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如何把创业公司推向生死边缘?新金融
ICO正在成为过去式,私募成为当下最流行的玩法。刚刚过去的纽约Consensus大会,有一半的参会者都是投资人。
想了解ICO(首次公开募币)有哪些坏处,或许你该去看一看最新一季的美剧《硅谷》。这是一部不失真实又黑色幽默的喜剧,每季都会把硅谷的流行元素第一时间加入剧中,每一季开头的片花中也暗藏当下的互联网竞争格局。
这部剧最大的亮点就是讽刺了很多互联网圈内的梗,是一部全程嘴炮高级黑的创业故事。它围绕创业公司Pied Piper展开,这家公司的发展目标几经变化,开始做“去中心化”的互联网,这让剧中的硅谷巨头Hooli(影射苹果、谷歌、乔布斯)感到紧张。看似荒诞的剧情,都是在讽刺真实的硅谷。(以下含有大量剧透)
这季,当这家公司打算B轮融资时,公司一个炒比特币的元老提出了一个新点子——让我们ICO吧。创始人在鄙疑中听完了这个点子,随后他们去找了投资方。当投资方听到他们想要ICO,心虚式的自我防卫开始了,各种抨击ICO的坏处,并且让他们去找一个此前投资了ICO亿万富翁。这位亿万富翁正在堆积如山的垃圾堆中寻找一个U盘——他投资了30个项目,29个项目血本无归,只有U盘中这一个项目赚钱了,但是他却把项目的私钥弄丢了。
随后,Pied Piper被说服放弃ICO,继续安心B轮融资。此时,这家风投机构陷入前一家人工智能公司巨额亏损的压力中,该机构的管理合伙人希望给创始团队施加压力加入广告。此前劝他们不要使用ICO的投资人,开始偷偷打电话告知消息,并重新劝他们ICO。听从投资人劝告后,他们上了代币。原计划发行价68美元的代币,上市之后跌到0.7美元。
该剧用幽默的手法开始展现了ICO之后公司的萧条,员工无精打采,创始人的小白版上画满了各种拉盘策略,币价涨不上去,钱没有融到,却又经历了51%攻击。51%攻击是指,如果有超过51%的算力发起攻击,就可以窜改数据,甚至摧毁整个网络。
为了避免51%攻击,创始人在所有心血付诸东流的压力下,差点免费把公司送给竞争对手:拉入巨头对战、寻找合作伙伴,与风投和竞争对手博弈。一系列激烈对抗后,这家创业公司终于成长壮大了。
看到这家公司开始租下三层楼的超大办公室时,我突然有点激动——在前五季中,编剧给这家创业公司设计了100种死法,却从来没有成长为一个超过百名员工的大公司。被区块链一波三折的搅浑水之后,这家公司终于得到了一个成长的契机。
无论是毁灭还是成就,这部剧在以一种极端的方式呈现把一家公司“区块链化”的好与坏,荒诞背后却展示出了一个真实的行业:ICO带给创业者更多的控制权,让风险投资人高度紧张,币价浮动导致人心浮动无心工作,面临的监管难题,以及被操控的风险。
在真实的硅谷中,ICO也是一把双刃剑。我曾经在硅谷参加一场投资人与创业者的聚会,一位连续四次创业者开始在饭桌上大肆批判风险投资人:他们迟到不守时,你在酒店等了两个小时最后告诉你不来了;见一圈投资人,他一周时间就白白浪费了;这些人使用精心设计的文件让公司按照投资人意愿发展,甚至将创始团队赶出公司。ICO的到来让他兴奋,他的第四次创业终于不用再像噩梦般的看投资人脸色了。
对很多已经成功ICO的创业者来说,这只是一场噩梦的开始。大批不成熟项目上线,导致炒币者们血本无归。“中国项目吃了很多苦头,币价跌了就会有人闹事。有闹事的人买了200个以太币入场,最后跌的只剩0.1个以太币。”一位币圈老人说到。
对创业者来说,一旦项目ICO了,似乎都会把大部分精力放在提升币价上。在项目的微信群中,每天都有人喊着如何拉盘,如何把币价炒起来。激烈的人身攻击,义愤填膺的态度,除了应对监管难题以及做出产品,创业者的苦恼还来自于给他们筹资的公众。项目的营销能力似乎是一件比做好产品与技术更重要的事。一位区块链创业者告诉我,他其实非常希望监管部门 “停止ICO”。
