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睿教育李锋:冷静看待AI+教育,爆发在“明天”产经

/ 迟磊 / 2017-08-03 16:34
从教育工作者的角度出发,人工智能和教育是否是相互矛盾的。

7月20日,国务院出台《新一代人工智能规划》,提出到2030年,中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将超过1万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10万亿元。教育作为人工智能重要应用场景之一,未来想象空间巨大。

目前,“人工智能+教育” 融合已经逐渐开启,但作为人工智能教育企业,究竟如何实现从底层技术到终端产品、从终端产品到规模收入的华丽转身?

7月28日,蓝鲸教育“神仙会”第四届沙龙举办,围绕“AI赋能,如何重塑教育价值?”主题,我们力邀阿里云大学副总经理臧康、百度人工智能综合管理部总经理王亮非、百度教育总经理张高、清睿教育副总经理李锋、驰声科技创始人兼CEO林远东、校宝在线联合创始人兼董事长张以弛、乂学教育联合创始人张栖铭、准星云学董事长兼总经理林辉、iPIN创始人兼CEO杨洋、FaceThink创始人兼CEO杨松帆、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青岛智能产业技术研究院常务副所长刘希未、真格基金副总裁姜敏、清科集团投资总监何艳、蓝象资本首席产品官王凯峰等14位应用AI的教育大咖汇聚一堂,深入探讨教育应用AI的现状、未来的发展方向与路径。

以下是李锋演讲,经蓝鲸教育编辑整理。  

面对人工智能的火爆,教育从业者要冷静以对

人工智能技术自发布开始到现在已经有十年左右的时间了。其实该领域的成果已经基本全部展示出来了,更多的“干货”已不多。

如今媒体普遍认为2016年是中国的“人工智能元年”、包括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人工智能也着重提出。现在社会上普通的民众认为人工智能已经发展到一个很强大的地步,这也使得有很多以出售原生股为依托的公司开始往人工智能的概念上靠。

从技术角度出发,人工智能发展到现在,其实已经很难在技术上有太大的变化。能释放出来的能量,已经释放大半了。冷静一点地看待这个事情,我认为对于人工智能这个行业来说,可能现在的社会环境较好;但是大家对于这个行业的发展,还是要保持一个平稳的心态——一步一步走得踏实,会好一点。如今政府对人工智能是十分支持的,因此全国范围内“突然”出现了很多人工智能的企业。但是平心而论,其中真正做人工智能的没几个。大家觉得自动驾驶、语音识别以及面部识别等跟人工智能有很大的关系,但其实其中有一些的确有关系,但也有一些完全无关。

计算机比人脑“强大”,但远不如人脑“聪明”

现在我们所说的人工智能技术,其实算是第二大类技术——叫做多智能人工神经元网络的一种技术。而第一大类就是之前的“深蓝”,它只是一个专家系统,在理论上还谈不上智能的概念。而神经元网络还是有一定智能的成分在其中,而Alpha Go就属于这样一种技术。

但实际上,计算机目前的确做到了比人脑“运算能力更强”,但并非比人脑“更聪明”。因此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就是要做仿人脑的提升,说白了希望计算机可以做到“更像人一点”。如今业界都在说人工智能有三个阶段,第三阶段就是人脑认知计算;也是如今大家都在尝试做这个仿人脑的阶段。

而我们从教育工作者的角度出发,会发现人工智能和教育其实是相矛盾的。在我个人看来,如果工具足够强大,其实很多东西不需要学习;但是教育却是在强迫我们去学习。比方说我们搞一个实时翻译的系统,这样完全可以再也不用学习英语了。但从教育市场的角度出发,这无疑是向整个市场挑起了“一场战争”。

现在,例如科大讯飞等企业,都在做语音识别。但人工智能在语音识别方面,需要走的路还很长。比方说英语的口语有一个标准发音,用户读错后语音识别系统会给你发一个它认为的完美发音。但如果你录下语音识别系统所提供的“完美发音”,反过来再放给系统听,你会发现这一次系统打的分却有可能80分都达不到。这就代表目前的人工智能会出现很大的算法漏洞。

而清睿教育目前在这方面所做的尝试,就是如果系统判定该发音是满分的话,即使采用变声软件、或者将语速加快或放慢,系统依旧可以判定该发音的正误。如今我们在这方面已经有了明显进展,但这个技术未来可以做到什么程度,我们也不知道;但至少,我们在这方面,已经迈出去了第一步。

