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付费往前走就是春天吗, 不应该沦为少数网红大V的赚钱工具产经
(原标题:知识付费,往前走就是春天吗?)
知识付费并不是一个新东西,需要真正耐得住寂寞的“匠人”和“伯乐”出真正的精品,而少些哗众取众的快餐坏了消费者刚刚清醒的味蕾。
近日,喜马拉雅的一场“知识狂欢节”,三天的消费总额达到近2亿,而这2亿,都是消费者自己掏钱用于购买喜马拉雅平台上的“付费音频内容”,交易额是去年同类活动的4倍。这次活动结束后,喜马拉雅表示“用户为知识付费”的时代已经来临。
的确,从近两年的发展来看,消费者为“知识和信息”这类软性消费品买单的意愿是逐步在提高的,早期的微信公众号打赏模式,就是为“好文章、好思想”付费的雏形;之后的“分答”,又开启了一种花钱买答案答疑解惑的新模式;而在更广义的音视频领域,各大音乐网站纷纷推出付费音乐产品,在线购买专辑与之前购买CD一样成为很多乐迷的一种选择,视频网站的付费点播和会员看片模式也收益不菲,会员数量都是呈现爆炸式增长的趋势。伴随这种趋势,也出现了罗辑思维、“papi酱”等一批聚焦了大量粉丝并已经实现规模变现的“知识大V”。
“互联网时代的知识付费”真的从2016年开始就会成为未来的一种趋势吗?这个答案是有些难以确定的。
从积极的一方面看,的确有很多因素推动着消费者花钱买知识。首先,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带来了吃喝等直接物质刺激所带来的幸福感的边际效应逐步减弱,而自然而然就产生了更多的对于非物质的文化生活的强烈需求,所以富裕起来的中国人自然愿意逐步花钱买文化,为知识付费。
其次,伴随社会竞争的逐步激烈,人才会成为最核心的竞争力,不断让自己增值充值,不被淘汰,成为一种最好的投资,所以很多人逐步意识到投资自己和家人的知识与技能与投资房产股票一样,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和回报可能,因此购买知识教育提高自我能力,成为一种投资。
再则,伴随着知识产权保护的不断增强,互联网上免费提供的内容已经越来越少,本身已经在社会上形成了一种“知识有产权,使用需付费”的共识,这也为知识内容的生产者提供了一个相对较好的环境,不再像之前浑沌时期的互联网那样“天下文章一大抄”。
最后就是互联网大鳄们也都在积极推进付费模式,寻找变现机会,在烧钱之后,稳定下来的各大互联网公司都在思考怎么变现,除了广告、游戏、电商等已经被证明可以变现的点之外,付费内容成为一个新的变现点,所以各大公司都纷纷减少免费内容的比例,增大付费内容的空间,以前基本上免费行天下,现在不花钱买会员可看的东西已经不多了。
所以总体而言,广大人民群众对于高质量高水平的知识内容,付费的意愿和客观条件都是具备的,但这并不意味着“知识付费”会成为互联网一个很大的新风口,这里面依然存在诸多限制其发展的瓶颈和问题。比如中国消费者传统对于“无形”产品支付的意愿和单价依然处于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上,与吃穿住行等有形消费相比,无形产品的付费让大家比较难以感知“性价比”的高低,可能一顿饭几百上千都不算贵,但10元买本电子书或者几百订阅一年电子杂志就让大家会犹豫半天。
再比如与传统的广告、游戏等收入大头相比,知识付费的市场总空间并不大,剔除“在线教育”这个大头之后,可能这个市场的量级只是10亿规模的小众市场,市场不大就难以形成资本的聚集效应,缺乏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风口感觉。
还有一个不容忽略的问题,就是知识付费经济的主体———知识创造者,能否持续保持高品质的内容产品,这是决定整个商业模式能否基业长青的基础。互联网的百花齐放带来内容创造的门槛大大降低,以前只有专业人士才能产生内容,现在几乎人人都能成为内容的产生者。这是一件好事,但同步带来的问题是质量的参差不齐,以及由此带来对于消费者的难以选择。如何在浩如烟海的内容中选到真正高质量的,并且为之付费也是值得的,成为消费者一个最大的难题。
而目前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办法是“品牌口碑”,消费者往往是信任了这个媒体,这个平台或者这个人,才愿意为之付费。所以我们看到一些传统优质的杂志、音乐、电影、剧集等往往消费者愿意花钱买单,其次是那些已经成为名人的各界精英出品的内容,因为名人的品牌效应而获得消费者的青睐,反而真正从草根出身并成为网红大V的知识精英可谓凤毛麟角,头部效应越来越明显,长尾区域中的众多知识创造者并不能真正分享到知识付费经济带来的实际好处,长此下来,百花齐放之后,只剩下几许庞然大物。所以那些大呼“知识创业的春天到了”的,可能更多只是一种美好的幻境。
“知识付费”并不新奇,说白了就是为优质内容买单,自古有之,也不用为它穿上多么华丽的外衣,核心依然是内容的优质性和大众的接受度,未来会不会迎来春天,依然需要一群耐得住寂寞的“知识匠人”打造出一批批真正的精品,而不是哗众取宠地娱乐大众。
来源:南方都市报(深圳) 作者:云山
1. 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 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不尊重原创的行为 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 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