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校友,又要 IPO 敲钟

2025
05/09
20:12
分享
评论

清华学霸再闯 IPO。

从美团王兴、快手宿华,到韦尔股份虞仁荣,清华系创业者向来是 IPO 常客。如今,港股 IPO 市场再迎重磅玩家。近日,由清华校友王江掌舵,拥有 " 航班管家 "" 高铁管家 "两大国民级应用的出行平台——活力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活力集团)更新招股书,拟于香港主板上市,招商证券(香港)与民银资本担任联席保荐人。

若成功上市,这将是创始人王江创业生涯的首个 IPO,也是继其早年押注美团、UC 浏览器等明星项目后,又一次站到资本市场的聚光灯下。

创始人王江的清华背景连续创业经历是此次 IPO 的重要看点。这位 52 岁的清华工程物理系毕业生,早年创办岩浆数码并出售获利,后以天使投资人身份参与美团、UC 浏览器等项目的早期投资。2009 年,他联合清华校友李黎军推出 " 航班管家 ",开启二次创业,历经 16 年打磨,终将活力集团推向港股门前。

王江的标签足够耀眼。

他可能是中国 圈最 " 凡尔赛 " 的存在,自称 " 不专业 ",却在早期投中美团、UC 浏览器、大麦科技、e 代驾等项目,赚得千倍回报。他三次创业,卖掉公司、自掏腰包救公司,最终带着航班管家站上 IPO 舞台。

这位清华物理系出身的连续创业者,早年创办手游公司赚到第一桶金,410 万美元卖给华友世纪后,转身成了天使投资人。

2007 年,他第一次出手就命中 UC 浏览器,7 年后阿里以 43.5 亿美元收购该项目的回报,让他一战成名。紧接着,他又在 2010 年掏出真金白银,押注校友王兴,参与了美团的种子轮。美团与大众点评合并后,王江的早期投资获得了上千倍的回报,这让他在 圈声名鹊起。

天使投资的成功,并未让王江止步。2009 年,他联合清华校友李黎军推出中国首个航班动态 APP" 航班管家 ",开启第二次创业,早期凭借苹果应用商店的推荐迅速积累百万用户,却在 2014 年遭遇智能手机普及后的激烈竞争,一度陷入资金危机。

彼时,王江与合伙人自掏腰包数千万元输血公司,甚至拉来王兴以个人名义注资 55.38 万元,硬生生将活力集团从悬崖边拉回。这段经历暴露了他 " 赌徒 " 的另一面:敢押注、敢担风险,却也因过于依赖直觉而付出代价。以至于他第三次创业的连锁咖啡品牌 " 连咖啡 ",曾扩张至 156 家门店,最终因模式困境全部关闭,而同期成立的瑞幸咖啡,却凭借资本狂飙成为行业巨头,这种" 起了大早赶了晚集 "的挫败感,成为他口中自嘲的常态。

但他从 " 天使捕手 " 切换为创业者时,故事却充满矛盾。活力集团坐拥先发优势,却始终活在携程、同程的阴影下,手握 20 亿估值,却难掩市场份额仅 1.4% 的尴尬。

为摆脱顶级投资人下场创业难逃 " 资源诅咒 ",王江用投资思维做企业,早期拉王兴站台,引入红杉、经纬等顶级机构,甚至让被投企业美团,反向投资活力集团,形成罕见的 " 互投 " 佳话。这种 " 资源杠杆 " 曾让其在 2010 年就拿下 100 万用户,如今更是形成覆盖超 197 亿注册用户,年入 6.47 亿元,规模仅次于携程的综合出行平台

如今,持股 16.79% 的王江,即将迎来人生第一个 IPO。

投资可以靠眼光闪电战,但创业却是拼耐力的马拉松。

王江的 " 赌徒基因 " 让活力集团活了下来,但想要在巨头林立的出行市场杀出血路,仅靠创始人的光环,远远还不够。

2024 活力集团的全年 GMV 达 405.20 亿元,仅为携程的 1/10,整体综合出行服务市场中,活力集团市场份额仅从 1.2% 微增至 1.4%,仍远低于携程的 31.6%,排名第八。若不是靠 " 一站式服务 " 勉强挤进第二梯队,这个成绩在巨头夹缝中几乎毫无存在感。

活力集团的核心卖点是" 无缝整合飞机、高铁、网约车 ",覆盖 5100 个机场、3500 个火车站以及全球逾 80 万家酒店。从航班、高铁的信息查询、票务预订,到值机选座、列车选座,再到航班延误查询、机场信息导航以及酒店预订等一系列配套服务,看似无所不能,几乎涵盖了旅行的各个环节,但细看业务构成,收入单一,旅行服务占比 85.2%,严重依赖机票、火车票佣金。

