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一周前,华谊兄弟上演的一场“携款跑路”,如巨石击水,在吃瓜群众里掀起惊天巨浪。波纹扩散,至今不绝。而就在16日,崔永元又一次发声,称给华谊三天时间,不然就将“正式举报华谊兄弟”,更是让这场风暴刮得猛烈起来。
事情的开端得从崔永元怼冯小刚,爆出“阴阳合同”说起。在崔永元拿出一纸四千万合同后,华谊兄弟就和范冰冰一起躺着中了枪。6月以来,华谊兄弟股价下跌超16.57%,蒸发市值超过40亿元。仅6月4日一天,华谊兄弟股价就下跌了10.02%,市值蒸发22.75亿元。截至6月11日收盘,华谊兄弟市值190亿元,当日股价报收6.85元/股,下跌3.11%,创下2013年5月以来的新低。
公司动荡之际,6月11日突然又有消息传出华谊兄弟王中军与王中磊质押几乎全部股权,正疯狂套现。结果就是至6月19日,华谊兄弟市值仅剩170亿元,当日股价报收6.14元/股,下跌4.95%。
华谊兄弟的这个六月就像坐过山车,从躺着也中枪到自己出了事,网友们直将王氏二兄弟类比成了贾跃亭。
但冷静下来,华谊兄弟如今一副墙倒众人推的架势,买的其实并不是自己的单,而是成了观众们恐慌和愤怒的突破口。当市场对影视产业陷入不信任,华谊兄弟的股价也就动荡不堪。
资本质押隶属常态、压垮的却是市场的信心
在华谊兄弟6月6日发布的公告中,截止2018年3月31日,华谊兄弟持股人王中军持华谊兄弟股票约6.12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2.07%。
至截止公告日,王中军共向中信建投证券有限公司质押股份5.5亿股,占公司总股本19.86%,作为第一大股东、公司法人,如今王中军手里仅剩2.21%的公司股份。
同时,王中磊此前持股171,681,986股,占据公司总股本6.19%,质押股份142,799,999股,占据公司总股本5.15%,手里仅剩1.04%。
这一信息的曝光很快摧垮了市场上小股民的信心,认为华谊兄弟的执掌者正在疯狂套现,甚至怀疑会像贾跃亭一样跑路。
如今看来,“套现”的说法并不为真。
在华谊兄弟的紧急回应中,王中军对股东们进行了一系列解释,大致意思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第一,质押股权并非套现,不影响股权结构,之前已有过多次类似情况,王氏兄弟在运营中还增投过6.4亿元进入公司;第二,之前对明星公司的收购没有问题,华谊从中获得了充分的回报;第三,华谊不存在“阴阳合同”等类似欺骗国家的行为,请股民放心。
文创资讯从证券从业者处了解到,股权质押确实属于一种较为常见的融资方式。由于高管出卖股票相对困难,需要进行多重报告,并限制一定的买卖数量,而质押则简单的多,只要成功可以迅速获得70%的现金补充现金流。
另外,上市公司假如通过增发、配股来融资,就需要证监会批准、中介机构推荐,因此资金成本和时间成本较高。相比之下,股权质押的时间成本、融资成本都更低。
最重要的是,为股权质押付钱的其实不是股市的散户,恰恰相反,是只有在金融机构看好华谊的情况下,华谊才能顺利从资本方获得现金,以良性资产进行兑换。
更进一步调查发现,华谊近两年公布的报道中,股权质押行为也曾多次出现并事先通报。
在今年3月5日、3月16日、3月27日、4月12日华谊分别发布的报告中显示,王氏两兄弟的股权质押并非事发突然。而王忠军、王忠磊此次分别90%、83%的质押率,也并非他们股权质押的最高比例。
但是,华谊兄弟股价的崩盘早已不是简单的书面解释就能说明。有贾跃亭“乐视崩盘”的先例,市场对于类似的资本操作已处于“惊弓之鸟”的状态,“高质押=危机“更成为一种心理习惯,华谊兄弟的股价也就一泻千里。
