回答大概能代表不少新用户。“我今年准备考研,知乎有不少在读的师兄师姐分享了考研的经历,还有注意点,这些有针对性的回答帮助很大。”

过去的一年,知乎的注册用户从7000万增长到了1.4亿,而从披露的数据看,用户大众化并没有带来单用户贡献的下降:用户时长也一直在增长。

大众大量涌入的同时,也带来了各个领域的“专家”。

知乎的意见领袖有一个特点:原生率很高。并不是一个名人来到新的社交平台就能得到大量关注。在知乎上,分享内容的质量,是用户是否跟随的核心标准。

即使名气再大,言之无物也会被抛弃。知乎的意见领袖,几乎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人员,依靠长期高质量的内容,获取大量粉丝,而他们几乎在此之前都并非互联网名人。

知乎的分享氛围加上各领域的专业人员,构成了知乎内容的高价值和可信度。带着孩子的母亲,边远地区的乡村教师,缉毒一线的警察,当然还有大量互联网从业者、律师、AI工程师等等,保证了知乎内容依然是中文互联网上最具价值的一部分。

由于一直以来的专业,知乎被大众舆论过度标签化:高端。但也正因为一直以来坚持的专业,知乎的内容被用户所信赖。

人们在沉迷互联网上的段子的时候,很难意识到自己错过了什么。在浮躁的大环境下,贩卖焦虑的内容流行,阅读流于形式而不深究。

就像2017年“知乎大V出走”的新闻,没有人深究披露的名单远远没有上百人,没有人质疑这是一场营销事件,更没多少人知道这些回答者并没有离开知乎依然在活跃回答问题,更别说其中还有因为极端情绪表达而被封号的用户。人们只是像阿Q一样津津乐道“你也有今天!”

在互联网上,情绪化的内容依然具有煽动性,这样的内容,在知乎要么被处理,要么也很难得到用户的赞同,不能形成影响。知乎曾经给互联网输出了众多正向的价值观,而现在更在积极影响更多的人。

作为商业公司知乎的大众化是必经之路,一些误读和阵痛难免,但在中文互联网上,知乎所能提供的价值,不是能简单用估值和数据能体现的。

来源:娱乐资本论  作者:赖着钟



1. 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 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不尊重原创的行为 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 编辑修改或补充。


阅读延展



最新快报

1
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