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360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周鸿祎接受 预言家采访中指出,作为半路出家的外行人,从产品经理的角度分享几个 看法。最近 行业传出15万元以内没有智能 的观点,周鸿祎认为,15万元以下占中国 70%以上销量。如果这个观点还是对的,意味着智能 就是一个小众产品。之所以50岁参与到智能 行列中,就是因为智能 是有颠覆可能的,而颠覆的本身就是一定要面向大众化的。
周鸿祎以小米为例,当时小米双核1999让外界惊呆,原因是低于4000元做不了智能手机,现在看这句话很可笑。智能手机最了不起的地方是普惠大众,出现千元手机,让更多消费者享受到智能手机时代的体验。因此,周鸿祎认为,表述15万元以内做不了智能手机的人根本不懂智能。
传统 行业一定要摆脱传统车,不是简单加一个控制器、大屏幕就要把价格调高,这不是真正智能 。真正的智能 应该是一台或者若干台智能中心,再加上四个轮子。智能 首先是软件定义 ,网络连接 ,数据驱动 。过去李书福说是四个轮子+一个沙发,现在 是四个轮子+N台电脑。从个角度看,智能是智能 的基本功,不是为了给消费者多收费的理由。就像电脑产业,不能将电脑智能作为价格标准。算力不能作为智能 价格的制定标准。
做新一代智能 的人,一定要把 定位为智能设备,天然具备智能属性。智能设备有两个规律:摩尔定律和网络效力。
这些年,智能手机和电视功能越来越多,但价格越来越低,这就是智能行业的摩尔定律。从这个角度看,智能技术将 切割为几个算力中心,在这种模式下,智能领域的摩尔定律一定会在 行业生效。一段时间内智能 技术会提升,价格可能会下降一半。周鸿祎预测,未来智能 技术会越来越好,价格会越来越低。
智能 不是简单堆砌算力。未来 的第二次革命是软件定义 ,重要效应就是软件效应。互联网行业现在有很多普惠性软件,一辆智能 也是如此。互联网是通过网络效应让更多人使用这一软件,通过使用数据积累让软件开发迭代越来越快。智能 使用的越多,数据越大,迭代越快,开发成本越低。软件的边际成本随着用户越多成本越低。这是为什么手机价格越来越低的原因。因此,周鸿祎认为,只要在合适的算力下,50万元和15万元的智能技术体验是一样的。红米和其他旗舰手机的底层软件技术基本是一样的。
周鸿祎指出,目前有人在曲解智能 ,认为只有配备激光雷达的才是智能 ,这是对消费的一种误导。目前按照法规,真正实现自动驾驶的也只是L2,在智能 领域,堆砌算力和雷达、忽略体验是一种竞争方法,但不符合市场需求。
激光雷达也是一种芯片,芯片行业的核心就是把量最大,从而降低成本。如果一味提高成本、降低规模,将智能 变成少数人的玩具,最终只会把自己葬送。周鸿祎介绍,激光雷达从过去几千美金已经降到几百美金,他预测,随着华为等参与,激光雷达未来会呈指数下降,甚至降低到千元人民币都有可能,到时候五菱MINI也可以装激光雷达。
谈起360投资智能 ,吸引周鸿祎的一大因素是颠覆。颠覆的本身出了技术外,最大的因素是价格。10万元电动智能 也能有百万的推背感,这就是智能电动 的颠覆性,它完全把传统 按照价格和级别设定的市场打破, 一定是朝着软件升级思路发展,自动座舱的竞争将是软件和体验的竞争,一个十万元的 智能座舱与五十万元 没什么差别。
智能 最振奋人心的消息是科技普惠,科技的力量可以消除因价格带来的体验差异。智能 的智能是标配。对于“15万元做不出智能 ”,周鸿祎回应两点:你做不出来不代表别人做不出来;不要把智能 的目光放在消费者第二辆车上,应该把目光紧盯消费者的第一辆车。如果15万元 带有自动驾驶、智能座舱,那就是国民 。他推断,一年内,智能 会出现国民智能 ,在体验上毫不逊色。周鸿祎表示,历史上所有新技术都很贵,随着推广价格出现雪崩,大规模用户应用后产生摩尔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