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比李嘉诚还牛,新公司营收超茅台伊利之和,96 岁冲上市!

2019
07/27
18:48
创业最前线
分享
评论

他在各个国家复杂的政商关系中游刃有余,纵横商界 70 年,娴熟运筹金钱和人脉构筑起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

如今,96 岁又带着一家营收超千亿的企业冲刺 A 股,真把人生活成了一个传说。

7 月 12 日,证监会预披露益海嘉里金龙鱼粮油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 金龙鱼 ")招股说明书。

招股说明书显示:2016-2018 年," 金龙鱼 " 的营业收入分别达到了 1334.9 亿元、1507.7 亿元、1670.7 亿元,连续三年呈现阶梯式增长。

要知道,2018 年 A 股上快消品企业前两名伊利股份和贵州茅台,营收都不到 800 亿元,而金龙鱼营收竟然达到了 1670.7 亿。毫无疑问,冲刺 A 股的金龙鱼有望创造 A 股营收第一的神话。

如此亮眼的数据自然聚集了媒体大量的关注:老板究竟是何方神圣?

虽然券商辅导总结报告显示公司没有实际控制人,但 " 金龙鱼 " 隶属于益海嘉里,而益海嘉里的法定代表人是郭鹤年的侄子郭孔丰(Kuok Khoon Hong)。

不难看出,金龙鱼背后的老板正是财富堪比李嘉诚,坐拥香格里拉酒店、嘉里中心以及北京国贸中心的 96 岁华裔巨贾郭鹤年。

郭鹤年在商界早已成为传奇,自 24 岁踏入商海纵横 70 年,集 " 亚洲糖王 "、" 香格里拉之父 "、" 传媒大亨 "、" 粮油大王 " 众多功名于一身,商业版图从白糖、酒店、房地产、船务、矿产横跨保险、银行、传媒、粮油,财富早已富可敌国,被评价为:永远不会破产的巨人。

然而至今他仍习惯以 " 小商人 " 自居,曾被人问起从事什么行业的时候,他只是淡淡的回了一句:卖米的。

正是他低调内敛的行事风格,才让金龙鱼这家营收超茅台和伊利总和的快消黑马野蛮生长,闷声发财。

1923 年,郭鹤年出生在马来西亚一个华商家庭,当时郭父与四伯父合伙经营着东升公司。

然而在郭鹤年刚学会走路时,四伯父抽空公司现金出走,郭父便开始吸食鸦片、沉迷赌博、包养情人。郭母一气之下带郭鹤年返回福州,决心不再回马来西亚。

二战时期,郭鹤年有机会进入三菱公司工作,第一次接触到大米、食糖和烟草的进口。

1947 年,郭父郭钦鉴死于冠状动脉血栓,两位遗孀和八个子女分了遗产。为了不让家业就此没落,郭母郑格如建议郭氏几房堂兄弟组建了郭氏兄弟有限公司。

在此之前,郭氏家族第一代人经营粮油食品生意仅局限在马来西亚新山;在此之后,25 岁的郭鹤年被推举为郭氏兄弟有限公司董事主席。

掌管公司期间他悉心研究企业经营方法和国际贸易知识,尤其对蔗糖买卖、经营作了深入的研究。后来,多次专程飞往英国,参观知名大企业,学习管理制度。

1957 年,马来西亚独立,英国撤走资产,郭鹤年敏锐捕捉到马来西亚高度依赖英国制糖企业的市场空白,花了两年时间全面考察炼糖业。伦敦糖业经纪商说,郭鹤年对糖的买卖乐此不疲,不论是贱买贵卖,或从中抽佣,他总能赚取大笔的利润。

随后,郭鹤年创立了马来西亚第一所炼糖厂,孤注一掷将郭氏家族全部资金投入到炼糖业。

在郭鹤年看来," 食糖是最廉价的必需奢侈品,虽然不是主食,但又不可或缺,因为易受自然环境影响,价格波动大。对于一个贸易商而言,价格变动大,就意味着可以赚取巨大的利润。"

而且郭鹤年是一个特别注重情报收集的商人," 白天拜访多家客户,晚上一定请一家和自己吃饭,把他脑袋里的信息和情报拿出来。回到酒店,综合当天的情况写电报给新加坡同事,告诉接下来怎么做。"

