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承认,SUV市场在中国火爆到不行。SUV的火爆是由于本身特性决定的。SUV车型不论通过性能、公路性能、空间等方面都有着十分不错的综合表现,可以说SUV车型是 里面的“多面手”,因此得到了消费者们的拥护。
但如今有相当一部分人购买SUV车型是因为“车身高才更安全”的伪科学思想,还有人是因为喜欢坐姿“高高在上”的感觉,更有人买SUV完全是因为外形和气势,什么底盘多高、通过性能好不好都不care。也就是说,现在购买SUV车型的很多消费者不是看重SUV的越野性能或通过性能,而是一种feel。
这样就造成了很多 网站以及车企官方网站省去了一些本应该介绍给消费者的重要参数。比如最小离地间隙、接近角、离去角、纵向通过角、最大涉水 等。这就让为了通过性能而考虑SUV的消费者们抓心挠肝了。
仔细查了下某知名 网站,在SUV车辆参数方面几乎找不到最小离地间隙、接近角、离去角等数据。想想当年这些都是在 杂志中必不可少的SUV参数。虽说现在是网络发达的时代, 网站也抢走了很多买杂志的用户,但却在网站上很难找到些消费者想要的参数,这是一种进步还是退步呢?我百思不得其解。
随机查询的宝马X1参数虽然在 网站上找不到,但是我又试图去宝马官网去寻找答案。可是结果也不出所料……
在宝马官网上依然是查不到离地间隙、接近角等参数信息,我真不知道为什么。在宝马官方网站的参数信息一栏里,我看见了“前/后轴允许承重”的参数,我也是醉了。在消费者买车时,有几个人会考虑前后轴分别承重是多少?
谁买来SUV会担心前后轴的承重,或是担心买的半斤大米会不会给自己的SUV给压断轴?
反而在日常使用中,有相当一部分人买SUV就是为了有更好的通过性能。在农村很多非铺装路面下过雨后会十分泥泞,干了以后还会有很深的车辙印,这时候考验的是车辆的最小离地间隙。
如果车辆最小离地间隙很小,那么在过较深的车辙时就需要小心了。想必这样的日常需要比前后轴承重重要的多吧?而为什么不论是 厂家的官方网站还是全国知名的 网站都不向大家明示呢?
或许有人会说车辆的最小离地间隙是指 停放水平地面上,在额定满载的前提下,其底盘最下突出部位与水平地面的距离,这个最突出部位不好确定。
好的,那么既然不好每台车详细确定其理论上的最小离地间隙,那么有个大致范围不好么?让消费者在选择越野车的时候能够掌握比较实用的参数不也是应该的吗?而当我们选择购车的时候,大多只能傻呵呵的对着底盘看而已。遇到了解车型详细参数的销售还好,如果遇到“小白”销售,那么你就自己找尺子去吧。
而车辆的接近角、离去角以及纵向通过角都是SUV车型比较重要的参数,这些参数直接决定着SUV在复杂路况下的通过性能。当然很遗憾,在网站上也很难轻易找到。 在上下坡的时候接近角、离去角直接决定着车辆能否顺利进入或离开破路,就算车辆最小离地间隙再高,接近角或离去角很小的话也无法完成爬坡和下坡。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大家经常看见网上试驾车辆,在上下架子的时候小心翼翼地缓慢行驶,就是受接近角和离去角的限制。
而对于综合复杂路况来说,不仅要考虑到接近角与离去角,纵向通过角对于SUV车型来说也比较重要。纵向通过角在驶过驼峰等路面时直接决定着会不会“托底”。在日常使用中,尤其是乡村或是山路,我肯定这方面参数要比车辆前后轴的承重量重要得多。
回想北京暴雨过后的积水淹死人的惨剧,让我们不得不明白SUV也不是万能的。要合情合理地驾驶,遇到深的积水要选择绕行。而无论对于城市积水还是山区越野时的积水,SUV一般来说都比轿车有更好的通过性。因为底盘离地高度以及发动机布局等因素,SUV有更好的涉水性能。所以在消费者选择SUV时,涉水 也绝对是一个重要的参数。可恰恰是这样有用的参数,我们依然很难明显的在网站上查到。只有个别的车型在广告宣传中才会特殊提及,来吸引消费者的眼球,比如路虎等品牌。
尽管有些人在选择SUV时考虑的并不多,也不是为了越野。不过仍有相当一部分人在购买SUV时看中的是其出色的通过性能,哪怕是平时上个马路牙子。
可是决定了SUV通过性能的最小离地间隙、接近角、离去角、纵向通过角、涉水 等等重要的参数,却被如今的互联网所“淡化”。想想十几年前互联网并不十分发达的时候,拿着一本 杂志细细品读里面介绍的越野参数,我们被SUV的通过性能所吸引,有时甚至简单的接近角与离去角的数值都能成为朋友之间讨论的话题。现如今的网站将这些参数“阉割”或淡化后,很多人剩下的只有一声叹息。
对于在意SUV车型越野通过性的消费者们来说,了解到这些重要参数不是用来装13的,他们或许想的都很实际。他们只是在选择SUV的时候可以多一些参考和比较,而SUV更是他们在日常驾驶中拥有自信的一种车型。
既然我说的这些参数对于SUV车型来说如此关键和实用,厂家和网站为何不让消费者们轻松的去寻找到那份合理的自信呢?
(牛车网 evo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