市场信心严重受挫、华谊增持亡羊补牢
为了应对这场舆论危机,华谊兄弟在6月18日发布了一则“关于公司实际控制人计划增持公司股份的公告”。
公告称:华谊兄弟董事长王中军拟在6月19日起的未来12个月内(即2018年6月19日至2019年6月18日),以自筹资金通过深圳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拟增持不低于1亿元公司股票,增持所需资金由王中军先生自筹取得,并承诺在增持期间及在增持完成后6个月内不转让所持有的公司股份。
这一举动在股市角度上是怕股价下滑引发爆仓,通过增持稳定局面,避免整个盘子崩坏。而在宣传角度上,则不仅是为了安投资方的心,更多还希望稳定住市场的信心。
从四月份爆出《后来的我们》“退票事件”,五月出现“《套路》事件”,到六月“阴阳合同”,连续的突发曝光已消磨完市场对电影行业的信心,也成为近期股价震荡的直接凶手。
伴随政府部门的插手,除华谊兄弟外,光线、寰亚等上百家影视公司的股价均受到震荡。可以说,“阴阳合同”已成为压垮市场信心的最后一根稻草,后果就是中国的影视行业终于要为过去的失误买单。
当然,华谊兄弟的股份增持还是取得了一定成果,股价的下跌趋势逐渐停止,但9元出头的价格对比高点,50亿市值的蒸发真是弹指一瞬。
电影市场高度繁荣、影视工业却匹配不上
2018年,国内第一季度的电影市场票房成功超过美国,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票房市场。然而,500亿的电影市场与还处于初级阶段的中国影视工业,已经出现越来越严重的磨合问题。
而崔永元此次爆出的“阴阳合同”正属于其中一种问题。
据了解,2017年新诞生的中小型影视企业中,有相当数量都出现过此类问题,表现的结果就是业内近90%的影视作品一拍完就消失在电脑深处,而剩下的10%中还总出现“大投资拍烂片”的情况。
这些事件表明,与美国相对成熟的影视工业“闭环”不同,中国影视行业的建设在法律监管、产业链协作、道德生态等方面都存在发展滞后的问题。从传统的八大国有影视制片厂,发展到如今上千家大大小小的影视公司,市场的高度繁荣让产业的进化愈发野蛮。
回溯这类失衡,2017年上半年电影市场遇冷其实已经提出警示。
如果没有《战狼2》中期引爆票房,影视产业遭遇的冲击或将更早来临。伴随《战狼2》、《红海行动》、《前任3》的大爆,问题的触发得到一定的延迟。但是2018年上半年连续发生的丑闻,终于击碎了脆弱的平衡,让影视行业形象瞬间跌落。
不过,失衡给影视产业带来的冲击对于革新国内影视工业化反倒是一件益事。
近期上海国际电影节上,多位影视界从业者都表示,尽管短期内“脓疮”暴露对行业造成不小的冲击,引起资本大量退场、监管变严格、负面舆论影响现象,影视行业会进入发展相对冷清期。但是从长期来看,这场风暴也是打开新局面的好机会。
在影视制作层面,项目的监管问题得到 曝光,意味着投资方能进一步认清其中弯弯绕绕的问题,或采用像安捷秀这样更先进的流程管理系统,或改善流程漏洞,避免继续出现类似情况;
在市场层面,“阴阳合同”揭露了可能存在的黑色资本问题,对于国家立法和市场监督都具有正面意义;
而在观众层面,黑幕的曝光也有利于提高辨识能力,以新的角度看待中国电影,不再唯票房论成败。
烂透的地方要剜去,不然就会溃烂杀死整个产业。不管怎样,影视公司能回到以作品说话,产业链能真正连为一体,从业者能安心努力工作,繁荣的电影票房市场才有意义,中国影视产业才有活力。
【钛媒体作者介绍: 文创资讯记者 羊君,本文为“文创资讯”(news.vsochina.com)原创独家稿件,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