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首个交易日保险指数重挫5.29%,为全日跌幅第二大板块,6只保险股全线尽墨,其中中国太保(30.080, 0.31, 1.04%)和中国平安(56.340,1.12, 2.03%)分别下挫6.53%和5.74%,盘面非常萧瑟。根据东方财富(13.210, 0.21, 1.62%)资金流的数据,当日有14.1亿元的主力资金净流出,近五日和近十日也一直处于资金净流出状态。同花顺(38.650, 0.66, 1.74%)统计,截至7月2日,今年以来保险股指数已经下跌25.81%,新华保险(42.260, 1.31, 3.20%)几乎“腰斩”。
近年首现“开门黑”
保险行业今年上半年的日子并不好过,监管趋严,罚单拿到手软。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2018年初至今,银保监会总计公开发布涉及保险业的行政处罚、监管函超过60张。其中以财险公司居多,车险、农险成为“重灾区”,销售误导、销售欺骗等问题屡禁不止。
在拿罚单的同时,一季度保险业保费首现负增长。5月15日,中国银行(3.510, 0.04, 1.15%)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的2018年1—3月保险业统计数据报告显示,保险业原保险保费收入1.41万亿元,同比下降11.15%,这是近年来首次出现下降。据悉2014年以来,每年一季度的保费增长均保持在两位数的速度。2017年为32.45%,而最快的2016年,同比增长为42.18%。
其中,国寿股份、安邦人寿、华夏人寿、泰康人寿、人保寿险、太平人寿规模保费收入增速为负,分别为-6.81%、-49.26%、-13.02%、-6.44%、-17.47%、-4.70%。
新单增速也是差强人意,招商证券(13.410, 0.13, 0.98%)分析师郑积沙表示:平安、太保、新华一季度个险新单增速依次为-17%、-28%、-47%,低于市场年初预期;同时代理人规模有所下滑,如平安一季度末代理人规模135.3万,较年初下降2%,其他几家同样遭遇不同程度压力。
对于开门不利的局面,中银国际证券分析师王维逸表示:2016年开始原保监会不断强调保险的保障功能,加强对分红险、万能险的监管。2017年发布的“134号文”对快返产品做出限制,对2018年开门红保费带来了短期压力。同时政策变化过渡期新单销售困难造成代理人留存率下降,进入增员瓶颈期。由于个险渠道是新业务价值的主要贡献来源,因此对新业务价值也带来较大压力。且134号文的影响会长期存在,一两年内难以消除。长城证券分析师刘文强也表示:今年以来保费整体销售下滑主要是受到134号文政策落地及流动性变化的因素,产品价值率较低的快返型产品消失,保险公司不能再用此类产品完成保费收入目标,触发保费收入呈现阶段性下滑。不过令人可喜的是,保费销售已经呈现出了边际改善的趋势。2018年前4月的保费收入1.66万亿,同比增速为-7.84%,较一季度增速-11.15%,窄幅明显收窄。保险板块逐渐走出颓势,有望开启向上趋势。
新华保险股价几近腰斩
负面消息接二连三,保险股在二级市场也是“大开杀戒”。 6只保险股(包括借壳股天茂集团(6.950, 0.02, 0.29%)和西水股份(13.160, 0.26,2.02%))的跌幅今年以来均超过10%,其中西水股份的跌幅最高,达到45.2%
大型险企中,新华保险的走势让人感到不寒而栗。去年新华保险的表现较为抢眼,年度涨幅超过60%,成为2017年的明星股。不过今年情况急转直下,年内已跌去41.7%,最新收报40.95元/股,已经将去年的涨幅全部抹平。
龙头股中国平安也不甚理想,虽然交出的业绩十分靓丽,但依然抛盘如涌,年内跌幅接近20%。
“今年保险行业的日子会比较难熬,上市险企开门黑,新单保费收入下降。目前的宽货币、紧信用的环境,保险行业的突围更加困难。不过即使这样,跌幅还是超过我们的想想。去年年末,中国平安还是我们的第一大重仓股,今年平安股价节节败退,我们忍不住在一季度末进行了减持,但没想到减持后,平安还继续下跌了2成。从理论上我们觉得很庆幸,躲过了这一波 调整,但从估值上我觉得难以理解,已经有超跌的迹象。”华南一家私募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华创证券分析师洪锦屏表示,当前平安、太保、新华、国寿的的静态PEV分别为1.29、1.01、0.87、0.88,处于历史低位,目前估值水平具有较高的安全边际。中报在即,华创证券对保险股仍保持一定的乐观预判。
“不要只关注负面,还要看亮点。《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产品开发指引》出台,个税递延产品目前已陆续进入签发落地,叠加资管新规落地的资金挤出效应,有望助力新单保费的逐步企稳。主要险企公布5月业绩数据,边际企稳逐步兑现。保险板块目前估值不高,极具安全边际。我们认为保险行业前景无忧,板块中期配置价值仍较好。”中邮证券分析师程毅敏表示。
文/叶麦穗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