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歆磊:小米本质上是一家传统制造企业 圈
小米正式在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对于小米的估值,现在大家认可的是700亿美元。于我们的常识中,类似的高估值、高市盈率的公司,是谷歌、Facebook、腾讯、阿里巴巴这些做“软东西”的科技公司。
于是,我们不禁要问最关键的问题,是什么支撑起了小米的高估值?
小米是一家传统制造企业
小米的生态链是其在资本市场最大的卖点。小米在招股书中表示,将整体硬件业务包括智能手机、IoT及生活消费产品的税后净利润的上限设置为5%,通过硬件产品带来互联网业务的获客,打造小米生态链。
一直以来,“做中国的苹果”是小米向资本市场讲述的故事。苹果已经构建了高度体系化的生态链,生态链内的产品相互关联,产生协同效应。然而,与苹果公司构建的生态链不同,小米的生态链本质上是一家类似于丰田的制造企业,而且作为制造企业,小米可能做得并不及丰田。制造企业无法获得与高科技公司相同的高市盈率,而本质上是制造企业的小米,却偷换了概念,在按照高科技公司估值。
生态链的价值在于产品间的化学反应,而小米是在做一个又一个的爆款产品,但这些爆款产品间却没有关联性。小米生态链的产品间最大的关联性在于可连接手机。
手机做为端口,控制家里的这些设备。但是手机可以控制这些设备的用处并不大,因为这些产品,比如音箱、空气净化器、冰箱等,彼此间不能产生真正的化学反应,生态链事实上是无价值的。这与苹果的生态链有着本质区别,所以小米本质上是在推出一个个爆款。从这点来看,小米和联合利华、P&G是一样的,都是不停的推出新产品。
生态链产品皆身处红海
而且,小米生态链上的产品以小家电为主,所在行业本身都已经是一片红海,往往产品附加值不高,利润空间也不会大。小米唯一能为产业链企业提供的是小米的品牌。小米一直讲为产业链企业赋能,降低成本,但从没讲过具体如何降低成本。
手机要降低成本,关键是掌握供应链。过去小米手机因为对供应链没有控制而要负担高成本,后来小米能够影响供应链,成本得到了控制。但是,即使小米的手机控制住了成本,它和现在的大手机商相比仍没有优势,因为其他人的成本控制也不差。那么为什么要认为小米进入一个细分行业,就会比其他人有优势?
小米所有的硬件产品所处的市场,未来都会是红海,做这些产品的利润很低,靠这些想赚大钱是不可能的。小米的招股书也证实了这一点,生态链的利润率非常低。小米利润率最高的业务是互联网服务,主要是广告和游戏,而这与小米的生态链完全无关。
反观小米生态链内的产品,比如小米做的吸尘器、空气净化器等,小米并没有为这些产品增加“软东西”,小米的空气净化器与其它制造企业的产品相比并没有突出优势。从成本控制的角度,这是“硬东西”,是生产制造企业的价值,而小米却被当做能提供“软东西”的科技公司估值。
场景和数据缺乏变现能力
小米给自己定义是一家以手机、智能硬件和IoT平台为核心的互联网公司。事实却是,手机和智能硬件的利润不高。今年1月,我在《再谈小米的破绽》一文中指出,小米虽然是家了不起的公司,但它仍然有不足之处:首先,小米的物联网主要是家庭物联网,家庭物联网不是最有价值的物联网;其次,场景和数据缺乏变现能力;并且,小米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创新。
按照产品的技术采用生命周期理论,商用和政府将是物联网的最主要采用者,个人消费者对物联网的采用将落后于企业和政府。而小米做的恰恰是家庭物联网。虽然,个人消费者还是会采购大量的设备,并在物联网生态系统中投入巨额的资金,但是其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都相对边缘。
小米在招股书中强调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费类IoT平台,链接超过1亿台设备。但是,家庭物联网最有价值的场景在厨房,未来也将是各大家电企业的必争之地。而且,小米的物联网数据大多是无价值的数据,空气净化器的数据、开关的数据、灯泡的数据等,都没有商业价值。
一家真正的科技企业应该具备三个要素:技术,场景和数据,以及创新。这三者缺一不可。小米的短板是,它善于营销,偏好轻资产模式,但是它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创新。从创新的角度,小米的产品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物联网产品,更像是用物联网作为噱头来营销产品。
要做物联网,需要拿大量有价值的数据,但这是小米现在和未来都做不到的。即使未来卖了很多电器,这些电器的场景是无效的。如果转做互联网服务公司,竞争太激烈,增值很难做。小米行至此境,其实并不怪它,因为小米的模式本身很难做,定位太高。
(本文经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市场营销学教授、副院长陈歆磊审阅)
文|陈歆磊 李思
来源|经济观察报
1. 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 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不尊重原创的行为 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 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