1957 年,欧洲遭遇 80 多年来最严寒的冬天,郭鹤年就预感:食糖市场将有异动。于是,他在新加坡囤了 2 万吨实货,还不断买入期货。

果然到了 9 月,糖价一路从每吨 30 英镑涨到 60 英镑,郭鹤年悉数出货仅纯利就赚到 1400 万马币,伦敦某报纸直接将郭鹤年称为 " 东方糖王 "。

此后,郭氏集团的食糖产业越摊越大,到 1976 年甚至收购了马来西亚糖厂 93.3% 股份。

自此,郭氏集团控制住马来西亚 80% 原糖市场,世界市场 10% 份额,一举成为「亚洲糖王」。

郭鹤年常年在世界各地跑客户,当时每年三分之一时间都要在欧洲最好的酒店度过,看到马来西亚的酒店产业落后,心里逐渐萌发了进军酒店行业的念头。

恰巧朋友买下了新加坡黄金地段两块土地却不知道怎么把这个地块运作好,于是找到了郭鹤年帮忙。

郭鹤年当年在新加坡有很好的政商关系,他找到当时的新加坡副总理,说服对方同意将这块地转为建饭店的工商业用地,然后斥巨资开始打造心里那个「世外桃源」一般的香格里拉。

酒店建好后,从服务到客户满意度都把本地酒店远远甩在身后,成为新加坡盈利最高的酒店之一。

之后,郭鹤年相继在马来西亚、泰国、香港、斐济、韩国、菲律宾等国家和地区兴建了香格里拉酒店。到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香格里拉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初具规模的大型酒店集团。

郭鹤年与中国结缘,则要从一场贸易战开始,真可谓 " 不打不相识 "。

1962 年,郭鹤年突然发现马来西亚市场上白糖数量急剧增加,调查后才知道这是来自中国的白糖。

当年,中国政府希望用廉价白糖占领马来西亚市场以赚取外汇,而郭鹤年绝不会允许别人跑到家门口抢生意。

他迅速从印尼调来更廉价的糖,两轮价格战下来,终于夺回市场。这次与中国的贸易战,让中国政府对郭鹤年刮目相看。

1973 年,郭鹤年在新加坡被一个神秘电话请到香港,在那里他见到了中国外经贸部的官员和华润公司高管,一番交谈后他才弄明白对方的来意。

原来,中国当时物资紧缺,大量缺糖,中国外经贸部的官员希望郭鹤年帮忙低价从国际市场买 30 万吨糖。

郭鹤年虽是世界顶尖的食糖贸易商,但一时间也拿不出 30 万吨糖给中国,只能再想办法。但这件事棘手在必须绝密推进,因为此消息一旦公开,糖价至少要上涨 20% 到 25%,所以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为了悄无声息推动此事,郭鹤年甚至推掉了自己所有生意,专门用一个月时间替国家买糖。

两周后,郭鹤年从《日内瓦国际糖业大会》找到了突破口," 我想,我和他们一起开着会,他们就不会想到是我在买糖吧。"

在日内瓦,郭鹤年明着与国际同行交流参会,暗地里抓紧部署买糖行动, " 每一天都提心吊胆,生怕走漏风声,市场涨价。"

伪装的数个买家分批次从不同供应商连续买了四天货后,郭鹤年成功用低价为中国解决了 30 万吨食糖。但作为国际大糖商的郭鹤年,却没从这么大的行情中赚到一分钱,相反还推掉一个月的生意。

" 如果我的公司也加入其中,肯定可以挣钱。" 郭鹤年说:" 但我不能那么做。即使一个普通的生意,你答应了人家,也不应该跑两匹马。"

正是这次联手,郭鹤年被定义成 " 爱国华侨 ",成为改革开放后各地政府最受欢迎的投资者。

这么多年,郭鹤年也一直以华裔的身份自豪。" 父母从小也这么教育,我们始终是中国人,不要忘本。"

郭鹤年帮国家一个大忙,国家很快还给他了一个千载难逢的 " 金矿 "。

1978 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国家希望建设一个拿得出手的贸易中心,招商引资,发展经济

一个内地朋友找到郭鹤年说," 北京建国门外有个大项目,要做成面向世界的窗口和标志,但是美国财团和日本政府一家银行在主导。"

听到这个消息,郭鹤年想:今天的中国还必须靠外国人吗?于是,他立即做出决定:" 刚好我有一亿多美元现金在香港盘古银行,这个事情应该我们中国人自己来做,不要给外面人看不起我们中国人。"

1984 年,郭鹤年停下当时手中的其他生意,把资金都抽调过来,投入 5.3 亿美元在北京兴建当时最高的建筑国贸中心,成为北京 CBD 的地标性建筑,这也是当时外资在中国内地投资最大的一个项目。