AI+教育的爆发,在“明天”而非“今天”

中国现行的学生分班制度,其实是很尴尬的一种制度。作为教师会发现,有时虽然孩子已经上了一年级,但他在某些方面的技能还不如没上过学的。所以我们提出了所谓的“网络空间”概念,就是说通过一套标准的计算公式和辅助系统,根据学生个人的能力进行分层,打破地理和物理上的界限。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把层次相同的学生归结在一起,从而进行学习。而这对英语来说尤其可行。因为坦白地说,英语不是一种知识而是一种技能。而技能培训就需要根据由低到高的级别,一级一级地进行培养。

如今市场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做英语一对一的企业是非常火的。比如VIPKID、51talk等,市值和估值都很高。但实际上如果要做英语一对一教育,假设学生的需求是学习美国口音。整个美国所有人加起来也就一亿多人,而且这一亿多人不可能都有做口语教学的资质,优秀的英语外教是稀缺资源。由此看来,外教一对一的市场空间和瓶颈,还是比较明显的。

清睿教育在人工智能+教育领域,做了一些尝试,通过观察市场回馈,我们认为如果产品质量过硬,在教师和家长群体中,还是有很多人愿意付费的。但是在英语方面的成功,是取决于中国特殊的文化环境。如今家长在炫耀完房子车子之后,唯一剩下的方式就是炫耀孩子。而孩子能不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就成了中产阶级家庭一种身份的象征,这客观上造成了市场上英语产品的火爆。但其实从原则上来讲,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很多其他的方面都可以应用,比如说逻辑判断、内容分析等。

因此我个人认为,未来的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发展前景值得期待。因为对于教育来讲,学习是一种间接的精神获取。而人工智能技术,会让这种获取的方式,以人为基础,针对每个人的天赋为其制订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就像爱因斯坦曾经说的一句话,“如果你用爬树能力去判断一条鱼的话,这条鱼这辈子都会觉得自己是一个傻子”。而人工智能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就是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

但我不认为现在是AI+教育的风口。我简单地打个比方,让我们看看智能手机,现在用的手机和一百年前相比有什么不同?一百年前压根没有手机。那现在的特斯拉和一百年前的马车相比有什么不同?可谓是天壤之别。但是如今的教室,和一百年前的教室有什么区别?这样看来,其实教育产业的变化是最小的。教育行业的改革缓慢,使得当下AI+教育并不会有太多的革命性进展。教育是一个直到最后才会变化的行业;换言之,教育行业中因变革出现的机会,在未来对人工智能而言才是最大的。

做AI+教育的公司,只有掀起革命才能获取盈利

作为一家专注于人工智能+教育的公司,从我个人的经验来看,在盈利方面,其实教育行业中真正的头部公司都是在盈利的。而且毫不夸张地说,这一类公司获得的盈利是极其丰厚的。

自从我踏入教育行业,就看到了在线教育的一步步崛起。我看过很多企业,除去新东方、好未来以及高思等开办培训班、提供此类服务的公司,还能赚取丰厚利润的产品只有一个,就是家校通。但这一款产品技术含量其实很一般。没有AI、没有VR,甚至没有大数据。它唯一的特点就是在家校联通领域掀起了一场革命性的风暴。因此从商业角度来讲,教育公司推出很好的产品,可以更好地服务用户,但未必可以赚钱。

因此,做人工智能+教育的公司能否盈利,最关键的就是人工智能能否在教育领域掀起一场革命。简单来说,人工智能肯定能为中国的教育行业带来效率上的革新,但是因技术革命而发生改变的教师岗位,应如何适应变革?这是一个矛盾冲突点。在我看来,如果人工智能+教育为行业带来的“利”,要远远大于中国教师系统出现根本性变化的“弊”,那么不用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四处奔走,国家自然就会以行政命令的方式来推进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清睿教育,目前做的是人工智能+教师的混合学习模式,算是“温和的改良派”。创始人朱奇峰是苏州政府引进的千人专家,政府提供了很大的扶持力度。江苏省的经济水平全国可以排进前三,这么大的一块沃土,清睿把业务做透了。而口语100在提高用户英语口语水平这一块上,的确是有其存在意义,家长是较为认可的。



1. 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 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不尊重原创的行为 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 编辑修改或补充。


阅读延展



最新快报

1
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