曾被寄予厚望的伙力专车,截至 2024 年年末,伙力专车仅有 241 辆车辆,通过集团旗下的平台接受订单,连滴滴的零头都不到,最终沦为边缘业务;ToB 业务薄弱:数据技术服务收入占比 3.2%,尚未形成护城河。

打开航班管家 App,首页依然保留着最初的核心功能:航班动态、值机选座、延误提醒。这些看似基础的服务,却是活力集团安身立命的根本。在细分赛道,活力集团确实做到了 " 小而美 ",但尴尬的是,当用户需要 " 机票 + 酒店 + 用车 " 的一站式服务时,第一反应仍是打开携程或飞猪。

中国在线旅游市场已进入寡头时代,携程、同程、飞猪合计占据超 88% 份额。活力集团若想突围,必须找到巨头看不上的 " 缝隙市场 "。197 亿用户看似庞大,但相比之下,同程旅行靠微信入口实现低获客成本,携程凭借高端商旅锁定高净值人群。活力集团既缺流量入口,又缺差异化服务,用户增长恐将放缓。

黑猫投诉平台上,高铁管家累计投诉 5969 条,航班管家 2404 条,集中在 " 默认勾选增值服务 "" 退款缓慢 " 等问题。

更何况,当 12306 推出官方候补购票、携程靠低价补贴抢占市场,活力集团的" 服务溢价 "正在失去吸引力。在巨头垄断的出行市场,与其做 " 小而全 " 的跟随者,不如做 " 专而精 " 的破局者。

对于成立 16 年的活力集团而言,IPO 或许是一场不得不打的生存之战。

这家以" 航班管家 "" 高铁管家 "为核心的综合出行平台,自 2017 年新三板挂牌、2019 年转战科创板、2021 年放弃 A 股转道港股后,第三次向资本市场发起冲击,去年 10 月首次于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满六个月后失效,直至近日更新招股书,才迎来新进展。

在此看来,与其说是主动选择,不如说是多重压力下的被动突围。累计亏损超 8 亿元、市场份额仅 1.4%、用户增长停滞的困境,正将这家公司推向必须依赖外部输血的临界点。

从财务数据看,活力集团的" 复苏 " 始终伴随隐忧。2024 年虽勉强盈利 5115 万元,但实为" 技术性扭亏 "。砍掉 37% 研发投入、压缩用户补贴后,毛利率勉强撑到 53.5%,代价是数字化服务收入暴跌至 3.2%,用户获取成本却逆势飙升 21%,陷入 " 越省越难增长 " 的恶性循环,累计亏损问题仍未实质性缓解。

更致命的是,其收入结构高度依赖机票、火车票佣金,旅行服务占比85.2%。而这一核心业务正面临双重挤压,一方面,携程、同程等巨头以绝对市场份额垄断流量入口,另一方面,12306 推出 " 候补购票 " 功能、航旅纵横接入美团生态,直接削弱了" 加速包" 等增值服务的生存空间。

当行业从信息差盈利转向生态闭环竞争时,活力集团既缺乏美团的生活服务场景,又无携程的高端商旅壁垒,若不借助 IPO 融资补足技术短板、拓展新业务,恐将沦为巨头生态中的边缘角色。

更深层的焦虑,来自资本层面的倒逼。活力集团自成立以来,已完成 7 轮融资,但早期投资人如红杉、经纬等已陆续退出,资本市场对此反应尤为谨慎,2024 年最新一轮融资投后估值仅 20.87 亿元,较三年前缩水 36%。

资本耐心逐渐耗尽的压力下,上市成为安抚股东、维持估值的关键路径。

另外,其国际化战略尚处试探阶段,而数据授权协议一年一签的脆弱性,让公司随时面临航班动态信息断供的风险。若此时不登陆港股,后续融资可能面临更大折价压力。

就在前几天,港交所推出的" 科企专线 ",允许特专科技公司以保密形式提交申请,并简化不同投票权架构的审核流程,活力集团刚好符合其定义。

更关键的是,其创始人王江通过 Non Human Limited 和 Travel Around Holdings 持有 32.78% 股权,若能借助 " 科企专线 " 实现同股不同权,可在融资后保持对公司的绝对控制。这种政策红利的窗口期稍纵即逝,促使公司在招股书失效次日,便马不停蹄地重启上市进程。

尽管其以 1.4% 的市场份额和 6.47 亿元年收入,证明了自己的韧性,但若无法突破收入单一性、提升技术护城河,这场资本化征程或将止步于 " 工具型平台 " 的最后倔强。

活力集团的 IPO 不是终点,而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生存游戏它需要在资本加持下,快速补齐短板,否则 " 第二 " 的位置随时可能被取代。

来源:投资家

THE END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 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相关推荐

1
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