要知道,当时很多外商撤资而去,郭鹤年如果将这笔钱放到海外回报一定更大,但他选择逆势加码对中国的投资。

在他不断把海外赚到的钱往中国输送的时候,在海外赚得盆满钵满的人,甚至 " 嘲笑 " 他不会做生意。

在这个问题上郭鹤年宁愿亏一点, " 投资中国要看大利益,看长远才能做得久。只有中国发展,我们才能跟着发展。"

如今再看,而当年那些手段狠的人,现在都不见了。而北京国贸中心 110 万平方米现在只租不卖,每年光租金就几十亿,更有甚者说光是国贸这块土地总价值就已经超过 2000 亿元。

据公开资料显示,郭鹤年有两房太太、八个子女。8 个子女中,长子郭孔丞曾被正式指定为郭鹤年的接班人。人们对 65 岁的郭孔丞知之甚少,他最为公众所熟知还是因为与邓丽君的恋情。

1981 年,郭孔丞与邓丽君私下订婚,就在许多好友已经收到结婚请柬时,却因为邓丽君没过郭孔丞祖母这一关,最终两人分道扬镳。

这令郭孔丞备受打击,将所有的记恨都放在郭鹤年身上,郭鹤年眼见长子为情所伤扶不上墙,就改捧次子郭孔演。

然而郭孔演和郭孔丞兄弟俩就在主席之位上明争暗斗,最后两败俱伤,先后退出香格里拉主席之位,之后二房的女儿郭惠光就接手了香格拉里主席。

真是鹬蚌相争渔人得利,大房子女不给力,还有二房的子女顶上。二房最小的儿子郭孔华如今被认为是最有可能接棒郭鹤年的继承人。

(左上郭孔演,右上郭孔华,左下郭孔丞)

众多后辈中,最让郭鹤年器重的其实是侄子郭孔丰。

郭孔丰一手打拼出郭氏集团大豆油业务,横向整合、纵向开拓,事业越来越大,并将业务扩展至中国。(" 金龙鱼 " 品牌是郭孔丰在郭氏集团期间开发品牌)

1991 年初,郭孔丰找郭鹤年商量:" 叔叔,我一直想跟您说,我想另立门户。我现在提出辞职。"

离开郭氏集团后,郭孔丰在中国做金龙鱼品牌,从 1991 年第一瓶金龙鱼调和油下线到金龙鱼广告登上央视仅用了 5 年。

他还在中国市场培育了欧丽薇兰、胡姬花、香满园等多个知名品牌,横跨小包装食用油、大米、面粉、挂面、米粉、餐饮专用粮油等诸多领域,足见郭孔丰深谙中国商业之道。

(郭鹤年(左)与郭孔丰(右))

叔侄两人分道扬镳 16 年,在不同的国度缔造着金龙鱼神话。

郭鹤年在自传中有一句总结:郭氏的基因,是商人和营商赚钱的基因。他们都懂得熟练运用金钱和政商关系,构筑庞大的商业版图。

2006 年,金龙鱼在第 15 届女排世锦赛上赞助中国女排后名声大噪,郭孔丰的上市公司准备配股,郭鹤年知道后极力促成两家大豆油业务合并。

郭鹤年和侄子郭孔丰的公司重组后改名丰益国际(2018 年财富世界 500 强榜单上,丰益国际排在 248 位,2017 年营收高达 438.46 亿美元),郭氏集团拥有约三分之一的股份,郭孔丰担任公司董事长和 CEO。

如今,郭鹤年坐拥香格里拉系、嘉里系等庞大业务,每年仅在中国的营收超过千亿。

他说,生意人要有胆量," 一个生意你看好了,即使有风险,也要大胆去干。每一种生意都有危险,如果总是有危险就走开,就什么都做不成。"

即使富可敌国,郭鹤年依然是努力努力再努力,低调低调再低调。

他知道外面给他安了一堆头衔,曾对身边人说," 我喜欢食糖生意,喜欢酒店生意,喜欢一切好生意,但不喜欢 " 王 " 这个词,我们就是一介小商人。"

(2012 年,89 岁郭鹤年获得「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终身成就奖」)

一位多年好友评价郭鹤年," 他做人的习惯是投桃报李,因此才在所到之国和地区的政界、商界拥有极高的声望。"

香港四大巨富中李嘉诚、李兆基已经相继退休,而 96 岁高龄的郭鹤年依然保持着生意人对时势的敏感与警觉,在他的千亿帝国运筹帷幄,一生都在争朝夕。

来源:创业最前线

THE END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 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相关推荐

1
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