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意外,大模型行业要出 IPO 公司了。
4 月 14 日,智谱 AI 已启动上市辅导备案,冲刺科创板 IPO,最新估值已超过 200 亿元。
智谱 AI 映入大众视角,是在大模型爆火之后(2022 年 10 月)。这么一个年轻的行业,经历不到 3 年的高速成长,即冲刺 IPO,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眼下的 IPO 背景,也比较特殊。国内大模型行业,才被 Deepseek 震荡搅局。业内人士告诉铅笔道,Deepseek 的问世,对此前的 " 大模型六小龙 " 产生了毁灭级影响,不论是对流量,还是对订单方向。
图注:大模型六小龙业务现状
IPO 一启动,这家由清华系技术团队孵化的企业,在上市节奏上,显然成为了佼佼者。但在市场份额表现上,智谱并未登顶,在全国的排名大约在前五。
比如在 AI 大模型解决方案市场,据 IDC 发布数据,智谱以 8.8% 份额排名第四,次于百度、商汤、科大讯飞。当然,今年 1 月 Deepseek 火爆后,这些份额和排名都会被相应地稀释。
那么,智谱 AI 的 IPO,会带动大模型企业的上市潮吗?
01
智谱 AI 创始人张鹏的创业故事,始于清华科技园的地下室。2019 年,领团队在狭小的办公空间起步,初期融资仅 500 万元。
彼时,国内 NLP(自然语言处理)市场被规则引擎主导,企业客服系统依赖人工标注,准确率不足 60%。
张鹏曾在微软亚洲研究院主导多模态 AI 研究,深谙技术 " 卡脖子 " 之痛。
他与清华教授唐杰等人组建团队,计划从底层架构突破 " 国产替代 " 天花板。团队通过知识蒸馏技术将千亿参数模型压缩至 10 亿参数,在政务问答场景实现 98% 的意图识别率。
2020 年发布的 GLM-130B 成为全球唯二开源的双语千亿模型。
3 年后的 3 月份,智谱发布千亿基座的对话模型 ChatGLM 及其单卡开源版本 ChatGLM - 6B,全球下载量超过 800 万;8 月,AI 生成式助手 " 智谱清言 " 正式上线。
目前,智谱 AI 的产品矩阵覆盖企业级 AI 助手 " 智谱清言 "、智能编程工具 CodeGeeX 及行业解决方案,服务金融、医疗、教育等领域的 5 万家企业客户。
自 2019 年成立至今,智谱共完成约 15 轮募资,相关投资方包括中科创星、达晨财智、启明 、蚂蚁集团、红杉中国、阿里巴巴、腾讯投资、中关村科学城、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等机构。
今年 3 月,公司接连拿下 18 亿元融资。其中,3 月初完成一笔金额超 10 亿元人民币的战略融资,投资方有杭州城投产业基金、上城资本等;3 月 13 日,珠海华发集团战略投资智谱华章 5 亿元人民币。
从目前的结果看,今年智谱的数轮融资,都可能与其 IPO 故事有关。
02
前文已经提到,大模型是一个整体较年轻的行业,满打满算也就 10 年(OpenAI2015 年成立),火爆不到 3 年。
2010-2016 年间,随着 学习的崛起,神经网络开始展现潜力,但语义理解仍需要大量人工标注。这一时期,中国的科大讯飞等企业在语音识别领域取得突破,而 OpenAI 的成立(2015 年)标志着大模型研究的萌芽。
2023 年,行业进入 " 千模大战 ",中国备案模型数量增至 200 余个。OpenAI 通过 ChatGPT(2022 年)和 GPT-4(2023 年)持续领跑,而中国企业如智谱 AI、百度等选择差异化路径——或全栈自研,或深耕垂直场景。
当前的技术焦点已从参数竞赛转向新的战场,如多模态融合(如 DALL · E)、能耗优化和行业定制化。DeepSeek-R1(2025 年)就是一个绝佳的案例,以开源和成本效益挑战传统范式。
03
智谱 AI 的 IPO,不禁引发一个新的命题:大模型公司的收入,是否已经配得上其估值?这种收入,是否具备可持续性?
对于智谱的营收,没有确切数字,但综合公开资料,应该在数亿级别。据非官方确认消息,在一份向投资机构展示的商业化文件中,数据显示为:智谱 2023 年大模型收入约 3.5 亿元。
图注:智谱目前的收入分布
据了解,智谱最主要的收来自于 B 端(MaaS 平台 API)。据《智能涌现》报道,2024 年,智谱 API 年收入同比增长超 30 倍,拥有 70 万企业和开发者用户。
此外,C 端的会员收入也增长明显,2024 年收入接近千万元(官方预测)。总体而言,与 B 端业务有一定距离。
这两个盈利模式,也是其他大模型企业的典型收入。
从竞争看,随着时间的拉长,智谱面临的竞争激烈程度是增大的,尤其是 Deepseek 面世后——这意味着,智谱越早 IPO,对其越有利。
DeepSeek 对智谱 AI 商业化的冲击是巨大的,直接动摇了其核心商业逻辑。
这种冲击首先体现在 B 端市场的分流效应上。
DeepSeek 通过开源 R1 模型和极低 API 定价(如 R1 模型调用成本仅为市面产品的 1/30),已经、正在、将会蚕食智谱的客户群。一些原本依赖智谱 MaaS 平台的企业,可能转向 DeepSeek 私有化部署,或直接调用 DeepSeek API。
图注:全国宣布部署 DeepSeek 的部分企业
这些事实迅速在发生。2025 年年初以来,全国已有超过 200 家企业完成本地化部署,覆盖政府机构、央企、国企、金融机构、医疗机构及科技企业等多个领域。
因此,一个大胆的猜测:这是否是智谱急于 IPO 的原因之一。
04
大模型的激烈程度,将在未来 3 年彻底发生。
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23 年中国 NLP 市场规模约 500 亿元,年增速 30%,预计 2025 年突破千亿。
竞争格局上,虽然全球尚未形成绝对头部,市场也未被垄断,但竞争激烈程度,已经上升到国与国的 PK 维度。
国际上有 OpenAI、谷歌等科技巨头,国内除智谱外,还有科大讯飞、字节跳动、百度等企业参与竞争。
具体而言,智谱的竞争对手,国际上有 OpenAI 的 GPT 系列模型,国内有 Deepseek、字节跳动的云雀模型、百度的文心一言。
竞争者中,此前提到的 " 大模型六小龙 ",主要指的是 " 成长期新势力 "(不包含巨头)。而走到今天,这些新势力里,部分企业已经转型走细分路线,比如零一万物退出综合大模型竞争,而百川智能则转向垂直大模型。
当然,智谱的 IPO 对行业是件好事。
如若能成功,也打脸了此前投资人对该行业的唱衰。它证明了大模型企业有快速上市可能性,值得一级市场布局,已经被二级市场接纳。
大模型也在被更多应用场景接受。如医疗领域的精准诊断辅助、金融领域的风险预测与智能投顾等。随着模型性能提升,智能硬件、物联网设备等也将与其 融合,创造出更多智能应用场景。
来源:铅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