曾经一纸“九四禁令”即使阻止了国内的ICO热潮,但巨大的利益驱使这些人把项目搬到了海外,地下暗流不止。在国外建服务器、募资、发行,甚至还有很多人开始研究各个国家的开号策略。
日趋严格的全球监管压力下,行业正在发生一些新的变化——ICO正在快速过时,现在币圈流行“私募”,并崛起了一大批专门投资区块链的私募基金。在刚刚过去的纽约Consensus大会上,几乎成了一次全球链圈大聚会。一位参加活动的人告诉我,几乎去了7000-8000人,其中一半都是投资人,还都是合规的投资机构。
这源于美国对加密货币的监管趋严。此前,只有经过授权的投资人才能进行私人证券配售。尽管ICO属于证券还是代币,监管部门还有争议。但此前SEC的大量查处ICO项目,没人愿意承担违反美国证券法的严重后果,现在很多加密货币项目都会主动限制美国公民参与,只对合规的投资者开放。
当问起这场会议有什么新收获时,区块链投资人Chris Li说:“骗子还是很多,有很多好项目,还是有很多不靠谱的项目。”
即使是区块链领域的专业投资者,他们也看起来像“赌博”: “传统VC不太了解区块链投资的理念,区块链还在早期,很多东西还是概念,所以没法投,风险太大了。但是现在整个行业就是这个样子,就是靠概念,想象或者打赌的成分太重。”
如果说风险投资项目有10%的成功率就不错了,在极早期阶段的区块链行业,连产品都没有,普通人又如何能比有着严谨投资规划的风投机构胜算更大。“我们正在制造一些难度,限制人们大量购买加密货币,在购买的时候,你必须要表明会使用这些加密货币。” ConsenSys创始人Joe Bubin也提倡要给加密货币的购买增加难度。
无论是私募还是ICO,只要上了交易所,创业者与投资人均可套现。这时,何种资质的项目能够上线交易所,交易所的把关也尤其考验行业自律与监管。
币安与红杉的官司也在圈内掀起论战。红杉起诉加密货币交易所币安违反投资排他性协议,币安创始人赵长鹏宣布要在币安清除所有与红杉有关的项目。传统投资者认为交易所权力过大,缺乏约束;一位区块链孵化器创始人却认为“红杉跟币安签订六个月内不能向其他机构融资”太过强势,越来越多区块链项目私募,不再依赖于风险投资机构。敢于叫板圈内顶级投资机构,背后正是区块链新势力的快速崛起。
以前,ICO通常出现在更多的区块链创业领域;如今,越来越多行业的创业者正在尝试使用“代币”进行私募,包括着人工智能行业、医疗行业以及农业。Terry是美国年轻一代的农场主,他正在加州种植杏仁儿,买农场土地、种树这些都需要大量筹资。他开始高频出现在一些区块链的活动上,尽管还未行动,他正在考虑将项目移到“链”上,而不是寻求风险投资和银行贷款,这样所有人可以分享项目收益。
从向公众公开募资,变成了向具有行业投资资格的人私募,这是区块链行业的进化,也是监管的作用。更多其他领域的创业者入局到这个乱象重生的行业,合规正变得尤其重要。在《硅谷》的结尾,另一颗被埋下的地雷正是来自美国监管机构的“问候”。
【来源:《财经》杂志】
1. 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 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不尊重原创的行为 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 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